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60卷3期封面
《臺灣文獻》季刊60卷第3期
《臺灣文獻》季刊第60卷3期、別冊第30號出刊了,本期季刊有11篇論文,【臺灣早期歷史】主題論文6篇,其中4篇分別探討1852年至1640年間的幾個台灣歷史問題,包括:邱馨慧著<由原住民史料再論一五八二年臺灣船難地點>,係基於西洋人首次登陸台灣的歷史意義,藉由三份耶穌會教士的記錄,推論當時船難者所遇到的原住民族較可能是位於西南部的西拉雅族;陳國棟著<馬尼拉大屠殺與李旦出走日本的一個推測(1603–1607)>,重新解讀李旦歷史主要研究者岩生成一對於一段史料的誤讀;查忻著<1640年代臺灣荷蘭改革宗教會策略之改變>,探討荷蘭教會在台灣所進行一連串的宣教作為。2篇書評:鮑曉鷗著<書評:歐陽泰,《福爾摩莎如何變成台灣府?》>;林偉盛著<評介康培德著《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一般論述】文章5篇。另別冊有8篇文章,內容豐富多樣。本期篇目分別如次:
◎【臺灣早期歷史】專輯
由原住民史料再論一五八二年臺灣船難地點 /邱馨慧
馬尼拉大屠殺與李旦出走日本的一個推測(1603–1607)/陳國棟
1640年代臺灣荷蘭改革宗教會策略之改變 /查忻
明鄭時期金屬的流通與市場需求:以西班牙史料為討論中心 /方真真
書評:歐陽泰,《福爾摩莎如何變成台灣府?》—bookreview:Tonio Andrade, How Taiwan Became Chines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8 /鮑曉鷗(José Eugenio Borao)著、Nakao Eki (那瓜)譯
評介康培德著《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明鄭時期》,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林偉盛
◎【一般論述】
台南市大小關帝廟在文獻中的里坊釐辨 /陳昭吟
清代臺灣南投社之地權流失與轉移 /張家綸
臺灣省通志館之成立經過與組織編制初探 /邱欣怡
1950年代臺灣歌仔戲「電影舞臺化」與「舞臺電影化」的演出風潮 /林永昌
宜蘭礁溪敕建協天廟戊子年(2008)護國祈安五朝圓醮大典紀實 /羅永昌 、林智培
◎【大事記】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民國98年5月∼7月)/王富斌彙整
===============================================
別冊第30冊目錄
臺南公園「忠魂之碑」的滄桑 / 蘇峯楠
昭和3(1928)年在臺中發生的久邇宮邦彥王暗殺事件始末 / 陳文添
林平侯?潘敦仔?—談翻印本《臺灣通史》林平侯像問題 / 林文龍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首任校長山口秀高之離職原委 / 楊欽堯
新竹縣新埔鎮「督憲光臨紀念碑」 / 黃啟泰
花蓮縣萬榮鄉的馬遠(馬候宛)舊部落 文/ 潘繼道 攝影/ 黃郁清
《雞籠生漫画集》第二集介紹 / 王嵐渝、李榮聰
清水鎮的大油庫—越戰歷史見證 / 陳文樹 陳正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