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海嶠鸞音》封面與書套
《海嶠鸞音》封面與書套

臺灣鸞門出版異數—《海嶠鸞音》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臺灣的扶鸞著書,以信奉恩主體系的儒宗神教鸞堂分布最廣,鸞書著作亦最多。他如五福大帝以及瑤池金母信仰體系,亦各有扶鸞著書活動,惟數量較少。五福大帝系統的臺南西來庵,因余清芳抗日事件而著稱,為清代福州營兵的共同信仰,著有《警心篇》一書,即係「奉旨飛鸞闡教督造」而來。金母系統者宮堂稍多,如臺北大稻埕「三教杏壇」有承「瑤池老母」懿旨而著的《海嶠鸞音》一書,即是一例,書分「二十八集」,凡345篇,合訂一冊。

  《海嶠鸞音》的扶鸞者「三教杏壇」,顧名思義是以三教合一崇祀聖神仙佛的壇廟,以扶鸞著書為主要廟務,據該書版權頁記載,「三教杏壇」為臺灣省道教會團體會員之一,不過由「杏壇」二字,可知是個比較偏重儒家思想,為無鸞堂之名的鸞堂。正式印製約定稿於「天運甲辰」,即1964年,至1966年印製完成,由前臺北市長黃啟瑞領導的「善書海嶠鸞音頒贈委員會」正式發行。

  本書雖傾向於儒,卻與「儒宗神教」鸞堂不相關連,是其特色之一。其印製發行,前有抗日志士張邦傑,後有市長黃啟瑞、礦業鉅子李建和等重量級人物參與,加上與「正宗書畫壇」合作,穿插銅版紙彩色頁的仙佛降筆書畫,可能開鸞書彩色印刷之破天荒。而負責全書校對的「杜爾瞻」,則是日治時期北臺名儒杜仰山,杜氏曾任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委員會委員。有了這些組合,勸募極為順利,辜振甫也有鉅額捐款。此次捐款共得新臺幣9萬元,印製精美鸞書4,000冊,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不啻是大手筆,因此《海嶠鸞音》無論紙張、印刷、裝幀都臻上乘。

  通常鸞書都會在各篇鸞文前後,附記扶鸞時間,方便查考,但《海嶠鸞音》並無此一記錄,且乏較為詳實的鸞務介紹,是為美中不足。不僅「三教杏壇」的創立無所著墨,就連著書到印刷歷程,也只能旁敲側擊,始能略窺始末。書前有「南宮孚聖」、「南宮孚佑帝君」兩序,前者未紀年月,後者則為「天運甲辰季冬」,即1964年農曆12月。文中說:「經兩年而著就,得一氣以呵成」,稍透露著書時程,據降序時間逆推,最遲在1962年的年底,「三教杏壇」已經開始進行扶鸞。

  全部鸞文記錄,依據凡例所載,最初是以手寫油印,分給信眾。之後,再連載報紙型月刊。此一階段的關鍵人物,據贈書所附印刷信函表示:「是書前由愛國志士張邦傑先生之倡首以謄寫版,繼刊於報紙,免費贈送各界,因志士西歸而致中斷」。張邦傑,高雄旗後人,1897年生,早稻田大學畢業,臺灣文化協會與民眾黨。後在福建成立「臺灣革命黨」,為國民政府少將,與李友邦等發起組成「三民主義青年團」,1941年1月,成立「臺灣民眾協會」。1945年,為接收臺灣核心成員。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參議等,卒於1964年。張邦傑為近代臺灣知名政治人物,可能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個熱心勸善的鸞門人物。

  張邦傑過世後,「因志士西歸而致中斷」,三教杏壇同人「因恐歲月轉轂,易於散漫」,乃由社會地方士紳發起「善書海嶠鸞音頒贈委員會」,計畫編印單行本,以廣流傳。委員會請剛卸任的臺北市長黃啟瑞,擔任主任委員,副主委則有李建和、許火車、黃朝君,常務委員為詹聰義、許尚文、李丙心、駱水源、陳許鳳吟等。黃啟瑞為臺北市第八屆、十屆市長,1964年6月卸任。李建和,臺北瑞芳人,李建興之弟。曾任臺灣省議員,為臺灣煤礦鉅子。許火車為鸞門活躍人士,曾任財團法人臺北智仁堂第一任負責人。詹聰義字青涯,號自虔,法號慧明居士,臺北人。東京外國語學校、早稻田大學法學系畢業,國際文化學院及瑞士聯邦州立伯恩大學法學博士。曾任軍法官教官、教授等。李丙心,臺北平溪人,成淵學校法律經濟專科畢業,曾任臺北市議員及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議員、第一屆省議員。駱水源,臺北市人。臺灣商工學校商科畢業,歷任臺灣新報社、民報社記者、臺北市參議員、第一屆臺北市議員。

  《海嶠鸞音》本由「三教杏壇」扶鸞著書,但在印製過程,卻與扶鸞書畫的「正宗書畫壇」結合,而在書中留下精采的仙佛書畫。兩壇(三教杏壇、正宗書畫壇)如何結緣,不得而知,宗旨一致及成員重疊可能是重要原因。正宗書畫壇接手之後,曾做了若干「修補」,凡例載:「《海嶠鸞音》仰蒙至聖先天老祖之特命,蓮臺聖、岳聖、濟佛三聖佛,駕臨正宗書畫壇,揮毫恩賜聖藻,闡化道妙,增添玄機,留存下土,以助深味大道之綜合寶冊也。」凡例附註又說:「然為道謹慎,數次請鸞,荷蒙蓮臺聖臨壇,奉命修補全卷,以完就而付印者也。是故既頒之謄寫及新聞版等,若有部分差異,應遵聖命,以本冊為準正。……至本書之標點,悉由敝壇為之,謹特此補充說明焉。」修改字句以及全部標點,都是經過正宗書畫壇斟酌,尤其前者仍是請鸞臨壇修訂。

  正宗書畫壇,顧名思義,以恭請仙佛臨壇揮毫書畫為主要鸞務,與一般鸞堂以詩文降筆不同。書由該壇出版,也因而留下數十幅仙佛降筆書畫,其中彩色銅版紙印刷者15頁,「三教杏壇」詩文、「正宗書畫壇」書畫合為一書,圖文並茂,就臺灣鸞門出版史而言,雖未必是絕後,至少稱得上是空前。《海嶠鸞音》出版至今,將近五十年,「正宗書畫壇」後於1972年6月奉准立案,並改名「正宗書畫社」,如今盛名遠播,而三教杏壇似乎已不再活動,《海嶠鸞音》的流傳,薈萃書畫詩文,堪稱臺灣鸞門異數,也見證兩壇合作歷史。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行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編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石瑞彬 蕭碧珍 邱滿英 鐘登崇 王嵐渝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趙麗卿 蔣美貞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