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悅讀檔案
圖1 《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封面
《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
文/張文南/整理組研究助理
發行人:池永榮次郎
發行日期:昭和4(1929)年11月1日
臺灣的西式醫療,在早期多經由西方傳教士引介傳入。至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當局認知到,流行病與風土病勢將戕害以殖產興業為目的之殖民統治,遂積極地從觀念制度與器具設施上改善臺灣的衛生狀況,西式醫療於此時便經由日本之殖民統治而普遍於臺灣。西式醫院除了臺灣總督府設立的公立醫院外,民間亦有教會醫院或私人醫院,林本源博愛醫院即為其一。
《林本源博愛醫院一覽》,乃是介紹林本源博愛醫院由明治42(1909)年創立,乃至昭和4(1929)年間之營運狀況。全書內文共68頁,分為14小章,書前並附有醫院外觀及內部陳設等照片。
本書前兩章之內容,為述明醫院創設緣由及興築經過。明治42(1909)年2月,臺北醫院醫院長長野純藏向民政長官大島久滿次、警視總長大津麟平、臺北廳長加藤尚志等人提出興設本島人之慈善醫院的意見書。
意見書中提及,由於語言不通與風俗習慣相異等原因,他認為應當以臺灣本島人為本位,特別設立適合其風俗習慣之醫院。長野氏又舉了新加坡和香港兩殖民地專為當地人興設的醫院,以及由基督教長老教會興設的臺南新樓病院為例,來強化興設本島人醫院的必要性。加以當時日本內地的三井財閥於東京興設了慈善醫院,而長野氏認為板橋林家於臺灣之地位恰如三井財閥於日本母國之地位,故由板橋林家來經營此醫院乃是最適當的安排。由此,可以發現,雖然林本源博愛醫院美其名為私立醫院,然其由官方主導的色彩相當濃厚。
林本源博愛醫院於明治42(1909)年11月21日由臺北廳長認可設立,並於艋舺育嬰堂邊街臺北仁濟院內設置分院。其開院式假淡水戲館舉行,共有四百餘位官民參加。醫院初址位於當時的大稻埕建昌街,由屬於林本源公業之全臺日報社舊址修建而成。然因大正元(1912)年8月和9月的兩次風災,造成醫院房舍塌圮毀損,遂暫將醫院遷至六館街的三井株式會社俱樂部。大正5(1916)年9月,院址再度遷移至建成町(今重慶北路與長安西路之路口)之新建醫院。
林本源博愛醫院的營業資金,除部份由林本源公業支出外,臺灣總督府、恩賜財團明治救濟會、恩賜財團大正救濟會亦挹注部份經費。書中並詳附各年度看診病人如男女性別比例、病別等統計。人事方面,商議員(顧問)、醫院長等職多由日本人擔任。本島人除板橋林家(林彭壽、林嵩壽)擔任管理人外,其他皆為醫員以下之職務。至昭和4年止,由本島人擔任醫員者有謝唐山、謝瀛洲、張灥生、王青山、李步、謝瀛福、林水樹、蔡江河、陳讚煌等人。
林本源博愛醫院於明治42(1909)年草創至昭和4年間之經營狀況,都可透過本書詳加掌握。而書中所述各年度大事記和病人統計,亦為建構衛生史之絕佳史料。雖然林本源博愛醫院在建成町之院舍,於戰後因道路開鑿而拆除,但我們仍可透過書中所附照片及文字描述,遙想當時之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