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本館出版品介紹 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

《臺灣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家族史》
作者:黃富三
出版年月:2006年12月

目次

序––––––––––––––––––––––––2
第一章 導論–––––––––– –––––––––1
第二章 施家發展之起步––––––––– –––––5
一、施秉的出身背景(1640-1709) –––––––6
二、施秉、施世榜之來台與早年生活 ––––––15
三、施啟秉、施世榜父子之早¬期事業:販糖與拓墾 –21
附錄 ––––––––––––––––––––––37
第三章 水田化運動先驅施世榜之經濟活動 –––––49
一、施世榜開發彰化平原之緣由 ––––––––50
二、投資米作,率先展開大規模水田化運動 ––––57
三、八堡圳完工後土地之拓墾 ––––––––––76
四、水圳興建後之影響 –––––––––––––87
附錄 –––––––––––––––––––––––91
第四章 富而後尊的施世榜:政治、社會、文化活動 ––97
一、政治活動 –––––––––––––––98
二、社會活動–––––––––––––––––105
三、文化活動––––––––– –––––––––115
附錄–––––––––– ––––––––––––––118
第五章 施家之轉型期:守成不易–––––––––––121
一、兄弟族:疆場猛將四弟施世黻––––––––122
二、子族:走向文教的守成轉型時期–––––––125
三、長子施士安之事蹟:功名、善舉、詩文––––128
四、四子施士齡之事蹟–––––––––––––141
五、五子施士膺之事蹟––––––––––––––143
六、其他諸子––––––––– –––––––––145
附錄–––––––––– ––––––––––––––148
第六章 政治、經濟衝擊下之施家:衰微時期–––––158
一、施世榜孫輩之事蹟––––––––––––––159
二、施家家道之衰微–––––––––––––––170
三、施家迅速衰微之因––––––––––––––185
附錄–––––––––– ––––––––––––––188
第七章 結論–––––––––– ––––––––––203
施家族譜圖––––––––– ––––––––––––223
施世榜年表––––––––– ––––––––––––231
參考書目––––––––– –––––––––––––237

--------------------------------------------------------------------------------

謝館長嘉梁序

  臺灣是個多族群的移墾社會,由於政經社會資源的分配與文化差異,族群間劇烈競爭是必然的過程。但隨著政經社會的發展,更豐盛的資源開發,加上文化和婚姻同化,以及多次外敵入侵,而激勵的生命共同體感受和需要,使族群發生緊密的融合,歷經長時期生養,臺灣已造就成一個多元族群的社會,而家族之間凝聚的向心力,即是維持社會穩定的一股力量。宋代以後,在理學家大力提倡之下,並得到政府支持,而出現了各項宗族制度理論與家族制度設計,以家法、族規來規範族人。建立祠堂,祀奉歷代高、曾、祖,聯絡聚族而居的家族,使其成員都具有濃厚的家族觀念。

  透過開拓史的了解,臺灣自明末伊始,以閩粵為主的漢人大量入墾,及至永曆年間,延平郡王鄭成功率領軍民,驅逐荷人,開始大規模的拓墾、經營臺灣。清代以降,移民日增,篳路藍縷,奠定臺灣發展基礎。經數百年之奮鬥,生齒日繁,各地區不乏繁衍為巨姓大族者,而追溯這些家族發展脈絡,不一而足,或屬閩粵士族有計劃的投資移墾,或以軍功起家,或因商業經營而致富,或藉科舉功名崛起,莫不對於臺灣發展貢獻卓著。由於年代久遠,宗族分支,易為文獻所忽略,少有貫穿歷史時空的翔實論述,以彰顯其披荊、開疆闢土的貢獻及精神,故家族史的研究,實具有重大意義。

  研究家族歷史,所涉至為廣泛,值得研究之題材,亦涵蓋各個層面,諸如家族與原住民及各氏族間互動關係、地方拓墾及水利設施興建、政經的發展關係、廟宇與信仰、鄉賢人物事跡、文教事業發展、舊地名追溯,可謂包羅萬象,不勝類舉。此外,重要家族之深入研究,自必觸及不少敏感題材,但亦可藉此而發現珍貴文獻史料,以人事而言,族譜所載資料,包括生辰、婚姻狀況、家族系統、墓地所在…等;以產業而言,古文書所載資料,對地方之開發、產權之更迭、家族之興衰等,頗能提供第一手資料,故有賴素具公信力的政府機關,作客觀之探討研究,先民艱辛奮鬥史蹟纔不致湮滅無聞。本館因此擬訂計畫,選定與臺灣開拓、發展過程息息相關的重要家族,作為調查、研究對象。期以通俗、簡明的文字,論述家族奮鬥發展過程,並配以圖片刊行,俾社會各界正確認識臺灣先民的發展軌跡。

  臺灣自荷蘭時代至清領之初,即發展以貿易為導向的產業,其中以糖業為主,康熙中葉甚至出現過度插蔗製糖而影響種稻,導致缺糧。然而,從康熙四十年代,即十六、十七世紀之交後,臺灣農業發生重大的變化,即土地的全面開發,而稻米業成長迅速,取代糖成為最大出口品。在康熙末期掀起了大規模的水田化運動,化鹿場為田園。使稻米成為與蔗糖並駕齊驅的主要出口品。

  水田化運動的之啟動,施世榜居功厥偉,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八年,他率先投資倡建的大型水圳八堡圳完成後,促進彰化平原的開發,成為臺灣的榖倉,更因稻米之輸出,帶動了鹿港的繁榮。

  清初施家以軍功崛起於泉州,再渡臺從事拓墾,歷經四代,由鳳山而彰化、鹿港,最後又深入內山地區,施家亦因此成為鉅富,對於清代臺灣政治與社會、文教各方面都扮演重要角色,也成為影響臺灣深遠的大家族。

  本館為彰顯施施家對臺灣開發的貢獻,特納入「臺灣重要家族史專輯計畫」,委請歷史學者黃富三教授執筆,撰寫《臺灣水田化運動施世榜家族史》,黃教授長期從事臺灣史史研究,除爬梳既有史料之外,更赴相關地點,進行田野調查,甚至還遠至施家原鄉晉江,踏勘遺跡、抄錄譜牒、訪問族人,彌補文獻的不足,也因此而釐清不少不解之謎,於臺灣歷史文化研究的推廣,助益良多,付梓在即,併申謝忱,並樂為序。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行人/謝嘉梁 行政指導/林金田 總編輯/蕭富隆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 / 邱滿英 林志祥 黃淑惠 鐘登崇 黃啟泰 蔣美貞 洪明河 館址:54043南投市光明一路252號 電話:049-2316881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