:::
:::
民俗文物小常識
瓜皮帽
瓜皮帽
清初大量移民自閩粵來台開墾,穿著的服飾幾與內地無異。一般男子服飾以袍最普及,外加襖或掛或背心,中期以後流行穿馬掛,頭戴一頂「瓜皮帽」,穿上便鞋即成正式的禮服。瓜皮帽,即「六合一統帽」之俗稱,其型似瓜皮,帽頂有紅色或黑色紐結,帽身以六瓣或八瓣合成。瓜皮帽材料以深色綢緞居多,素面無花,一般用作便帽,是天氣微涼時所戴,所以古代也稱小帽、便帽,或秋帽。成年男子之瓜皮帽較大,兒童者較小。瓜皮帽相傳為明太祖所作,初始為士大夫燕居所戴,後已多用於市民百姓。因製作時先被剖成六辮,爾後合為一體,故以六合一統為名,寓意為天下歸一。清徐珂《清稗類鈔˙服飾》:「小帽,便冠也。春冬所戴者,以緞為之;夏秋所戴者,以實地紗為之,色皆黑。六辮合縫,綴以檐,如筒。創於明太祖,以取六合一統之意。國朝因之。...俗名西瓜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