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民俗文物小常識

碗1
碗1

  飯碗、湯碗(碗公)是家家戶戶每日用餐需要的器具,吃飯用小碗,大碗盛菜或裝湯,大碗又稱碗公。一般飯碗和湯碗的形狀是敞口、倒拋物線的器形,少數碗壁比較直,碗底都有圈足,有隔熱效果。碗腹有深有淺,高矮胖瘦不同。另有一種飯碗類似開花的喇叭花形,碗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別有不同大小的斜坡角度。台灣傳統農家日用的碗風格粗獷平實,用陶土素燒,耐用經久,胎土厚實。普通的碗表面僅上一層黃釉;講究一點的是白釉上面繪以藍色釉的花樣,獷放樸拙,常見的花紋有:花瓣、葉、枝、鳥、雞、蝙蝠、喜字等,花紋有繪的也有版模沾釉印製的,富於民間藝術的風格。

  早期燒製飯碗要重疊起來燒,節省空間,因此碗底要留下一個圓圈的範圍沒有上釉藥,這稱為疊燒圈或澀圈。整批碗進窯燒製時,疊在上面的碗圈足正好接觸到沒有釉藥的位置,成疊燒製的碗就不會黏在一起。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北投設廠燒製鶴紋碗(日語稱為鶴繪碗),影響本土的製陶技術。鶴紋碗的釉色是青花彩繪,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油紙,把圖案鏤刻在紙型上,然後把紙蒙在生坏上面,用毛筆沾青花色料去塗滿紙型的鏤空孔洞,色料即可按照鏤刻的形狀印在碗面。凡是運用這種製作技法的碗都叫做鶴紋碗。

  另一種北投的青花碗,以手工畫青花橫線,再用印章蓋出一組一組的豎線,器表出現縱橫交錯的花紋。蓋印的豎線圖案是刻在橡皮上面,沾上彩料之後,印上坏體。碗底則蓋上青花福字,象徵著吃飯時要知道惜福。民間習俗,家中有新媳婦入門,第一天吃飯要用有公雞圖案的碗吃飯,因為「雞」的諧音為「家」,意思是期盼媳婦能夠「起家」,使家運興旺。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洪明河 編輯小組: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王嵐渝 黃啟泰 謝東勝 蔣美貞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