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大觀義學-原名大觀書社
大觀義學-原名大觀書社

大觀義學與板橋林家

文/林文龍/本館編輯組研究員


  清代的臺灣,閩粵移民隨著拓荒的腳步,逐漸定居,形成聚落。農業社會,首重水源,因灌溉所引發的糾紛,常是械鬥的導火線,再從單純的個案,擴大為分類械鬥,使臺灣先民一再捲入漫無目的爭鬥當中,受害尤鉅。規模較小者,如職業、姓氏等械鬥,大都侷限於地區性,而漳泉、閩粵械鬥,則因族群意識的介入,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各地死傷枕藉。其中,咸豐3(1853)年至9(1859)年之間的閩粵、漳泉械鬥,蔓延淡水廳全境,創痛最深,著名的基隆大廟公、桃園大墓公,都是此一械鬥遺跡。

  械鬥案的處理,是每個地方官員戒慎恐懼的棘手事件,稍有不慎,可能演變為抗清事件,甚至受到牽累,黯然下臺。面對分類械鬥,官方自然不敢怠慢,具有影響力的地方鄉紳,也是官方期望出面勸和的對象。竹塹進士鄭用錫曾寫過〈勸和論〉一文,作於咸豐3(1853)年5月,正是淡北閩粵分類械鬥初期,他說:「顧分類之害甚於臺灣;臺屬尤甚於淡之新艋。臺為五方雜處,自林逆倡亂以來,有分為閩、粵焉,有分為漳、泉焉。……淡屬素敦古處,新、艋尤為菁華所聚之區。游斯土者,嘖嘖稱羨。自分類興而元氣剝削殆盡,未有如去年之甚也。干戈之禍愈烈,村市半成邱墟。問為漳、泉而至此乎?無有也。問為閩、粵而至此乎?無有也。蓋孽由自作,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粵間耳。」鑒於此次械鬥,延續7、8年之久,且演變為漳泉械鬥,顯然鄭文並未收到顯著效果。

  板橋林本源家族開臺祖林應寅,於乾隆41(1776)年自龍溪來臺,在淡水廳興直堡新庄,設塾教授子弟。數年之後,生活漸趨安定。其次子平侯乃在乾隆47(1782)年入臺依親。林平侯後經營米店致富,再與竹塹林紹賢合辦全臺鹽務,往販南北洋,擁資數十萬。於是由商而政,納粟為同知,分發廣西,署潯州通判、攝來賓縣,嗣調桂林同知,署柳州府。辭歸之後,鑒於新莊是漳泉械鬥的要衝,唯恐被波及,乃於嘉慶23(1818)年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縣大溪鎮),避開漳泉械鬥困擾,是林平侯面對的方式。

  大嵙崁地方多為漳州移民,無漳泉械鬥之疑慮,且航運發達,遠可往來閩臺,近可通往臺北,該地所產茶、米、樟腦等運銷便利。遷居大嵙崁的林平侯,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從事土地開墾經營。林平侯向官府請墾,召集漳州移民進行土地開墾,成了大租戶。林平侯繼而向小租戶收買小租權,漸次形成大租戶直接經營的局面。大嵙崁一帶年收數萬石租榖全歸林家所有。林家的土地經營,也從大嵙崁逐步擴展到整個淡水廳北境,包括今桃園、新竹、臺北,甚至遠及宜蘭,成為北臺灣第一大地主。

  林平侯育有五子,「本記」的林國華與「源記」的林國芳,是親生子,對家族發展影響最大,故通稱「林本源」。咸豐3(1853)年,林家林國華與林國芳兩兄弟的主導下,舉家遷到板橋。林家遷居板橋的原因,最主要便是受到當時激烈漳泉械鬥所影響。林國華兄弟當家作主,一改消極為積極,直接投入,成了臺北地區漳州人的領袖。

  為了居住地的安全,咸豐5(1855)年,在林國芳主導之下,開始有計畫的興建板橋城,由板橋紳民共同捐款。板橋城是臺北平野上的第一座城。各大城門都建造了城樓,並有林家壯勇駐防,城外且有護城河的設計。板橋城的興建,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和文教的興盛。使板橋成了周邊地區農產品、手工業品的集散城、市街迅速繁榮。

  咸豐7(1857)年,林國華卒,年僅56。林家由林國芳當家做主。國芳已在三年前因捐米運往天津賑災捐輸踴躍,獲得清廷賞給花翎鹽運使銜即選郎中,躋身縉紳之列。這時的漳泉械鬥,仍持續在進行。咸豐九年,林國芳再領導漳州人與泉州人火拼。這場械鬥泉州人佔了下風,經人斡旋,由林家建造迪毅堂以祀死者並厚卹傷者了事。

  不料,咸豐11(1861)年,雙方又起衝突,這次案情擴大,遭致清廷嚴辦:「林國芳著即行革職,交慶端等派員提省,嚴行審辦;並勒令兩造交出兇要各犯,一併解省徹底根究,毋稍疏縱』。革職後的林國芳,還未解省,便在翌年(同治元年)與世長辭,得年只有37。後於光緒5(1879)年由林維源認捐海防經費50萬元,期贖父愆,開復原官。最後經閩浙總督何璟、福建巡撫李明墀令臺灣道夏獻綸審結,並復林國芳官位。

  同治元(1862)年,林國華之子維讓、維源兄弟共同掌理家族事業。因林國芳無子,維源過繼為嗣子。在兩位兄弟的經營之下,使林家達到巔峰時期,鑒於漳泉械鬥餘痛猶存,林維讓、林維源兄弟,便致力於消弭漳泉之間的宿怨,大觀義學的建立,是最具體的措施。當時漳泉之間雖達成和解,不再兵戈相見,但仍不通慶弔,為了破解,林維讓、林維源兄弟,乃將妹妹嫁給泉州舉人莊正,並創辦大觀義學於板橋東北隅,由莊正主持,招收漳泉子弟讀書。潛移默化,化解漳泉歧見於無形,而且也使板橋文教風氣日益興盛。

  大觀義學位於林家花園的東北側,建於同治12(1873)年,經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初稱為「大觀書社」,後改稱大觀義學。無論書社或義學,其實與臺灣各地的書院性質完全相同,正殿仍供奉文昌君,配祀書僮、劍僮。關於大觀命名意義,從字面看,固然有文章磅礡,蔚為大觀的意涵,不過追本溯源,應與大屯山、觀音山有關,此可從林家花園的「來青閣」略窺端倪。來青閣是花園內的的兩層大樓,登此樓,大屯、觀音兩山盡收眼底,因此取宋朝王安石「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詩意而命名,極為貼切。大觀書社命名,出典相同,不過卻有雙關之意,更具特殊意義。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林金田 行 政 指 導:歐素瑛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王嵐渝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蕭碧珍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謝東勝 蔣美貞 黃啟泰 洪明河 趙麗卿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