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記憶深處的痕跡-圖說臺灣社會文化史料展(1900~1960)
  本館訂於99年元月8日(星期五)上午10時,於史蹟大樓一樓門口舉辦由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承辦的「記憶深處的痕跡-圖說臺灣社會文化史料展(1900~1960)」開幕典禮。本檔展期至99年3月29日止。藉由該展出可讓民眾藉由精選的日治、戰後初期相關文宣、廣告及海報等,了解兩個時代(日治與戰後初期)的社會變遷與差異,值得您闔家蒞臨參觀,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本特展由臺中縣文化推廣協會承辦,該會理事長郭雙富先生,係臺中縣霧峰鄉人。年少時即對古物、字畫等文物相當有興趣,原本經商的他利用南北往來及同好交流之際,逐漸蒐藏到許許多多日治時期與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下的臺灣相關史料。郭理事長對於發掘、維護文化資產、推廣社會教育始終不遺餘力,並藉由舉辦許多大大小小的展覽如:
93.11大豐原地區文獻史料展暨張麗俊文獻展。(臺中縣文化局)
93.12霧峰老照片展。(臺灣省諮議會)
94.02臺中縣海線文物展。(臺中縣梧棲鎮農會)
95.04藏書票展覽。(臺中縣立港區藝術中心)
96.10-11臺灣傳統宗教書畫精選展。(國立中正大學)
期以一己之力推廣台灣文化,讓更多的民眾,了解臺灣的歷史、臺灣的美。

圖1:為「生命保險統制會」製作,並教導民眾辨識包括美國陸海軍、英國、重慶政府派遣而來的「敵機」有何種特徵,同時趁機廣告「保險為家庭之軍備」。

圖2:臺灣自1930年開始實施「齲齒預防日」,在每年的6月4日,對學生及民眾從事普及口腔衛生思想的相關活動,各地的醫院、齒科醫師會等均協助宣傳。預防日訂於6月4日,乃是取蛀牙(むし齒)的日文發音,結合6(む)與4(し)二數字而來。

圖3:永安堂為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在緬甸仰光創立,生產的商品以萬金油、八卦丹、頭痛粉、清快水最為著名。該堂於1935年在臺北開設支店。此資料為臺灣總代理店楊裕發商行之行銷廣告。

圖4:東亞旅行社臺灣支部發行的「臺灣案內圖繪」,以活潑的方式呈現臺灣各地特色,提供實用的觀光訊息,諸如:地名、風景名勝、歷史古蹟、離島景點、國家公園、重要物產、交通方式等。

圖5:1940年代前後。大日本航空公司,於臺北飛機場內(今松山機場)設立臺北支所,並在多處設立辦事處,連結日本國內、朝鮮、中國、臺灣各地的主要城市,構成東亞航空運輸網。

圖6:臺灣受惠於天然環境,生產種類多樣的水果,不僅供應國人所需,也外銷世界各地,廣受喜愛、口碑極佳。日治時期臺灣香蕉的產量與品質,均有相當幅度的成長,據估計1939年時,年產量達350萬籠,獲利千萬圓以上。
99年冬令臺灣史研習營開始報名了!
  為推展臺灣史教育,本館99年冬令(寒假)臺灣史研習營,近期將在本館史蹟大樓一樓舉辦。
活動時間:99年2月1日至4日四天(星期一~星期四)
活動地點: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6號)
參加對象: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高中、國中、小教師、社會人士等。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2月25日,額滿為止。
名額:計90名。
報名費:新台幣700元(住宿者須自行負擔住宿費,每晚約400元)
連絡人:楊豐榞先生。
連絡電話: 049-2316881轉408、049-2352869、0937-553265
傳真:049-2329649
e-mai1:yuan@mail.th.gov.tw

研習內容以通識課程為主,有關課程如下:
臺灣史前遺址/劉益昌教授;臺灣史概論/洪敏麟教授;臺灣之美/黃東秋教授
臺灣的客家/邱彥貴教授;臺灣的海洋文化/陳國棟教授;傳統技藝(剪紙文藝)/鄭根芝老師;臺灣傳統建築/傅朝卿教授;臺灣的原住民/童春發教授;臺灣平埔族/詹素娟教授

報名表、研習課程表及活動相關訊息:請參閱【相關檔案】及本館網站最新消息

臺灣文獻系列演講—我的師友與我的研究
  98年12月11日(星期五)下午本館舉辦「臺灣文獻系列演講」活動,邀請到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研究所陳哲三教授主講,主講題目為「我的師友與我的研究」。陳教授從求學、就業至研究成果一一道來,與大家分享他的心路歷程。
 

悅讀檔案

萬事莫如防疫急-臨時防疫課的設立
  臺灣地處亞熱帶,自古以來即是多瘴癘之地,在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官民感染傳染病者不計其數。自從日本統治臺灣後,在隔年的明治29(1896)年,臺灣便爆發了第一次鼠疫大流行。為了自保,也為了日本帝國的體面及國力,臺灣總督府自是竭盡全力推動防疫工作
《臺北報業一覽》
  《臺北報業一覽》一書,由臺北市報館商業同業公會(簡稱臺北市報業公會)於民國39年10月出版,其英文書名為《 The Handbook of The Free China Newspaper Society》,是一本簡介臺北市報業公會及臺北市各日刊報紙的工具書。
「滬尾街」改名「淡水街」的時間與原因
  有關淡水與滬尾地名的形成與原因,在陳宗仁的〈「雞籠」與「淡水」地名的形成及其背景──兼論十六世紀下半葉北台海域情勢的轉變〉、張建隆的〈滬尾地名考辯〉與周明德的〈地名「淡水」「滬尾」之興替〉,已有詳細論證與澄清,讀者可自行查閱,不再贅述。本文主要目的在澄清滬尾街何時改為淡水街?滬尾街為什麼改為淡水街?
 

民俗文物小常識

碗

  飯碗、湯碗(碗公)是家家戶戶每日用餐需要的器具,吃飯用小碗,大碗盛菜或裝湯,大碗又稱碗公。一般飯碗和湯碗的形狀是敞口、倒拋物線的器形,少數碗壁比較直,碗底都有圈足,有隔熱效果。碗腹有深有淺,高矮胖瘦不同。另有一種飯碗類似開花的喇叭花形,碗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別有不同大小的斜坡角度。台灣傳統農家日用的碗風格粗獷平實,用陶土素燒,耐用經久,胎土厚實。普通的碗表面僅上一層黃釉;講究一點的是白釉上面繪以藍色釉的花樣,獷放樸拙,常見的花紋有:花瓣、葉、枝、鳥、雞、蝙蝠、喜字等,花紋有繪的也有版模沾釉印製的,富於民間藝術的風格。

  早期燒製飯碗要重疊起來燒,節省空間,因此碗底要留下一個圓圈的範圍沒有上釉藥,這稱為疊燒圈或澀圈。整批碗進窯燒製時,疊在上面的碗圈足正好接觸到沒有釉藥的位置,成疊燒製的碗就不會黏在一起。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北投設廠燒製鶴紋碗(日語稱為鶴繪碗),影響本土的製陶技術。鶴紋碗的釉色是青花彩繪,使用具有防水功能的油紙,把圖案鏤刻在紙型上,然後把紙蒙在生坏上面,用毛筆沾青花色料去塗滿紙型的鏤空孔洞,色料即可按照鏤刻的形狀印在碗面。凡是運用這種製作技法的碗都叫做鶴紋碗。

  另一種北投的青花碗,以手工畫青花橫線,再用印章蓋出一組一組的豎線,器表出現縱橫交錯的花紋。蓋印的豎線圖案是刻在橡皮上面,沾上彩料之後,印上坏體。碗底則蓋上青花福字,象徵著吃飯時要知道惜福。民間習俗,家中有新媳婦入門,第一天吃飯要用有公雞圖案的碗吃飯,因為「雞」的諧音為「家」,意思是期盼媳婦能夠「起家」,使家運興旺。
玻璃冰碗
玻璃冰碗
  臺灣的夏季非常炎熱,因此市面上常見各式冰品,有消暑解渴作用。玻璃冰碗就是最常見的盛裝冰品容器之一。玻璃冰碗的基本造型是敞口淺盤或者接近淺碗形式,有圈足,口緣的變化很多。口緣形式有全圓形的、有類似數瓣張開的花瓣接成的邊緣、有類似數個波浪起伏的邊緣、有類似數片略尖形葉片相接的邊緣。碗底圈足經常為透明無色,圈足有高有低,有單純的圈足形狀、有高圈足類似玻璃酒杯底座的、有類似葉片接成的。

  玻璃冰碗的紋飾與色彩變化很多,紋飾有鮮豔顏色底上面的橫線條;也有顏色由淺到深的漸層;也有碗外面全部一色、碗內下半段白色對比上半段有顏色;或者碗的裡外為白色,只有沿著碗口邊緣一圈鮮豔的紅色或青色;還有幾種色彩搭配成花彩斑斕。常用的色彩有青、紅、白、藍等。晚期有雙色冰碗的產品,冰碗的內壁是無色透明,外壁是咖啡色的細緻透明雕飾。

  早期玻璃冰碗因為技術的限制,會有小氣泡或者造型稍微扭曲、不完整。碗底圈足中間留下玻璃吹製過的痕跡,有人稱為臍痕。早期冰碗的臍痕粗糙、尖銳,晚期使用模板捺印,沒有臍痕,但是有模片組合的隙痕。
 

臺灣人‧臺灣事

三更燈火五更雞-臺灣時間的故事
三更燈火五更雞-臺灣時間的故事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領有臺灣,當年12月27日,日本天皇敕令公布帝國中央標準時間,而以東經120°子午線的臺灣及澎湖列島、八重山及宮古列島為西部標準時間,自1896年1月1日實施。(圖一)從此,臺灣社會進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系統,與國際接軌,開始以分秒為單位計時的現代時間,有別於中國幾千年來以時刻計時的傳統時間。

  在古人詩文裡常見「三更燈火五更雞」,描寫士子們的科舉生活,書讀到三更半夜才歇息,只睡到五更,天剛破曉又起床繼續用功。如此,十載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

  可想而知,古時候的人,生活在田園山隈水畔,終其一生,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正是俗話所說山中無甲子。那時候對於時間的計算,從季節變化,仰望日月星辰推算日期,低頭看地面的日影推算時刻,如此而已。至於居住在城裡的人們,因生活機能比較豐富,當太陽西沉,夜幕來臨時,日晷就無用武之地,所以,晚上就用炷香、滴漏來計量時刻。另外,在寺廟或城裡中心位置常有鐘鼓樓,用來報時,這就是所謂的晨鐘暮鼓。白天撞鐘兩次,一次在寅時天亮稱「亮更」,另一次在戌時入眠為「定更」;到了深夜則擊鼓,戌時起每更次擊鼓兩聲,直到次日寅時擊鼓十聲為止。城裡或村落、莊院還會有衙役或專司報更的更夫,定時報更,讓大家知曉時辰,配合作息。更夫一個晚上報五次更,以一炷香二個時辰計算,或以滴漏竹箭浮出水面的刻度計算時刻。

  在臺灣,這種傳統計時報時的方式,大約到了1924年代以後,因鐘錶出現而逐漸被淘汰了。而在此新舊計時過渡階段,首先於1895年創立臺北測候所,開始時間之測定,以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天文鐘為標準時間,以子午線經度計算,每15°時差1小時計算,臺灣本島位於東經120°,與格林威治時間相差早8小時,與日本內地中央標準時間相差晚1小時。惟1937年(昭和12年)10月因帝國軍事需要和內地延長政策,勵行皇民化運動,臺灣本島也與內地同採中央標準時間。起初,為了提供社會大眾校正時間,1895年6月27日起,由陸軍砲兵每日正午12時在臺北城西門旁胸壁上發放號砲報時,稱午砲,臺中、臺南一體實施,由當地駐紮陸軍砲兵發砲。(圖2、3、4)1904年(明治37年)6月總督府通信局在臺北、臺中、臺南郵便電信局裝置自動報時器,連通全島各電信線路,供民眾對時。(註1)1913年(大正2年)天測室竣工,使用4.5吋望遠鏡作恆星測定標準時間,提供船隻航海時辰儀校正時間,同時規定各火車站、郵便電信局等單位,每日午前3分鐘以電話或電報向臺北測候所對時,建立全臺報時系統,「午砲」遂於1921年(大正10年)停止發放。為培養民眾準時、守時、惜時生活習慣,每年6月10日訂為「時的紀念日」,透過機關、學校、社會團體、寺廟、工廠等,以舉辦演講、遊行、音樂會、張貼海報、分發傳單等方式加以宣導。

  1945年(民國34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並在1948年(民國37年)恢復以東經120°為臺灣標準時間,將臺灣標準時間劃為全國五個區域之中原區,故以中原標準時間稱之。(註2)並依照內政部所訂頒全國各地標準時間推行辦法辦理,辦法規定全國各地標準時間之供給,由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與國防部測量局會同負責;報時事項,由內政部指託中央廣播事業管理處負責辦理。各民營廣播電臺之報時,以中央廣播電臺所報時間為準。全國各地電信機關之時間,須與各該區標準時間校準,負責答復民眾標準時間之詢問。各地方政府均備收音機,並特備時鐘一座,收得各該區標準時間後,須校準特備時鐘。未備收音機者,應由地方政府商洽當地電信機關,於每日一定時間依電信標準時間校準時鐘。各地方政府依標準鐘,並採用午砲或其他信號傳報時間讓民眾知道。(註3)久而久之,現在標準時間之報時為「現在時間××點××分××秒」,而國際間則以臺灣或臺北標準時相稱,社會大眾也都習以為常了。
  
  傳統標準時間校正的作法,隨著鐘錶普及,精密準確,計時器內鍵於日常生活用品中如電視、手機、電腦、看板等,幾乎無所不在,而被淘汰了。
 
  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在臺灣行使百餘年,傳統時刻計時方式,在民眾生活裡如命相、日課、宗教科儀等,依然存在。就連古時候的報更與更夫,在寺廟的作息中或廟會活動裡還是存在。例如臺南縣西港鄉慶安宮迄今還保留打更鼓,今年86歲高齡的更夫黃文初老先生還親自帶領徒弟打更鼓哩!

  感謝本館陳文添研究員及黃得峰研究員指導筆者解讀本文所引用臺灣總督府檔案文件

註1.本館典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48280260137
註2.本館典藏臺灣省政府檔案539900360093
註3.同上

參考資料來源:
一、本館典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000000390170142、000000390210164、000000390210166、000000410410195、000048280260137
二、臺北市天文教育館網站
三、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061614442查閱時間981203
     

館務訊息

大陸大連行政學院蒞館參訪
大陸大連行政學院蒞館參訪
桃園縣文物協會蒞館參訪
桃園縣文物協會蒞館參訪
臺灣總督府府報資料庫(測試版)自即日起開放查詢!
臺灣總督府府報資料庫(測試版)自即日起開放查詢!
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參訪
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參訪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洪明河 編輯小組:林志祥 邱滿英 鐘登崇 黃淑惠 王嵐渝 黃啟泰 謝東勝 蔣美貞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