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瀛海文物珍藏展
開幕時間:民國99年1月30日上午10時
開幕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二樓大廳
展覽期間:民國99年1月30日至3月17日
展覽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一樓福爾摩沙特展室及第二特展室
99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申請活動
  本館為獎勵出版臺灣文獻書刊,以保存文獻史料暨推廣文獻研究,辦理本項活動;獎勵對象限由出版者或著作人提出申請,著作人提出申請須獲出版單位及合著者同意。

申請獎勵項目:

(一)臺灣文獻書刊:已得過本館獎勵金之書刊若經修訂及增訂均不受理申請。
(二)地方志書:同一系列志書超過二種,如屬不同年度出版,最多以申請二次為限。
(三)臺灣文獻學術研討會:由主辦單位提出申請,以一次為限。

  申請文獻書刊獎勵者應填妥申請表及檢附出版之書刊十五部(不論入選與否,書刊均不退還);申請臺灣文獻學術研討會獎勵者應於活動開始前一個月備妥申請表與計畫書,向本館提出申請,並於活動辦理完竣後檢附成果。

申請截止時間:99年4 月底止(以郵戳為憑)。
附檔:「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實施要點及申請表,歡迎符合資格之各機關團體或個人踴躍提出申請。
「臺灣史研習營」活動
  本館於99年2月1~4日(星期一~四),一連4天,在史蹟大樓舉辦99年冬令「臺灣史研習營」,參加學員包括各大專院校學生、國中小教師、旅遊業、文史工作者及社會人士等,共90人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成果發表會歡迎報名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成果發表會」訂於2010年2月25日假政治大學舜文大講堂舉辦。成果發表會中的主題包含資料庫展示與應用、評介及資料庫使用分享與交流等,歡迎相關領域之學者專家與先進共襄盛舉
本館「第六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徵稿
民國99年預定8月下旬舉辦「第六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會中將由中日學者專者共同發表論文。凡對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檔案」相關領域有研究者,歡迎共襄盛舉
 

悅讀檔案

拉攏臺灣仕紳、富豪人心的紳章制度
  明治二十九年(1896)九月,臺灣總督桂太郎發出諭告,其理由中謂臺灣島民「賢愚良莠不分,一般皆無法享有適當的待遇」,「擁有一定見識或資望者,尚還被列為愚夫愚民,實不忍見之」。因此,基於「對待良民之道」及「島民撫育上」的考量,乃計畫「針對具有學識資望者訂定優待辦法」,使彼等「均霑皇化」
《臺北市日產處理概況》
  國民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於臺灣的接收工作,除了政府機關事務的承續外,日人財產之接收也是著眼的重點之一。因此,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及警備總司令部合組的臺灣省軍事接收委員會下,特設臺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專責處理日人財產的接收事務。臺灣省日產處理委員會於各縣市又設立分會,臺北市分會即為其一。
 

民俗文物小常識

飯匙
飯匙
  飯匙是盛乾飯的工具,一般以竹、木等雕刻而成,有些漆以紅色漆,其形狀有桃形、圓形。飯匙盛飯之處為平面,背面雕刻桃形輪廓,表面雕刻桃葉、雕花等裝飾,飯匙柄部常刻有枝葉狀花紋。有錢家庭的飯匙雕刻精美,雕刻龍頭、鳳鳥、蝴蝶、花紋等,不僅具有實用功能且富藝術情趣。昔日盛飯依長幼順序,盛飯平碗為佳,飯粒不可落地,俗語說:「相分吃有剩,相搶吃無份。」
湯匙
湯匙
  過去農家使用的湯匙有大、小之分,大型湯匙用於自湯碗取湯盛到個人碗內,小湯匙適用於個人碗內喝湯。早期農家湯匙有就地取材以竹筒削成,或者用木頭削成。經濟改善後使用陶質和瓷質的匙,常見的花色以白釉青花、黃釉、茶色釉為主,常見的花紋有壽字、喜字、花卉、枝葉等,甚至還有裝飾著填燒琺瑯或者銀質的匙。民國五○年代以後逐漸改用鋁製或不銹鋼製的湯瓢和湯匙。
 

臺灣人‧臺灣事

張達修與臺中縣歌軼事
張達修與臺中縣歌軼事
  臺灣光復之初,行政區大抵仍沿用日治時期舊制,再稍作變革,將日治末期的州廳改為縣。至民國39年實施地方自治,才全面調整臺灣省行政區域為5市16縣。依據文獻記載,早在日治時期,臺灣各州已經有「州歌」的出現。新縣市紛紛成立,自然也帶動了縣市歌製作風潮。其中臺中縣長林鶴年,素有「音樂縣長」之稱,在他任內辦理縣歌徵選,又親自譜曲,舉辦縣歌發表音樂會,在所有縣市歌當中獨領風騷,最具特色。且縣歌歌詞徵選,由著名漢詩人張達修榮膺首選,尤屬難得。其間,還發生了一點小插曲,爰參考當年剪報及張達修家書,略作回顧。

  依據當年報紙刊載,「新臺中縣歌」的公開徵選,是在41年8月間。由縣政府成立甄選委員會處理相關事務。應徵的歌詞共有五十餘首。9月下旬,歌詞評選完竣,10月1日,正式公開發表。第一名張達修,獎金五百元;第二名孟薰,獎金二百元;第三名陳中流、桑桂貞,獎金各五十元。第一名張達修所撰歌詞如次:

  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天然形勝,靈秀所鍾。
  大甲溪流,迴環利澤永無窮。
  氣候和,物產豐。
  衣食足,禮義崇。
  人文蔚起,自治成風。
  緬懷逢甲,效法成功。
  努力前進,積健為雄。
  是中興基地,是建國前鋒。
  揚中華之燦爛,耀民族之光芒。
  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依照縣歌甄選給獎辦法,第一名獎金五百元;第二名獎金二百元;第三名獎金一百元,因第三名有兩人並列,各得五十元。

  9月26日,張達修得知榮獲臺中縣歌第一名,又獲得在當時不算小數目的五百元獎金,自然喜出望外,立刻寫信告訴因政治案件遠在綠島服刑的獨子張振騰。家書中兩度提及,說是:

「前月臺中縣徵募縣歌,於日昨發表,我作一首『大哉臺中』,入選第一,決定為臺中縣歌,現正由林鶴年先生作曲,定十月一日正式發表,並開演奏大會,今後此臺中縣歌,將永遠為萬人傳唱,為今年繼詩人節中元(第一)之喜事,吾兒聞此,當亦雀躍。」(9月26日)

「月前臺中縣徵募新臺中縣歌,余應徵一首,入選第一名,受獎五百元,現正由縣長作曲,按來月中開演奏會,今後該縣歌得為數十萬之縣人傳唱,名以歌傳,亦大喜事,並此告聞。」(按信未押日期,可能稍後)

  詩人的喜悅,溢於言表,從信中尚能感受得到。臺中縣歌由縣長林鶴年譜曲,再開演奏發表會,這都是既定的方式,詩人在9月26日已經獲得得獎訊息,並說:「現正由林鶴年先生作曲,定10月1日正式發表,並開演奏大會。」10月1日正式發表,應該只是甄選辦法所預定公告入選歌詞時間,譜曲、演奏會仍須一段時間,此由剪報資料新聞發稿時間為10月4日,可知這時的「正式發表」並未包括演奏會。因此稍後的家書,則改稱:「現正由縣長作曲,按來月中開演奏會。」此信約發於10月上旬,公開發表之後,「來月」指的就是11月,但家書中不再出現演奏會報導,令人不解。

  古人說:「譽之所至,謗即隨之」,臺中縣歌歌詞亦復如是,歌詞公佈後的10月18日,民聲日報便出現了作者王野的批判文字,題為〈我對新臺中縣歌的意見〉,說:「總觀全篇文字大體尚稱通順,但仔細推敲則有問題」,在他「仔細推敲」之下,從「大哉臺中」開始,每句無一不是問題。最後作下結論:「為了獎勵寫作,將這篇歌詞列為一等則可,如果以之充作縣歌,筆者認為不可。」並建議將全部應徵作品公開發表,「俾使大家研究以作縣歌之決定」。

  為了平息爭議,臺中縣政府乃公開徵求修改歌詞,見於10月22日民聲日報「豐原通訊」,惟具修改資格者僅限於縣府教育科、各縣立中學及圖書館人員。於是民聲日報又出現署名「愚明」的〈我對臺中縣歌研究的經過〉,此一「研究」,更極盡吹求,還找來國歌歌詞加以比較,結論是「不惟易犯獺祭的毛病,且難以構成精確歌詞」。

  修改過程如何不得而知,但依據譜曲之後的臺中縣歌,確為經過修改的版本,推測應該經過審慎的會議,集思廣益而成。歌詞如次:

   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天然形勝,靈秀所鍾。
   八仙山聳,三溪流瀜,迴環利澤永無窮。
   氣候和,物產豐。
   衣食足,禮義崇。
   人文蔚起,忠勇成風。
   緬懷逢甲,效法成功。
   新興縣治,居首要衝,
   努力奮鬥,積健便為雄。
   是中興基地,是建國前鋒。
   揚我中華民族之光榮,進世界於大同
   大哉臺中,大哉臺中,大哉臺中

  粗體字部分是經過修改的詞句,這些詞句某些經過合併,再予增補,除了時代背景因素,亦有配合曲調之音節,至此臺中縣歌終於拍板定案,再經林鶴年縣長譜曲,數十年間,成為各級學校傳唱的歌曲。時代變遷,縣歌之風逐漸式微。最近本館史蹟大樓「記憶深處の痕跡」特展,展出品有臺中縣歌印刷實物,爰掇拾斷簡零篇,草為短文,作為呼應。

 

新書出版

《日本對華南進政策與臺灣黑幫籍民之研究》(1895-1945)
本書作者於問題意識上,將日本的南進政策分成三部分,即文化策略、浪人謀略與鴉片謀略。即在臺灣總督府與日本外務省、軍部合力執行對中國華南方面之南進政策時,所實施的三大重點策略,或可稱為「南進三策略」。該三策略可分為「表策」與「裡策」,前者為籍民教育、博愛醫院、報紙,後者為浪人謀略、鴉片謀略
   

館務訊息

99年度志工館際交流參訪活動
99年度志工館際交流參訪活動
本館致贈歷年退休人員99年春節慰問金
本館致贈歷年退休人員99年春節慰問金
「臺灣全志.外交志」纂修計畫
「臺灣全志.外交志」纂修計畫
春節休館公告
春節休館公告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鐘登崇 編輯小組:李西勳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