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一 《趣味の臺灣》封面
圖一 《趣味の臺灣》封面

《趣味の臺灣》

文/許書維/本館整理組研究助理

宮川次郎編,日本旅行協會臺灣支部出版
昭和十六年三月出版(西元1941年)

  本書可以說是「臺灣島采風錄」,它記錄這個小島上各式各樣的歷史源流與人文風情,說它是一個「趣味的寶庫」也不為過。作者於序中首先說明:「臺灣為名副其實的南方基地,雖然自古以來位居日本的南端,但隨著時局的展開,其重要性驟增,很早就成為海路及航空路線的基點及中繼站,現在也是立於世界交通樞紐之處。」以此簡單幾句,點出了作者的寫作動機、臺灣的重要性及特別之處。然本書最有趣之處,是觀察作者如何以一個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待臺灣的各種風俗民情,並將其敘述、表達出來;再加上作者對臺灣的歷史淵源、地理環境的補充說明之下,使得本書更有可看之處。

  《趣味的臺灣》一書是以多種角度切入,來介紹、說明臺灣的特色,進而讓讀者了解臺灣鄉土的親切可愛之處。其主題主要可分為蕃產品、臺灣地方產品(如茶、玉、竹製品、木製品、玩具、地方特色名產等等)、支那物品、臺灣料理食品及臺灣情調,還特別介紹了臺灣聞名世界的花卉和蝴蝶。以下就各大項做簡單說明:
一、 蕃產品:
  作者首先就其分布地理位置,介紹當時歸順的臺灣高砂族,共有七族-タイヤル(泰雅族)、ブヌン(布農族)、ヤミ(雅美族)、アミ(阿美族)、ツオウ(鄒族)、サイセツト(賽夏族)、パイワン(排灣族),多受國語教育,過著平和的生活;此外,由於當時平埔族大多與漢人雜居、通婚,因此其語言與特色都已逐漸消失不見,因此本主題介紹也以高砂族之產品為主。例如日本家喻戶曉的蜻蛉玉(トンボ玉)即是出自排灣族的手下。
  作者也建議來臺遊玩的人,畢竟在平地都市內很少有高砂族的居住,因此若是要購買排灣族的產品就必須要到屏東市才能買得到;此外,由於東部的花蓮港及臺東市街鄰近蕃社,因此可以自由與高砂族接觸,並購買其產品。
  本主題的蕃產品包括了蕃布、籠類、雕刻品、土器、蕃瓢及蜻蛉玉(書中另闢章節介紹)。蕃布以排灣的刺繡及阿美的珠裙為主要介紹;籠類主要以籐製品為主,竹製品較少,且種類繁多用途廣;雕刻品原料有竹、骨、木等等,除在家具上外也應用在武器及信仰上(如排灣族的百步蛇圖騰);土器即為陶器,是雅美、阿美、排灣、布農等四族的特色及特有的技術;蕃瓢(即瓢簞)除了一般用途外,也可當作裝飾品;蜻蛉玉為排灣族之至寶,且價格在當時因稀少而提高不少,也成為收藏家的最愛。
二、 臺灣地方產品(僅就數個部份闡述):
1. 竹製品:作者除介紹臺灣作者所認識竹子品種外,更介紹各品種在不同族群、不同地區(本島人與高砂族、支那和內地)之用途,及其加工品特色。
2. 木製品:作者指出臺灣的木製品大多受到福建地區的影響,不論是在寺廟的門、欄或民房的佛壇都可見到精細的雕工,足見臺灣當時木工的發達。
3. 玩具:作者相信臺灣的玩具多少都受到大陸南方風俗民情影響甚多,其中 有草編的昆蟲、捏麵人、風箏、布袋戲偶等等;此外,也介紹了高砂族所發展出來的各式玩具。
4. 地方特色之名產:作者在這一主題中,除了介紹各名產之特色,亦會說明各名產的盛產地、由來及用途。例如:珊瑚(當時基隆產額為全國第一)、小刀(當時為臺北士林街名物,可在永樂市場找到許多分店)、白粉(化妝之粉底,為當時新竹市名產)、蓪草紙(為新竹名產,甚至銷往外國)、大甲藺細工(大甲藺製品,如帽子、菸草盒等等)、線香(鹿港為其盛產地)、螺溪石(做硯台之石材)等等。

三、 支那(中國)物品:
  重要者有古董及酒。由於臺灣之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受到中國東南部之影響頗深,因此有許多的古董製作技術,甚至形式都和中國方面十分類似,如文房四寶、雕刻、陶瓷器等等。酒和料理也是如此,由於料理多承襲大陸南方的料理法,加上酒多半搭配料理使用,以至於臺灣的酒大多承襲大陸的方法釀製。
四、 食品:
  介紹各式各樣臺灣常見的食品,如愛玉、蜜餞、烏魚子等等。
五、 果物(水果):
  當時臺灣就已有「水果王國」的稱號,除了當地的水果外,也有許多外來的品種,並對其外觀、吃法及特殊用途有詳盡的介紹(相對日本來說)。
六、 花卉、蝴蝶:
  由於臺灣地形狹長,且高低起伏大,可見識到寒、溫、熱帶三種氣候,使臺灣的花卉、蝴蝶種類繁多。而作者就較著名種類給與介紹:蝴蝶以鳳蝶為主;花卉則介紹了蝴蝶蘭、相思樹、含笑花等種類。
七、 臺灣情調:
  臺灣的情調包括高砂族的歌與舞蹈(除簡單介紹外,還使用片假名拼出各族歌曲,以供人閱讀、欣賞)、划龍舟(介紹其由來及遊戲規則、模式)、媽祖祭典、城隍爺祭典及市場風景(特別介紹永樂市場)。
  雖然此書當時撰寫作用是向日本人介紹臺灣的有趣之處,以吸引日本人來臺旅遊,並提供各種具臺灣特色產品的取得之處。但是,作者在撰寫此書的方式卻和一般旅遊書有很大的不同:以臺灣的歷史及地理各方面為主要脈絡,輔以說故事的形式及簡單的詞彙來闡述每一個主題,讓讀者在閱讀此書時不會感覺到枯燥、無聊;此外,讓我十分訝異的是,作者雖是日本人,卻早已發現臺灣原住民的文化正在逐漸消失當中,文中雖沒有明確要求大眾對原住民文化加以保護、保存,但也多少透露出了惋惜之意。

  總之,本書所包含的資料是十分豐富的,除了臺灣以外,也包括了大陸及日本方面的資訊;特別有關於原住民方面的史料,相當的豐富,且具有多元性。因此本書對於當時的社會、文化、歷史等方面,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資料及趣聞,無論是用於研究者研究之上,或是一般人當作增長知識之用,都有一定的價值,非常值得身為臺灣人的我們一窺本書的全貌!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 政 指 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王嵐渝 編 輯 小 組: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