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圖1《臺灣經濟提要》封面
圖1《臺灣經濟提要》封面

《臺灣經濟提要》

文/ 施淑玲/ 整理組研究助理

作者:張澤南
出版日期:民國37年5月

  《臺灣經濟提要》一書,係針對日本治臺時期及臺灣光復後經濟的發展情況,作一有系統之紀錄描述。全書共分為:自然環境、 農業、工業、礦業、漁牧業、貿易、運輸業、財政金融等八章,總計197頁。書中引用了相當多的數據資料做為佐證,讓讀者能確切瞭解該期間臺灣的產業、貿易及經濟發展情形。

  本書首先對臺灣的自然環境作一詳細的描述,包括臺灣的地理位置與面積、山嶽、河流、氣溫、濕度、颱風及人口等等,因為這些要素對臺灣的農作及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性。

  在民國34年時,臺灣人口僅約60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336萬人,即佔了56%之多,當時臺灣的產業是以農業為主體,在耕地中水田佔62%、旱田佔38%。至於農業人口的構成,作者以民國32年為例,全省「自耕農」僅佔31%,「佃農」佔39%,而「自耕農兼佃農」佔30%,又主要農產則為稻米、甘蔗及甘藷,分別佔農產總額42%、21%及7%。

  民國26年中日戰爭「盧溝橋事變」發生後,臺灣被日本視為向南方作戰的基地,於是與軍需有關的工業,便逐漸在臺灣發展起來,民國28年,工業產值首度超越農業產值,而工業之中以「食品工業」佔居第一位,食品工業中又以「製糖工業」佔78%為最多,至於「專賣品工業」,包括樟腦、烟草、酒和火柴等,則僅次於食品工業。

  再者,申請登記的工廠截至民國36年11月止共計8,641間,其中以食品工業4,467間為最多,其次為窯業1,039間,化學工業936間,機械器具工業848間等等。

  
  另外在貿易及財政金融方面,臺灣主要輸出品為茶、糖、樟腦、煤、米、石炭、酒精等,而輸入品主要為大豆油粕、大豆、肥料、蔴袋、木材、鐵、機器等。在對外貿易方面,民國25年臺灣實施產業10年計畫,由原本的入超逐漸轉為出超,民國29年以後,出超額已逾舊臺幣5、6千萬元。但在臺灣光復初期,則因戰後生產不振而形成貿易額的銳減,據統計民國35年貿易總值僅約舊臺幣358,093萬元,其中對外貿易只佔7%,對照民國26年的貿易總值舊臺幣762,300萬元,可見進出口量明顯的萎縮。

  而在物價方面,民國34年,因空襲頻繁、交通梗阻且物資缺乏,物價開始明顯上漲,若以民國26年為基期來看,民國35年物價上漲率為196%,而民國36年物價上漲率則高達502%,此後,物價持續大幅攀升,也使得臺灣省政府不得不於民國38年6月15日,實行幣制改革,以穩定物價。

  書末附有「戰災損害概況」,對於自民國33年10月起,同盟國對臺灣實行大規模的轟炸,直至民國34年8月戰爭結束為止,臺灣所遭受的損失統計,包括來襲機數15,908架、投彈總數146,860枚、人口死傷15,772人(間接受損害者計277,383人)、建築物損壞46,318棟,另有交通及電力的損害等等,均有詳細的記載,讓人深感戰爭的可怕。對於想瞭解戰後初期臺灣經濟狀況的讀者來說,此書可謂提供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及統計數據,頗值得參考。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李西勳 陳惠芳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蔣美貞 王嵐渝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