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臺灣產婆、助產婦制度之建立
  產婆是一種古老的行業,然而將臺灣產婆納入制度管理並接受醫事教育訓練,是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日治臺灣之初,產婆是歸地方官廳管理。明治30年(1897)10月底止,合格開業的產婆僅臺北縣8人、臺南縣1人
《臺灣省防瘧工作實施概況》
  民國100年1月31日上午有位陳姓讀者至本館圖書室詢問,館內是否有《臺灣省防瘧工作實施概況》一書可供參考?據陳姓讀者說明,他係因友人有學術研究參考需要,且就他所知此書全國僅有1本留存。筆者聽聞後立即查詢本館圖書系統,並欣喜地在日文圖書室找到此書。
 

民俗文物小常識

供桌~三件桌
供桌~三件桌
  供桌是傳統家庭中供奉神明、祭祀祖先的神案。三件桌早期多為一般小康家庭才能擁有,頂桌位置為全家之正中央,高度最上,在人倫佈置上是家中之尊位,供奉神像彩畫和神主牌位等,奉請神明祖先坐大位,隨時讓子孫可以崇德思遠,以惕勵自己;下桌則安置長時照明器具,如燭臺燈具,這裡有實際照明的功能,也有象徵前景光明遠大,子孫走正路、行仁孝,滿室和馨快樂的佳願;八仙桌則做為祭祀供品的敬奉桌,擺置三牲素果菜餚香紙,祈求豐收足食,平日也可以做為家庭正式聚會的餐桌。三件桌是傳統家庭兼具實用與象徵意義的重要傢具。
供桌~中案桌
供桌~中案桌
  案桌即是供桌,有些小家庭正廳供奉神明的供桌,把頂、下桌兩張簡化成一張,規格尺寸介於頂、下桌之間,但仍比書齋或起居室使用的案桌高大些,再加一張八仙桌上下搭配即稱中案桌。
紅眠床
紅眠床
  紅眠床即所謂的架子床,臺灣的架子床因多漆朱紅色,所以民間通稱為紅眠床。臺式紅眠床的基本形式是床的三面有圍,四角立柱略往內傾,使蚊帳能密貼,床內側的上方有格架抽屜,上有頂棚,頂下四周通常還有橫楣。臺灣一般也把紅眠床說是八腳眠床,是指床底由二組床架共有八根腳組合而成;另一說法是指除四圍之外,還有罩在其外的花罩而形成完整的方形結構,內架外罩共有八根立柱而稱為八腳眠床。

  紅眠床一般用茄苳木、樟木或楠木製成,較高級的則用檀木、紅木或烏心石。精緻一點的會在床壁雕繪麒麟送子、牡丹富貴、龍鳳呈祥、喜雀青松等吉祥圖案,也會在床座前腿做束腰獅面馬蹄,牙板透雕花紋,雲紋壺門圈口和厚實托泥等,使整張紅眠床除了厚重安定感之外,也充滿優美的視覺感受。
「大正式」大眠床
「大正式」大眠床
  臺灣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1912至1925年),因受明治維新西化思潮的影響,工藝文化方面引進了西方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一直到印象派的藝術風格,形成所謂的「大正式」建築和傢具風格。「大正式」大眠床在裝飾風格上的一些特徵,是床壁所嵌明鏡鏡面四週有凸起的小圓花;床沿橫材造形和雕飾充分流露出十八世紀前半,法國路易十五世傢具的裝飾特徵的麥穗垂飾、象眼嵌珠玉、三彎腿等;輪廓曲折彎轉頗有巴洛克風格的手法,也重複地出現在圍板、腳踏椅、邊椅、花台小桌之上;頂棚帽緣的造形也接受西方希臘以降的建築檐頭線飾手法等等。「大正式」的家具是東西方歷史文化交流影響,以及臺灣傳統傢具和日本大和風格交融的具體實例。
 

臺灣人‧臺灣事

「臺灣文獻步道」之意涵(二)
「臺灣文獻步道」之意涵(二)
  鄭用錫<勸和論>有云:「夫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此不可不分。乃同此血氣,同此官骸,同為國家之良民,同為鄉閭之善人,無分土,無分民,即子夏所言四海皆兄弟是也。況當共處一隅,揆諸出入相友之義,即古聖賢所謂同鄉共井者也。在字義,友從兩手,朋從兩肉;是朋友如一身左右手,即吾身之肉也。今試執塗人而語之曰:『爾其自戕爾手!爾其自噬爾肉』!鮮不拂然而怒。何今分類至於此極耶?」
臺灣鸞門出版異數—《海嶠鸞音》
臺灣鸞門出版異數—《海嶠鸞音》
  臺灣的扶鸞著書,以信奉恩主體系的儒宗神教鸞堂分布最廣,鸞書著作亦最多。他如五福大帝以及瑤池金母信仰體系,亦各有扶鸞著書活動,惟數量較少。五福大帝系統的臺南西來庵,因余清芳抗日事件而著稱,為清代福州營兵的共同信仰,著有《警心篇》一書,即係「奉旨飛鸞闡教督造」而來。金母系統者宮堂稍多,如臺北大稻埕「三教杏壇」有承「瑤池老母」懿旨而著的《海嶠鸞音》一書,即是一例,書分「二十八集」,凡345篇,合訂一冊。

  《海嶠鸞音》的扶鸞者「三教杏壇」,顧名思義是以三教合一崇祀聖神仙佛的壇廟,以扶鸞著書為主要廟務,據該書版權頁記載,「三教杏壇」為臺灣省道教會團體會員之一,不過由「杏壇」二字,可知是個比較偏重儒家思想,為無鸞堂之名的鸞堂。正式印製約定稿於「天運甲辰」,即1964年,至1966年印製完成,由前臺北市長黃啟瑞領導的「善書海嶠鸞音頒贈委員會」正式發行。

  本書雖傾向於儒,卻與「儒宗神教」鸞堂不相關連,是其特色之一。其印製發行,前有抗日志士張邦傑,後有市長黃啟瑞、礦業鉅子李建和等重量級人物參與,加上與「正宗書畫壇」合作,穿插銅版紙彩色頁的仙佛降筆書畫,可能開鸞書彩色印刷之破天荒。而負責全書校對的「杜爾瞻」,則是日治時期北臺名儒杜仰山,杜氏曾任臺灣省通志館顧問委員會委員。有了這些組合,勸募極為順利,辜振甫也有鉅額捐款。此次捐款共得新臺幣9萬元,印製精美鸞書4,000冊,在物資缺乏的年代,不啻是大手筆,因此《海嶠鸞音》無論紙張、印刷、裝幀都臻上乘。

  通常鸞書都會在各篇鸞文前後,附記扶鸞時間,方便查考,但《海嶠鸞音》並無此一記錄,且乏較為詳實的鸞務介紹,是為美中不足。不僅「三教杏壇」的創立無所著墨,就連著書到印刷歷程,也只能旁敲側擊,始能略窺始末。書前有「南宮孚聖」、「南宮孚佑帝君」兩序,前者未紀年月,後者則為「天運甲辰季冬」,即1964年農曆12月。文中說:「經兩年而著就,得一氣以呵成」,稍透露著書時程,據降序時間逆推,最遲在1962年的年底,「三教杏壇」已經開始進行扶鸞。

  全部鸞文記錄,依據凡例所載,最初是以手寫油印,分給信眾。之後,再連載報紙型月刊。此一階段的關鍵人物,據贈書所附印刷信函表示:「是書前由愛國志士張邦傑先生之倡首以謄寫版,繼刊於報紙,免費贈送各界,因志士西歸而致中斷」。張邦傑,高雄旗後人,1897年生,早稻田大學畢業,臺灣文化協會與民眾黨。後在福建成立「臺灣革命黨」,為國民政府少將,與李友邦等發起組成「三民主義青年團」,1941年1月,成立「臺灣民眾協會」。1945年,為接收臺灣核心成員。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參議等,卒於1964年。張邦傑為近代臺灣知名政治人物,可能少有人知道他也是個熱心勸善的鸞門人物。

  張邦傑過世後,「因志士西歸而致中斷」,三教杏壇同人「因恐歲月轉轂,易於散漫」,乃由社會地方士紳發起「善書海嶠鸞音頒贈委員會」,計畫編印單行本,以廣流傳。委員會請剛卸任的臺北市長黃啟瑞,擔任主任委員,副主委則有李建和、許火車、黃朝君,常務委員為詹聰義、許尚文、李丙心、駱水源、陳許鳳吟等。黃啟瑞為臺北市第八屆、十屆市長,1964年6月卸任。李建和,臺北瑞芳人,李建興之弟。曾任臺灣省議員,為臺灣煤礦鉅子。許火車為鸞門活躍人士,曾任財團法人臺北智仁堂第一任負責人。詹聰義字青涯,號自虔,法號慧明居士,臺北人。東京外國語學校、早稻田大學法學系畢業,國際文化學院及瑞士聯邦州立伯恩大學法學博士。曾任軍法官教官、教授等。李丙心,臺北平溪人,成淵學校法律經濟專科畢業,曾任臺北市議員及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三屆議員、第一屆省議員。駱水源,臺北市人。臺灣商工學校商科畢業,歷任臺灣新報社、民報社記者、臺北市參議員、第一屆臺北市議員。

  《海嶠鸞音》本由「三教杏壇」扶鸞著書,但在印製過程,卻與扶鸞書畫的「正宗書畫壇」結合,而在書中留下精采的仙佛書畫。兩壇(三教杏壇、正宗書畫壇)如何結緣,不得而知,宗旨一致及成員重疊可能是重要原因。正宗書畫壇接手之後,曾做了若干「修補」,凡例載:「《海嶠鸞音》仰蒙至聖先天老祖之特命,蓮臺聖、岳聖、濟佛三聖佛,駕臨正宗書畫壇,揮毫恩賜聖藻,闡化道妙,增添玄機,留存下土,以助深味大道之綜合寶冊也。」凡例附註又說:「然為道謹慎,數次請鸞,荷蒙蓮臺聖臨壇,奉命修補全卷,以完就而付印者也。是故既頒之謄寫及新聞版等,若有部分差異,應遵聖命,以本冊為準正。……至本書之標點,悉由敝壇為之,謹特此補充說明焉。」修改字句以及全部標點,都是經過正宗書畫壇斟酌,尤其前者仍是請鸞臨壇修訂。

  正宗書畫壇,顧名思義,以恭請仙佛臨壇揮毫書畫為主要鸞務,與一般鸞堂以詩文降筆不同。書由該壇出版,也因而留下數十幅仙佛降筆書畫,其中彩色銅版紙印刷者15頁,「三教杏壇」詩文、「正宗書畫壇」書畫合為一書,圖文並茂,就臺灣鸞門出版史而言,雖未必是絕後,至少稱得上是空前。《海嶠鸞音》出版至今,將近五十年,「正宗書畫壇」後於1972年6月奉准立案,並改名「正宗書畫社」,如今盛名遠播,而三教杏壇似乎已不再活動,《海嶠鸞音》的流傳,薈萃書畫詩文,堪稱臺灣鸞門異數,也見證兩壇合作歷史。
 

新書出版

《埔鹽鄉大有陳順昌號古文書》
發行人:林金田
作 者:陳仕賢
出版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文物捐贈:陳書逸
審查者:謝英從
定價:新臺幣250元
出版日期:民國99年12月
   

館務訊息

「翰墨大觀-臺灣早期書畫特展」開幕活動
「翰墨大觀-臺灣早期書畫特展」開幕活動
南投縣民俗文物協會蒞館拜訪
南投縣民俗文物協會蒞館拜訪
本館「館史室」、「臺灣文獻步道」巡禮
本館「館史室」、「臺灣文獻步道」巡禮
本館新春團拜活動
本館新春團拜活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行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編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石瑞彬 蕭碧珍 邱滿英 鐘登崇 王嵐渝 謝東勝 黃啟泰 洪明河 趙麗卿 蔣美貞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