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我的師友與我的研究
時間:98年12月11 日(星期五)下午2時-5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主講人:陳哲三教授/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教授
講題:我的師友與我的研究
 

悅讀檔案

保護製糖:從省級機關檔案看戰後初期臺灣糖業發展
  臺灣糖業之濫觴,據信於明朝萬曆崇禎年間(1572~1643)由福建移民攜來種植,迨荷蘭人來臺獎勵製糖而成為經濟作物,此後歷經明鄭、清領、日治,糖一直是臺灣重要之出口商品。
《臺灣文物史蹟集粹》
  《臺灣文物史蹟集粹》是「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魏館長效同,鑒於今日臺灣人文薈萃,蔚為中華民族精神與中華文化之代表,在臺灣史事民風中之懋著潛滋,正有待發揚光大,再壯天聲。」基於此目的而收集大量的臺灣人文、歷史、建築等圖片(約二百餘幅),再輔以文字說明臺灣歷史的演進及介紹臺灣古蹟與文物,有別於一般歷史書籍以文字敘述為主,圖片為輔的架構,讀來不僅清晰明快,更可快速吸收與了解其中所闡述的意義。
 

民俗文物小常識

梳妝箱
梳妝箱
  盛放梳妝用具的小箱子。形式有很多種,常見的是第一層可向上掀開,將內層的鏡子翻出,斜架在箱子的前緣,剛好可臨鏡梳妝打扮,下面還有兩三層抽屜,可放置梳子、簪、釵、耳環、手鐲、香粉、胭脂等等。
明星花露水
明星花露水
  一種淡綠色的香水,創始於清光緒34年(1907年),由當時上海中西藥局董事長周邦俊醫師,以多種花香精加上酒精,所調配研製出的花露水。原本由中西藥房化妝品部門負責銷售;1929年,周邦俊將化妝品部門從藥房中獨立出來,成為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掛牌上市,是當時上海股市中的熱門股票之一。
 

臺灣人‧臺灣事

被淡忘的六堆名進士之後–江景勤
被淡忘的六堆名進士之後–江景勤
  江景勤,清光緒20年(1894)3月2日出生於新北勢,卒於民國60年(1971)。其祖父江昶榮(1841~1895)為清代六堆僅有的三名進士之一,父親江福霖(1868~1927)為清代秀才。明治38年(1905)進入阿緱廳內埔公學校就讀,明治43年(1910)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大正4年(1915)自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取得醫師資格,並奉派至家鄉的阿緱醫院擔任公醫。大正6年(1917)回母校擔任內科研究工作,隨即派往京都帝國大學醫科大學附設醫院任職及學習,同年十月至東京北里研究所參加講習。大正7年(1918)返台後,擔任總督府醫學校助教授,兼任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醫院醫務囑託。後來陸續擔任臺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助教授、臺灣總督府研究所技手、臺灣總督府醫院醫官補等職務。大正12年(1923),江景勤以神經衰弱的病症為由,辭去臺灣總督府醫院醫官補的職務,離開了公醫體系。其後,與江立托於大稻埕合開兩江醫院,後因江立托於新加坡開業,遂獨立經營。

  江景勤的祖父江昶榮在六堆地區眾所廣知,其原因主要是:

  一﹑坎坷受阻的仕途與為人稱道的孝心:清光緒9年(1882),已經四次落榜的江昶榮,終於在第五次會試以42歲之齡高中進士,派任四川即用知縣。但回臺省親後,卻因中法戰爭爆發,無法前往赴任。光緒11年(1885)冬末,才抵達四川任所,但因逾期而被議罷官。光緒13年(1887),因復官無望故回返臺灣,但於路途中,身在臺灣的老父卻過世了,想要「甘祿榮親」卻未能遂償所願的江昶榮,自此對仕途態度轉為平淡,從而投入文化教育。

  二﹑江昶榮刻印鄉試中舉的硃卷(註)木板,為地方後進的士子,提供了科舉應考時可以效法的範文。晚年於內埔的昌黎祠和南臺灣各地講學,提升地方的藝文風氣。

  三﹑清代鳳山縣境內的隘寮溪經常氾濫,造成內埔、竹田等地的水患,影響農作及居民生活。清光緒19年(1893),江昶榮與黃星樓共同倡議募款興建隘寮溪堤防,同年秋,因經費不足、工事不固,堤防被沖毀。但這樣的精神,影響了後繼的邱毓珍、鍾晉郎二,興建昌基堤防。最後於昭和11年(1936),鍾幹郎擔任內埔庄長時,完成了隘寮溪的疏導整治,使內埔、竹田不再受水患侵擾。

  四﹑清光緒20年(1894)清日甲午戰爭爆發,六堆官民以江昶榮為首,倡議重修忠義亭,凝聚了民氣與忠義氣節,不僅作為六堆的精神象徵,後來也為抗日義軍的總部。
  
  分析臺灣總督府檔案中,江景勤相關檔案特別多的原因:

  一﹑成為總督府治理下的典範象徵。以孝悌著稱的名進士後代,面對國家機器的力量,也不得不低頭。雖然江景勤的父親江福霖,也曾經帶著一家老小回到廣東的老家,但因無法適應,遂回內埔竹圍居住。既然選擇回到臺灣居住,就必須遵從統治規則。

  二﹑除了宣示了上述的國家力量權威之外,更表示總督府對臺人意見領袖的禮遇,霧峰林家便是臺灣總督府對待臺人意見領袖的最好例證。先人的國家意識及政治立場,並不會造成其後代遭到臺灣總督府的打壓、排擠。只要不採取武裝反抗的方式,舊有意見領袖們及其後人,反而受到特別的禮遇對待。臺灣總督府面對臺人意見領袖頗為容忍,採行溝通方式、並接受陳情等集會活動。藉此以安撫民心,達到順利統治的目標。

  三﹑現代新式學校教育取代了清代的科舉取士。名進士之後改由新式教育,再次確立了社會地位之優勢,顯現了新式學校教育於社會階層流動所扮演的重要性。既有的士紳階層,必須要讓下一代接受新式教育,才能在臺灣總督府新建構的社會結構中取得優勢地位;同樣的,普通平民百姓,亦有藉此而向上流動的機會。此外,彰揚技術類別等科學學科之前景,引導臺人往此方面學習。不使臺人接觸政治、法律等學科,以降低對政治事務的參與。

  至今,江昶榮依然在六堆的各項文獻及研究中不斷被提起,但其後嗣江福霖及江景勤,卻逐漸的被淡忘了。身為前清秀才的江福霖,雖不若其父親有著諸多顯赫事蹟,但一直於內埔地區從事文化教育工作,貢獻不小。而由總督府檔案中,關於江景勤的諸多紀錄,可見殖民政府對江昶榮後人的關注。據此可推測,當時江福霖於六堆地區應該依然扮演著地方意見領袖的角色。備受總督府關注的江景勤,北上臺北大稻埕開業行醫,活動重心已不在祖居地,對六堆政治及文化教育事務的參與度減少,不若祖與父為地方之意見領袖。戰後,不再被統治者關注的江景勤,便自然的為六堆民眾所淡忘了。

註:
所謂硃卷,即舉子的試卷彌封後交謄錄生用硃筆重新謄寫的卷子。考生用墨筆所寫的試卷稱為「墨卷」,亦稱為「闈墨」。硃卷的作用是使考官無法辨識應考者的字跡,以防止其舞弊。在清代亦有一種風氣,新中試的舉人、進士,都要將自己的試卷刻印以分送親友,親友在其開賀之日亦必還贈禮品以表示祝賀。這種刊刻的試卷雖係墨印,亦稱為硃卷。顧廷龍主編:《清代硃卷集成》(一)頁1-2,台中,1992年1月,成文出版社。

參考資料:
王嘉弘,〈江昶榮進士漢詩考述〉,《中國文化月刊》287期
王嘉弘,〈江昶榮進士年表與後人勉懷作品附錄〉,《中國文化月刊》287期
《屏東縣內埔鄉人物誌》,屏東縣內埔鄉,社團法人屏東縣客家聯合扶濟發展會
 

新書出版

《泰雅族msbtunux的美麗與哀愁—頭角與奎輝部落KButa世系群家族史》
  本書的書寫對象是居住在大漢溪msbtunux地區中的頭角與奎輝部落的泰雅族馬卡那奇支系KButa世系群,時間上包含了晚清、日本政府及戰後至今;透過石門水淹沒區遷徙貫穿過去、現在與未來,有助於了解遷徙對家族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能具體了解家族面貌形塑的歷史過程
《臺灣全志.教育志》
  臺灣光復後,由於經濟建設成功,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學童就學率逐年增加,而初級中學之數量不敷甚鉅。政府有鑑於此,於民國57年1月27日,由總統公布九年國民教育實施條例,自民國57學年度起,在台灣及金門地區實施,建立往後臺灣教育基礎。60年來,臺灣各項經濟建設、科技及社會發展所創造的「臺灣經驗」,應歸功於教育的成功,才能提供各類優秀人才。而各項教育制度,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歷經60年來也迭經變革;民國83年9月成立的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更是影響臺灣教育制度的一項,凡此種種重大變革,均需詳細記錄,讓後世子孫瞭解,並作為借鏡。

  《臺灣全志.教育志》的纂修,係將戰後迄民國90年臺灣教育的各項興革加以系統的整理、研究及出版,除有助於史料的保存、提供研究及教學之用外,亦可作為政府擬訂政策的參考並讓民眾瞭解政府施政的成果。

  《臺灣全志.教育志》係本館與教育部合作纂修的計畫,本案委由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黃秀政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負責承攬,自民國95年12月29日起開始執行,迄97年11月30日完成,計分教育行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體育等4篇,分別由梁福鎮、李奉儒、黃淑苓、張妙瑛教授負責撰述,總計108萬3千餘字,各篇之前並置「總論」一篇,以綜括論述本志纂修始末。
各篇概述如下:

  <教育行政篇>記載戰後臺灣教育行政的演變,其主要內容包括教育政策方針、教育法令規章、教育行政組織、學校行政組織、教育人事制度、教育經費問題,以及教育改革措施。戰後臺灣各級政府機關的教育行政,基本上是以貫徹政府的教育政策為主要考量。無論是草創時期、奠基時期、發展時期,或是變革時期,其教育發展的政策方針,均深受各時期政府政策的支配與影響。

  <學校教育篇>詳細記載臺灣學校教育的歷史發展、現行概況與未來展望,進一步細分為學前教育、國民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技職教育(含專科教育)、高等教育(含學院、大學、研究所)等各級教育階段,兼述特殊教育、師資培育、藝術教育、軍警教育等教育制度,並論述臺灣的課程與教科書變遷,以有系統地、全面地、整體地和深入地呈現臺灣的學校教育發展情形。

  <社會教育篇>社會教育在當代已經成為教育的主流,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並列教育三大領域;三者皆有促進學習者生活適應、增進個人福祉、提升國民素質,以及改善社會環境的多重目的。社會教育篇記載戰後臺灣社會教育的發展與演變,其主要內容包括社會教育制度與運作、補習進修教育、家庭教育、婦女教育及老人教育、社區教育、語文教育、文化藝術與育樂休閒教育,以及社教機構及交通安全教育。

  <體育篇>記載戰後臺灣體育發展的演變。戰後臺灣的體育發展,初期因中央政府退守臺灣,使得臺灣體育政策導向「體育軍事化」和「體育教育化」兩大主軸。其主要內容包括學校教育、社會體育、運動競技、國際體育、運動設施、體育學術研究、衛生教育、休閒運動產業,以及民俗體育。
《臺灣文獻》季刊60卷第3期
  《臺灣文獻》季刊第60卷3期、別冊第30號出刊了,本期季刊有11篇論文,【臺灣早期歷史】主題論文6篇,其中4篇分別探討1852年至1640年間的幾個台灣歷史問題,包括:邱馨慧著<由原住民史料再論一五八二年臺灣船難地點>,係基於西洋人首次登陸台灣的歷史意義,藉由三份耶穌會教士的記錄,推論當時船難者所遇到的原住民族較可能是位於西南部的西拉雅族;陳國棟著<馬尼拉大屠殺與李旦出走日本的一個推測(1603–1607)>,重新解讀李旦歷史主要研究者岩生成一對於一段史料的誤讀;查忻著<1640年代臺灣荷蘭改革宗教會策略之改變>,探討荷蘭教會在台灣所進行一連串的宣教作為。2篇書評:鮑曉鷗著<書評:歐陽泰,《福爾摩莎如何變成台灣府?》>;林偉盛著<評介康培德著《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一般論述】文章5篇。另別冊有8篇文章,內容豐富多樣。本期篇目分別如次:


◎【臺灣早期歷史】專輯

由原住民史料再論一五八二年臺灣船難地點 /邱馨慧            
馬尼拉大屠殺與李旦出走日本的一個推測(1603–1607)/陳國棟  
1640年代臺灣荷蘭改革宗教會策略之改變 /查忻          
明鄭時期金屬的流通與市場需求:以西班牙史料為討論中心 /方真真  
書評:歐陽泰,《福爾摩莎如何變成台灣府?》—bookreview:Tonio Andrade, 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著、Nakao Eki (那瓜)譯
評介康培德著《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林偉盛

◎【一般論述】

台南市大小關帝廟在文獻中的里坊釐辨 /陳昭吟
清代臺灣南投社之地權流失與轉移 /張家綸
臺灣省通志館之成立經過與組織編制初探 /邱欣怡
1950年代臺灣歌仔戲「電影舞臺化」與「舞臺電影化」的演出風潮 /林永昌
宜蘭礁溪敕建協天廟戊子年(2008)護國祈安五朝圓醮大典紀實 /羅永昌 、林智培

◎【大事記】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民國98年5月∼7月)/王富斌彙整


===============================================


  別冊第30冊目錄

臺南公園「忠魂之碑」的滄桑 / 蘇峯楠
昭和3(1928)年在臺中發生的久邇宮邦彥王暗殺事件始末 / 陳文添
林平侯?潘敦仔?—談翻印本《臺灣通史》林平侯像問題 / 林文龍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首任校長山口秀高之離職原委 / 楊欽堯
新竹縣新埔鎮「督憲光臨紀念碑」 / 黃啟泰
花蓮縣萬榮鄉的馬遠(馬候宛)舊部落 文/ 潘繼道  攝影/ 黃郁清
《雞籠生漫画集》第二集介紹 / 王嵐渝、李榮聰
清水鎮的大油庫—越戰歷史見證 / 陳文樹 陳正和
   

館務訊息

本館志工隊張總幹事慶龍榮獲全國志工最高榮譽-金駝獎
本館志工隊張總幹事慶龍榮獲全國志工最高榮譽-金駝獎
假日民俗文物、文獻市集活動暨「彩繪臺灣歷史文化園區寫生比賽」
假日民俗文物、文獻市集活動暨「彩繪臺灣歷史文化園區寫生比賽」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大會師活動圓滿完成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大會師活動圓滿完成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97年度學習護照第2次抽獎活動得獎名單
「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97年度學習護照第2次抽獎活動得獎名單
文獻講座-「臺灣總督府與地域史研究」
文獻講座-「臺灣總督府與地域史研究」
林館長金田參加施添福教授榮退茶會
林館長金田參加施添福教授榮退茶會
監察院黃監察委員煌雄蒞館訪查
監察院黃監察委員煌雄蒞館訪查
日本山口縣山口朝日放送及有線電視記者團蒞館參訪
日本山口縣山口朝日放送及有線電視記者團蒞館參訪
館長受邀至臺中港務局參觀檔案展覽
館長受邀至臺中港務局參觀檔案展覽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黃啟泰 謝東勝 王嵐渝 蔣美貞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