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 廖添丁檔案照片-來源:明治42年11月21日《臺灣日日新報》第七版
圖1 廖添丁檔案照片-來源:明治42年11月21日《臺灣日日新報》第七版

<神出鬼沒廖添丁>

文/廖志華/本館編輯組科員


  臺灣於日治時期,讓日警聞之頭痛人物廖添丁,經常自日本警察的嚴密封鎖追捕中逃脫,雖使日本警方顏面盡失而對其深惡痛絕,卻被殖民時期的臺灣中下階層百姓視為英雄人物,其事蹟至今仍被傳誦,進而立廟祭祀,成為一位傳奇性人物。民間神話、野臺王祿仙、歌仔戲、布袋戲、收音機廣播劇等,皆將其故事搬上戲台,足見其民間魅力。

  廖添丁,臺中廳大肚上堡秀水庄(今清水鎮)人,清光緒9年(1883,明治16年)生,明治42年(1909)死於八里坌,享年27歲。8歲時父親過世,母親改嫁,18歲時開始犯案。明治42年8月,因犯下偷竊警槍彈藥及佩劍案,開始受到警方的高度重視。其後又犯下林本源家搶案,基隆槍殺密探陳良久案,及八里坌五股坑保正李紅家搶案,係其活動力最強、犯罪率知名度高峰期。

  廖添丁作案後能迅速逃離現場,又和日警大玩捉迷藏的遊戲,係因練就一身的拳腳武功,尤其是「黑腳巾」(註1)的功夫純熟及擅於易容變裝。日本警察眼中的廖添丁為一名慣竊及殺人犯,並非抗日匪徒。在當時的高壓統治下,廖添丁盜來的部份贓物,有時會送給窮人(另類劫富濟貧?),所以受人崇拜,反而淡忘了他的不良行為。因其所作所為正是人民內心反抗強權的敢怒不敢言心態,廖添丁的高來高去,正好撫慰民眾內心不平,俾獲得心理補償;故將其不法行為轉化為正義,彰顯『盜亦有道』的觀念。後因「刧富濟貧」的事蹟,使「義賊」、「俠盜」等稱謂加諸其身,深植於臺灣人民認知中,形成普遍的形象記憶。

  因官民立場不同,廖添丁在臺人心中被視為「刧富濟貧」的義俠與抗日人物,相對在日人眼中,卻是一個殺人、偷竊、搶奪,無惡不作的梟賊。為使臺人畏懼而因此與官警合作,常運用半官方的《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註2)渲染與報導廖添丁之犯案,塑造其兇狠模樣,想藉此強化民眾同仇敵慨的心理。另處在日方祭出檢舉重賞的誘因下,明治42年(1909)11月18日,潛入八里坌觀音山西麓荖阡坑猴洞避風頭的廖添丁,於日警接獲線報前往逮捕前,慘遭友人楊林用鐵鍬撃斃,死時才27歲。

  廖添丁死後,日本官員松本曾立碑祭拜(註3),不久後日本政府嚴禁,久而久之漸漸湮沒於荒煙蔓草中,後人感其忠義而建一小廟。初期廖添丁廟只是八里鄉的一個小墓園,1956年由於廖添丁傳的電影拍攝與上映,頓時成為媒體焦點,並在1958年建立廖添丁廟又名漢民祠(位於臺北縣八里鄉訊塘村內),正殿主祀關公,附祀廖添丁。

註1:黑腳巾:古時的腰巾,長一丈二,平時用來做腰帶,急時用來逃生,只要將黑腳巾一甩,一端捲附於屋樑或樹枝,順勢縱身一跳,即可攀上高處,然後躲藏或是逃走。
註2:透過「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資料庫」,以「廖添丁」為關鍵字檢索,得出25筆資料。
註3:廖添丁廟正殿右方有一石碑,上刻「明治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神出鬼沒廖添丁之墳墓 松本建之」。
據說松本為當時圍捕廖氏官員之一,在廖死後,松本的妻子突患怪病群醫束手無策,後在鄉人規勸之下,替廖氏立碑,並加以祭拜,不久之後,其妻竟然不藥而癒。

備註:廖添丁廟(漢民祠)現況 -位於八里鄉15號省道與105縣道交叉路口,為三層建築,一樓主祀廖添丁,二樓為關聖帝君,三樓為玉皇大帝,廟旁有添丁公園,主殿的門前豎有牌坊,上面為「漢民祠」三字,主殿後方是廖添丁的墓園,墓園旁是座文物紀念館。

參考書目:
胡萬川,<亡命好漢的生與死-莊芋、曾切、廖添丁傳說之研究>;「廖添丁去世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18日,頁1-17。
王麒銘,<臺灣總督府檔案與法院檔案中的廖添丁>;「廖添丁去世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18日,頁19-61。
鄭政誠,<塑造兇賊----《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的廖添丁書寫>;「廖添丁去世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18日,頁63-75。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王嵐渝 編輯小組:李西勳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