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一:明治42年(1909)官設埤圳獅仔頭圳區域圖;《臺灣總督府檔案》000109510010006
圖一:明治42年(1909)官設埤圳獅仔頭圳區域圖;《臺灣總督府檔案》000109510010006

美濃地區獅子頭圳的沿革

文/郭淳瑜/本館編輯組研究助理

  明治39年(1906),龍肚圳、中壇圳、柚子林圳、塗庫圳合併成獅子頭公共埤圳,其流域灌溉面積為七百多甲。明治41年(1908)以既有的獅子頭公共埤圳為主,官有獅子頭公共埤圳的範圍界定完成,於竹子門電廠完工後開始動工,明治44年(1911)興建完成。大正12年(1923)改制為獅子頭水利組合,大正13年(1924)合併了中圳埤公共埤圳;這兩次的改制,源於大正9年(1920)行政區域變革後,為求水利管理單位和行政單位的一致,建立以郡為管理單位的機制。昭和12年(1937)後,進入戰時體制的臺灣,採行以州統一管理的方式;昭和15年(1940)納入旗山水利組合。昭和19年(1944)改納高雄州水利組合。

  戰後,民國34年(1945)組織改為農田水利協會。民國40年(1951),頒布「臺灣省各地水利委員會設置辦法」,為水利委員會時期。民國44年(1955),水利法修改,成為公法人。民國82年(1993),由公法人改為政府經營。在行政的管理上,日治時期,組織下的成員只有參與權,管理是由官方所掌控;戰後,則採行組織成員自行選舉管理,政府為監督,直至改由政府經營。

  明治41年(1908),臺灣總督府開始高雄港的建設計畫,同年於竹子門設立發電廠以供應高雄港興建之所需,發電餘水用作為官有獅子頭公共埤圳灌溉用途,其灌溉總面積達四千多甲。又進行下淡水溪的整治工程,建造了龜山堤防等。官方色彩濃厚的三五公司,所屬旗下的南隆農場,正是得利於這兩項新建水利工程。官有獅子頭公共埤圳和龜山堤防,使得南隆地區從洪氾嚴重、佈滿砂石的荒野,改造成為灌溉便利的良田。也使官有獅子頭公共埤圳流經的平原地區,由一年一穫提昇為一年兩穫,更成為旗山郡下產量最大的稻米生產地。三五公司的南隆農場,作為官設移民村雖然失敗了,但旗下的當地雇工和由北部移居的客籍人士,卻成功的開發了南隆地區,也奠定日後發展為菸草種植重鎮的基礎。

  綜觀當時臺灣總督府於此地區的建設計畫,可說是思考縝密,並徹底運用開發出的各項資源。以興築港口之必要,建設了發電廠,以水力發電後之餘水,作為埤圳灌溉用,並搭配堤防之修建解決水利問題,使原野開發和官設移民村計畫得以順利運行。竹子門發電廠的建造與供電,使美濃至旗山進入電氣化時代,開啟新式工業的營運:旗尾糖廠、新式輾米工廠等。在諸項建設相互搭配下,建立現代化城鎮的雛形。

  今日的獅子頭圳,依然稱職地進行灌溉工作,同時已內化成為居民生活的一部份,婦女洗衣、孩童戲水於其中,這是多數污水渾濁的埤圳所不能看見的,也成為這純樸小鎮最美麗的一面。


參考書目:
《美濃鎮誌》高雄縣美濃鎮︰美濃鎮公所出版,1997年4月。
廖心華,2008,《美濃水圳之形成與變遷(1736–1976)》,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
附註:本文照片為2009年7月24日作者進行六堆田野調查時實地拍攝。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行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編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邱滿英 編輯小組: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黃啟泰 謝東勝 王嵐渝 蔣美貞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