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陳忠藏七十藝術展
  展覽期間:99年9月24日(星期五)至10月31日(星期日)
  展覽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一樓福爾摩沙特展室
  開幕時間:99年9月24日下午2時30分
  開幕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二樓大廳
「99年臺灣歷史文化與觀光研習營」開始報名
研習時間:99年11月19日至11月22日
研習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悅讀檔案

日治初期「蕃人」法律問題舉隅
  日治時期蕃界仍為「法外之地」,法律上「蕃人」被視為「非人」,基本上加諸於「蕃人」之犯罪行為,法律不予追究,「蕃人」之犯罪行為也無法循法律程序加以制裁,但由以下案例可見在實務中會出現疑義或矛盾的情形
《臺灣經濟提要》
  《臺灣經濟提要》一書,係針對日本治臺時期及臺灣光復後經濟的發展情況,作一有系統之紀錄描述。全書共分為:自然環境、 農業、工業、礦業、漁牧業、貿易、運輸業、財政金融等八章,總計197頁。書中引用了相當多的數據資料做為佐證,讓讀者能確切瞭解該期間臺灣的產業、貿易及經濟發展情形。
 

民俗文物小常識

米苔目器
米苔目器
  過去臺灣農村流行一種點心叫米苔目,製作時的器具用似菜剉而鑽較小孔的工具,稱為米苔目器。其鑽孔的部份是一片長方形佈滿孔洞的金屬板,外框用木質的框,下方有兩足,不用時將兩足直立於地面,木框靠在牆上。

  將揉好的米漿粿搓在米苔目器的篩目上,米漿粿就會從篩目的孔中擠出來,一條條圓條形的麵條,掉入熱水鍋中,煮熟即可撈起,放在盆中,以備一天食用。為讓米苔目吃起來較有彈性,有時還放點樹薯粉,色澤較透明感,在臺灣北部有時稱為涼粉條。臺灣農村過去在請人幫忙農事時,準備米苔目當作休息時的點心,可加上一些菜類煮成有湯的鹹口味。一般家庭甜食,將米苔目加入糖水,為夏日點心。
醃菜桶
醃菜桶
  農家於冬季末尾季節,採收芥菜,將洗淨的芥菜置入大木桶中,鋪上鹽巴,壓製成酸菜,酸菜肚片湯是鄉村名菜。大的木桶以木板拼成,外部以藤條箍緊成形,桶蓋形狀似尖頂的大斗笠,以棕葉、木片拼接,藤條和粗麻繩箍成。醃酸菜時,木桶整個以結實的麻繩綑緊。
 

臺灣人‧臺灣事

章士釗與其《臺灣行卷》
章士釗與其《臺灣行卷》
  龔定庵《己亥雜詩》有句極負盛名的詩:「但開風氣不為師」,備受知名學者胡適推崇,胡適是當年的新文化運動中領袖人物,有次與舊文化維護健將之一的章士釗碰面,且合照了一張相片,照片背面各題詩一首,各吹各的調,奇怪的是章士釗不寫拿手的舊體詩,卻寫起白話詩:「你姓胡,我姓章;你講什麼新文學,我開口還是我的老腔。你不攻來我不駁,雙雙並坐各有各的心腸。將來三五十年後,這個相片好作文學紀念看。哈、哈,我寫白話歪詩送給你,總算老章投了降。」大概這個緣故,鼓吹新文學的胡適,卻寫舊體詩回應:「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言吾最喜。同是曾開風氣人,願長相親不相鄙。」新舊文學家見面碰出火花,傳為文壇佳話。

  章士釗(1882~1973),字行嚴,湖南長沙人;留學日本、英國。跨越過清末革命、民初討袁、反袁革命。又擔任「段執政」政府司法總長,繼兼教育總長。後依張學良,任教東北大學。抗戰期間,任國民參政員。民國37年,當選立法委員。民國38年出任政府和談代表,赴北平談判未成,留平不返,擔任中共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民國62年7月1日病逝香港。章氏為近代知名人物,他曾於民國36年夏來遊臺灣,停留約有一年時間。在臺期間,有《臺灣行卷》系列詩稿,發表於當時的《京滬周刊》。早年因他是投共人物,身分敏感,《臺灣行卷》少有人提及。幾年前承上海友人朱兄抄錄全部詩稿,這些詩作或可反映早年大陸人士初抵臺灣的觀感。如今大陸觀光客絡繹於道,不妨選錄若干,部分略加箋注,或可稍作今昔比較。《臺灣行卷》共有十九詩題,詩三十首,另有補遺一首,此外,朱兄又於手跡抄補二首,俱為七言絕律近體詩,主要是詠懷勝蹟篇什,全部目錄如次: 

  臺北城樓懷觚菴師、弔唐薇卿、雞籠弔張簀齋、登赤嵌樓賦(四首)、鵝巒鼻(三首)、四重溪(三首)、恒春(三首)、涵碧樓(三首)、淡水歸途、答薛子奇上海、沈文肅巡臺在嵌城撰聯刊石有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二語感賦、遊南菜園、板橋别墅、赤嵌樓同臺南市長卓高煊、贈高雄市長黄強、國慶日黄純青席上作、將歸自嘲、擬在臺北治屋留别伯聰、將歸前夕選行卷若干首寫付伯鷹殿以長句。(補遺:黃朝琴招宴新中華酒家即席、臺北詶人見贈曾惠敏楹帖、丁亥夏偕魏伯聰夫婦重遊臺北草山。)

  近章士釗的《臺灣行卷》改題《遊臺吟草》,與《北行吟稿》合併出版,稱為《孤桐韻語初編》,因屬朱兄私家自印,流傳不廣,爰選錄若干,以饗讀者。

   臺北城樓懷觚菴師
燕居未肯言臺事,我自南來便恍然。不是邊才亦同慨,得逢舊雨定隨緣。江山無改風雲地,忠孝難禁憂患年。誰向師門潛印證,白頭弟子破垣前。
案:觚菴師,即俞明震。

   弔唐薇卿
三貂角上暮雲頹,臺北孤城旦日摧。(原注:日軍自基隆三貂角登陸,翌日臺北陷落。)未是書生少籌策,却緣殘局課雄才。先生志號難分别,從古興亡有去來。安得桂林風月手,身歸似鶴與徘徊。
   案:行嚴詩注謂日軍登陸三貂角,翌日臺北城陷,實誤。

   雞籠弔張簀齋
海門黑遍壓城雲,轉眼城摧鼓未聞。一戰人輕房太尉,無功天遣李將軍。孤忠本自疏方略,隻手焉能抵世紛。我上雞籠空萬念,祗餘知己出紅裙。
   案:此詩詠光緒10年甲申中法戰爭事。簣齋,即張佩綸。結句「祗餘知己出紅裙」,似指簣齋三娶李合肥之女一事。

    登赤嵌樓賦(四首)
赤嵌樓中迹化烟,延平城外海漫天。臺灣一段開山史,氣壯黄人四百年。
受降故實久成塵,繪事偏勞意匠新。本意天驕渾未料,圖成轉眼作降人。(原注:樓懸荷蘭降鄭成功油畫,為日人所摹繪。)
延平開國實雄邊,舊主應堪一脈延。三世為王天不與,剩看大計在屯田。(原注:成功之屯田疏日人盛稱引之。)

緬甸陰謀一夕成,北京凶問噪分羹。(原注:永曆見戕緬甸,其父芝龍戮于北京。)從來忠孝難全處,祗付寒潮打故城。

   四重溪(三首)
重重溪水雜温湯,曾為爭山敞戰場。(原注:為琉球蕃民事件,日政府派西鄉從道征臺,由此進兵。)抛却酋頭参踊舞,故教蠻女喚西鄉。(原注:日人撫蕃從當時起,煞費苦心。至今蕃人猶口誦西鄉不置。)
指點圖騰壯牡丹,(原注:牡丹社雄長諸蕃,為禍首,日人牢籠備至。)却緣化外起兵端。(原注:清政府藉口生蕃化外,日遂用兵。)石門堡上誰家血,忍向高山洗淨看。(原注:石門堡日蕃戰地,今諸蕃為高山族。)
   案:臺灣之原住民,於日據時統稱高砂族,行嚴來遊時已改稱高山族。

賊去關門亦太忙,恒春城堡號金湯。(原注:日軍撤後,沈文肅始至省,建恒春城,書億載金湯四字,刻石。)牝朝人物波淘盡,不戰收功祗自傷。
   案:首句賊去關門,典出《景德傳燈錄》,原喻發生事故之後,始行防範,此指日軍撤去之善後措施而言。恆春縣城建於光緒元年,翌年竣工,惟無文肅「億載金湯」題額。

   淡水歸途
淡水廻車日未曛,海山風物共知聞。同筐螺蚌争濡沫,避道雞豚解作群。路有新題煩指點,民非舊版付心君。紅毛城廓無詢處,却噪遺雛鬢似雲。(原注:紅毛舊居士林一帶,人言女子貌異他處,為所遺種。)
   案:此行嚴遊覽淡水歸途所作。淡水有紅毛城,英國與清廷訂立永久租約,並遷領事館於此,行嚴謂「紅毛城廓無尋處」,或即隱喻城為英人所佔,不得而入也。

  沈文肅巡臺在嵌城撰聯刊石有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二語感賦
意薄完人寓感微,誰家社稷仗戎衣。行春乍獲新天地,變夏難繩古是非。奇耻教隨東海去,惠心終與赤松歸。書生偶羡蠻夷長,對海臣佗笑失機。
   案:延平郡王祠有文肅木聯:「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實非「撰聯刊石」。

   遊南菜園(原注:故兒玉總督之别莊,規模極小,園地而外僅有二室。
園菜依稀舊日春,難忘蓬海此揚塵。文章應與同中國,竹物真須憶主人。何氏南塘車轍換,杜公東絹筆痕新。英雄割據非吾事,剩為風流一愴神。

   板橋别墅
板橋風物接平廛,高木森森二百年。氣重蒲荷仍盪暑,絲輕楊柳欲沉烟。先交東美曾求膳,誰與洪崖更拍肩。(原注:謂守堅兄弟。)大雅無存殘帖散,吾廬人境句茫然。(原注:吕世宜號西村,善書,為林氏食客,而著《愛吾廬詩集》,尚存。)
   案:行嚴詩注謂「守堅兄弟」,似指林國華、國芳而言,惟未審「守堅」二字,是否別有典實,或「本源」音訛,存疑待考。呂世宜無詩集傳世,此謂「著《愛吾廬詩集》,尚存」,似誤。

   將歸自嘲
忽漫乘風到海壖,起尋詩境却茫然。自傷志略無邊氣,枉道功名要大年。折草有人工相手,(原注:楊叔翔戲為此。)坐花今日領開筵。(原注:指詩會。)此行掩盡書生醜,匝月遊山未費錢。
     

館務訊息

99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得獎名單
99年度「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得獎名單
「第六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側記
「第六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側記
南投藍田書院暨草屯登瀛書院蒞館參訪
南投藍田書院暨草屯登瀛書院蒞館參訪
中國山東省史志參訪團蒞館參訪
中國山東省史志參訪團蒞館參訪
本館榮獲內政部99年度替代役業務聯合訪視C組優等
本館榮獲內政部99年度替代役業務聯合訪視C組優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李西勳 陳惠芳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蔣美貞 王嵐渝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