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臺灣人‧臺灣事

圖1: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
圖1: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

基隆山「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初探(上)

文/劉澤民/本館主任秘書

一、前言

  茲值本館辦理臺灣五大家族特展,筆者負責是項特展部分展示文案,因此對基隆顏家才有較深的認識。有關顏家各項細節,有興趣者可參閱唐羽之《基隆顏家發展史》及《基隆魯國顏氏家乘》等書。筆者一向對石碑有極深的興趣,在撰寫文案過程中,知道基隆山有「共業主顏雲年蘇維仁蘇盛地界碑」(如圖1),引發筆者的好奇心。

  在《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90篇〈基隆山〉有以下文字:「接近山頂附近,發現步道旁有一舊界柱碑,字跡已斑駁,僅可識讀『共業主顏雲年、蘇00地界』。 顏雲年是九份採金年代的風雲人物。日據時期,金瓜石、九份地區礦權之設定,是以通過基隆山頂之正南北稜線為界,以西的九份地區為顏雲年的礦權範圍,以東的金瓜石則為日本人的礦業會社所管轄。」

  另在《基隆顏家發展史》中載:「日人在調查以後,即進行規劃,將此山區之產金地分之為二,一為瑞芳礦山,一為金瓜石礦山,並由學理與地理分佈之考慮,以自基隆山上定一基點,向南劃一直線至新山為止,做為二座金礦之礦區界線。…西區訂為礦字第一號,即瑞芳礦山,東南為礦字第二號,即金瓜石礦山,且存界碑。…此碑之立,疑則當年之基隆起點,另一碑則在新山樹林中。」

  以上說法大致相同,都認為此界碑是礦業權的界址。查〈基隆山〉一文發表於民國93年10月19日,《基隆顏家發展史》於民國92年7月出版,所以有關此碑礦業權界碑的說法,當以《基隆顏家發展史》之說法為最早,但此一說法不無疑問。礦字第一號是明治29(1896)年10月18日許可給藤田傳三郎,礦字第二號是明治29(1896)年10月26日以許民殖第290之4號許可給田中長兵衛,此兩號礦業權許可之初,與顏雲年均無直接關係。縱使藤田傳三郎將礦字第一號礦權賣給雲泉商會(代表人顏雲年),那也是發生在大正7(1918)年11月18日。而大正7(1918)年雲泉商會即改組為「株式會社」,應無以傳統的「共業主」之名立界碑之可能性。

  因此Tony Huang〈基隆山〉一文及唐羽《基隆顏家發展史》一書對該界碑的敘述是否正確?到底該地界碑立於何年?蘇維仁、蘇盛究係何人?該地界碑是否只有一支?這些都是筆者想解開的問題。

二、顏雲年、蘇維仁、蘇盛

  想瞭解此一石碑,當然要先瞭解碑中人物。顏雲年(如圖2)是日治時期的炭王金霸,相關資料眾多,僅略述其要。顏雲年(1874-1923),號吟龍,顏尋芳次子。顏雲年少負奇氣,好讀書,聰穎異於常童,清末曾應觀風之試。明治28(1895)年起,擔任瑞芳店警察署警吏及瑞芳守備隊通譯。明治32(1899)年冬天,顏雲年承包開採小粗坑部分金礦契約,為其進入礦業之始。同時,對鄰近的金瓜石、牡丹坑、瑞芳等金礦山提供勞力、物資,奠立其在金礦界穩固的基礎。明治45(1912)年,發起創立「臺灣礦業會」,顏雲年是發起人中唯一的臺灣人。大正3(1914)年,以30萬圓、7年為期,承租藤田組瑞芳礦山,並以家傳狸掘式採金法及所創採礦承包方式,再創產金高峰。大正7(1918)年,地方人士為顏雲年立頌德碑。

  迄大正5(1916)年,顏雲年煤炭礦區之面積已達3千萬坪以上。大正7(1918) 年,顏雲年與三井財團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同年因應石底炭田之開採,成立「臺北炭礦株式會社」,並於大正9(1920)年更名為「臺陽礦業株式會社」。顏雲年亦擔任臺灣水產株式會社取締役(董事)、臺灣興業信託株式會社社長、東京電機器具製造株式會社社長、株式會社雲泉商會社長、基隆輕鐵株式會社社長、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取締役副社長等。在政界經歷方面,顏雲年亦曾擔任基隆街協議員、臺北廳參事、臺北州協議員、臺灣總督府評議員。大正12(1923)年罹患傷寒去世 ,享年49歲。

  蘇維仁(如圖3) (1867-1920),(魚桀)魚坑人,其母親顏氏味是顏(斗)猛之女,顏雲年之姑姑,所以蘇維仁與顏雲年是姑表兄弟。明治29(1896)年擔任(魚桀)魚坑第8區代理庄長。明治30(1897)年到九份,協助顏雲年辦理金山礦務,自己亦經營金興利號。任俠解紛,望重一方。大正2(1913)年,接替呂九,擔任瑞芳區區長。大正8(1919)年自雲泉商會瑞芳礦山場長一職退休。大正9(1920)年與王震東等合創瑞芳興殖合資會社。其間,並擔任地方稅調查委員、學務委員、保正等職;亦熱心貧民救恤、公益慈善事務,臺中中學校之設立,蘇維仁亦捐金400圓。

  蘇維仁擔任瑞芳礦山場長,一生為顏雲年臂助,故顏雲年作蘇維仁之弔詞云:「為金總辦,措置裕如。雲泉會社變組之時,復為重役,助我設施。畢生心血,半注於茲。」頌揚蘇維仁的貢獻。顏雲年復作〈蘇維仁君誄詞〉曰:「嗚呼蘇君,生當離亂。家本寒素,僅供衣飯。不務功名,稍學籌算。留心鑛業,掘採金炭。廿歲辛勤,一腔英斷。寶藏既興,家累萬貫。賜不受命,君亦遂願。赤手興家,猗陶何羨?家道已康,名聞近遠。及長一方,當道寵眷。潛修數月,逍遙隴畔。人生上壽,君方逾半。大限已期,不能稍緩。流水無情,逝矣不返。沒世名稱,固亦無怨。一事知君,夜臺隱患。子方擔凳,善後誰管?嗚呼痛哉,意長詞短。」 以表彰蘇維仁一生事蹟。

  蘇盛 (1880-1945以後),又名蘇炳盛,基隆焿仔藔庄九份人,明治13(1880)年9月18日生,父親蘇智、母親呂氏蜜。《臺灣實業家名鑑》載:「蘇盛,字炳盛,世居瑞芳九份金山。昆季五人:長曰銘塗,開金礦獲利;次曰源泉,兄銘塗卒後繼起,開金礦獲金巨萬,亦蚤逝;君居第三,又繼起營礦業,現今為九份第六保保正;四弟蘇同亦精金礦之務;五弟世昌業儒。」另同書〈蘇世昌〉條載:「君昆季五人皆操採金之術,白手致富。…三兄亦為藤田組工事長。」再《基隆誌》載:「蘇盛君,瑞芳九份人,故礦業家有力者蘇泉君即其令兄也,現為保正,真誠奉公。」蘇泉即是蘇源泉,兄弟同家共業,蘇源泉繼蘇塗(蘇銘塗)之後掌家;而蘇源泉死於明治42(1909)年7月18日,蘇盛繼掌家業。

  綜上所述,顏雲年、蘇維仁、蘇盛三人共同立界碑,其時間可能是明治42(1909)年蘇盛掌蘇家家業之後,至大正9(1920)年蘇維仁逝世之前。(未完)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林金田 行 政 指 導:歐素瑛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趙麗卿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謝東勝 鍾達諸 黃啟泰 洪明河 林春綢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