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一《談往事》封面
圖一《談往事》封面

《談往事》

文/本館研究助理 施淑玲

民國53年/ 作者:王雲五16篇,計216頁;前半部著重於作者的求學、工作、從政等經歷,後半部則是分別記錄他與高夢旦、蔡元培、朱經農、孫中山、吳稚暉及張菊生之間相識、相交及相惜的情形。作者以一介未上過正式學校且毫無任何背景的平民之資,憑著自學和努力不懈的精神,不論在教育、文化、學術、政治各方面均獲致斐然的成績,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本書從作者青少年時期談起,他於民國前24年7月9日出生上海市,早年只受過短短5年私塾教育,17歲時跟隨英國布茂林先生學習英文,並廣泛閱讀布先生的私人圖書館藏書,18歲時在上海英文專修學校「益智書室」擔任教職,19歲時,改至中國新公學任教,直至辛亥革命,學校停課為止。民國元年,作者24歲時,擔任臨時大總統府秘書並兼任教育部工作,後隨政府北遷,直至民國5年,才南返上海。

  民國10年,王雲五先生34歲時,在胡適之先生的引薦下,介紹給當時擔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高夢旦先生,並於3個月後正式接任編譯所所長一職。其後又兼任「東方圖書館」館長,為使讀者能方便取閱書籍,更自行研究作成了「中外圖書統一分類法」,將原來50幾萬冊的藏書全部重新分類編目,使每一本書各有其定位。如此,就像作者在書中所敘,讀者無論從分類的卡片上或在書架上取閱均甚為便利。

  在「兩年的苦鬥」此篇中,則是敘述民國21年1月28日中日閘北之戰。「商務印書館」及「東方圖書館」幾乎全遭日軍炸燬,3千7百多名員工頓時失業及失所,痛苦哀嚎及求救聲不斷。面對如此巨大的浩劫,許多人都勸王雲五離開商務印書館,以免陷自己於危險之中,但他卻不為所動,忙著向銀行借款以救濟流離失所的同仁們。值此焦頭爛額之際,他的父親又不幸辭世,許多親友再次力勸他趁此際在家中守孝,避避鋒頭。但他卻認為不能「臨難圖苟免」,仍舊一肩擔起責任,除了解除人事的糾紛,也為該館的復興做籌備工作。在書中他回憶道:「自三月十六日商務印書館董事會議決總館業經停業,各職工全體解雇之日起,至八月一日復業之前後,半年以內,我無時不受辱罵和威嚇…」。在如此重大的工作及精神壓力下,經過兩年的苦鬥,他不僅完全恢復該館的運作,產能更增加了原來的兩倍半。事後他自述:「我有一種特性,就是對於任何困難,決不稍感消極,並且偏喜歡把困難的事作為試驗,以充分的興趣,研究其解決方法…」。這就是他令人佩服之處,每當面臨困難或身處險境時,決不會退縮逃避,並且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尋求最佳的解決辦法。

  民國27年4月國民政府組織參政會,以集思廣益、團結全國力量,以利抗戰建國為目的。而王雲五先生以代表文化界的資格,膺選為參政員,至民國35年5月出任經濟部長後,才辭去參政員一職。其後,他擔任過財政部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等職務,民國68年8月14日病逝於臺北市,享年92歲,渡過了他精彩且豐富的一生。

  閱讀此書,彷彿再次經歷了一次歷史的洗禮,時間從清末民初、對日抗戰、國共內戰至退守臺灣等等。在那個戰事頻繁、民不聊生的年代,作者憑著一己的努力以及面對挫折挑戰時也不畏艱難的精神,終於一一克服難關。尤其在「商務印書館」幾近滅絕的危機中,他如何從困境中運籌帷幄,從而振衰起敝的奮鬥過程,更是令人深受感動與折服。閱畢此書,讀者不難瞭解到何以王雲五先生能以平民之身獲致如此偉大的成就,我想不僅因他凡事認真謹慎,在遇到挫折及難關時更展現出了大無畏的氣魄,就像浴火鳳凰般,經過了烈火的考驗,而更加的淬練。他的一生雖成就不凡,但一路走來,始終踏實如初,即使到了晚年,仍是孜孜不倦的從事著作,是一位相當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對象。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林志祥 編輯小組:李西勳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