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新書出版

《臺灣全志.教育志》封面
《臺灣全志.教育志》封面

《臺灣全志.教育志》

  臺灣光復後,由於經濟建設成功,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學童就學率逐年增加,而初級中學之數量不敷甚鉅。政府有鑑於此,於民國57年1月27日,由總統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自民國57學年度起,在台灣及金門地區實施,建立往後臺灣教育基礎。60年來,臺灣各項經濟建設、科技及社會發展所創造的「臺灣經驗」,應歸功於教育的成功,才能提供各類優秀人才。而各項教育制度,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歷經60年來也迭經變革;民國83年9月成立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更是影響臺灣教育制度的一項,凡此種種重大變革,均需詳細記錄,讓後世子孫瞭解,並作為借鏡。

  《臺灣全志.教育志》的纂修,係將戰後迄民國90年臺灣教育的各項興革加以系統的整理、研究及出版,除有助於史料的保存、提供研究及教學之用外,亦可作為政府擬訂政策的參考並讓民眾瞭解政府施政的成果。

  《臺灣全志.教育志》係本館與教育部合作纂修的計畫,本案委由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黃秀政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負責承攬,自民國95年12月29日起開始執行,迄97年11月30日完成,計分教育行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體育等4篇,分別由梁福鎮、李奉儒、黃淑苓、張妙瑛教授負責撰述,總計108萬3千餘字,各篇之前並置「總論」一篇,以綜括論述本志纂修始末。
各篇概述如下:

  <教育行政篇>記載戰後臺灣教育行政的演變,其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政策方針、教育法令規章、教育行政組織、學校行政組織、教育人事制度、教育經費問題,以及教育改革措施。戰後臺灣各級政府機關的教育行政,基本上是以貫徹政府的教育政策為主要考量。無論是草創時期、奠基時期、發展時期,或是變革時期,其教育發展的政策方針,均深受各時期政府政策的支配與影響。

  <學校教育篇>詳細記載臺灣學校教育的歷史發展、現行概況與未來展望,進一步細分為學前教育、國民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技職教育(含專科教育)、高等教育(含學院、大學、研究所)等各級教育階段,兼述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藝術教育、軍警教育等教育制度,並論述臺灣的課程與教科書變遷,以有系統地、全面地、整體地和深入地呈現臺灣的學校教育發展情形。

  <社會教育篇>社會教育在當代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流,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並列教育三大領域;三者皆有促進學習者生活適應、增進個人福祉、提升國民素質,以及改善社會環境的多重目的。社會教育篇記載戰後臺灣社會教育的發展與演變,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教育制度與運作、補習進修教育、家庭教育、婦女教育及老人教育、社區教育、語文教育、文化藝術與育樂休閒教育,以及社教機構及交通安全教育。

  <體育篇>記載戰後臺灣體育發展的演變。戰後臺灣的體育發展,初期因中央政府退守臺灣,使得臺灣體育政策導向「體育軍事化」和「體育教育化」兩大主軸。其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教育、社會體育、運動競技、國際體育、運動設施、體育學術研究、衛生教育、休閒運動產業,以及民俗體育。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黃啟泰 謝東勝 王嵐渝 蔣美貞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