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臺灣紳章條規取扱內規條文(臺灣總督府檔案000002110520188)
臺灣紳章條規取扱內規條文(臺灣總督府檔案000002110520188)

拉攏臺灣仕紳、富豪人心的紳章制度

文/徐國章/本館整理組研究員

  明治二十九年(1896)九月,臺灣總督桂太郎發出諭告,其理由中謂臺灣島民「賢愚良莠不分,一般皆無法享有適當的待遇」,「擁有一定見識或資望者,尚還被列為愚夫愚民,實不忍見之」。因此,基於「對待良民之道」及「島民撫育上」的考量,乃計畫「針對具有學識資望者訂定優待辦法」,使彼等「均霑皇化」。

  如此,總督府當局遂於明治二十九年十月二十三日以府令第四十號發布「臺灣紳章條規」。實則,紳章制度乃為總督府為拉攏臺灣士紳、富豪而頒行的榮譽章制度,此從總督府急切希望於明治三十年(1897)五月八日臺灣人決定國籍期限前頒發紳章一事即可見其一端。按「臺灣紳章條規」及其辦理內規(即「臺灣紳章條規取扱內規」)規定,紳章的授與對象為具有學識資望之臺灣住民。所謂具有學識,是指參加舊清時期政府考試的成績或學力程度及經歷(科考功名);所謂具有資望,是指資產多寡、地方名望程度及其事由。請頒紳章時,須由地方首長彙整相關個人資料提報臺灣總督府,經臺灣總督核可後,始得發給紳章。紳章只限本人佩用。佩用者行為不檢時,地方首長須報請總督收回,總督核可後,由地方首長執行收回紳章送交總督府民政局。紳章佩用者死亡時,由其遺族繳回。

  紳章制度施行當初,總督府頗為慎重,直至明治三十年五月乃木總督在任時期才見頒發,紳章於日本東京打造,紳章記(按:紳章證書)及心得書(按:須知書)亦委託大藏省印刷局印製;頒發後,更著令各地方首長通報民情對頒發紳章一事的反應。根據統計,該年臺北、臺中、臺南、宜蘭、澎湖等地合計頒發紳章四百一十六件,死亡繳回者四十六件,處刑收回者三件。此後,紳章頒發數逐年增加,明治三十九年(1906)末,獲頒人數各廳合計多達五百六十九人,惟其中亦有不少素行不良犯法被收回者。

  紳章制度實行之初,獲頒紳章之臺民佩帶者為數不少,其後,隨著臺灣人民生活、文化水準的提昇,獲頒者逐漸不喜佩帶。大正十五年(1926)以後,已無頒發紳章的新案例,臺民當中也已無人佩帶紳章。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鐘登崇 編輯小組:李西勳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