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臺灣民族性百談》書名頁
《臺灣民族性百談》書名頁

《臺灣民族性百談》

文/林瑄茹/本館整理組研究助理

書名:《臺灣民族性百談》
作者:山根勇蔵
初刷出版社:杉田書店
初刷出版日期:昭和5(1930)年
二刷出版社:南天書局
二刷出版日期:民國84(1995)年

  《臺灣民族性百談》為日治時期任職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囑託的山根勇蔵(註一)所著,作者表示若要在本島從事島民教化事業者,不論一般公吏、教育者、警官等必需先熟知本島人之民族心理。然而自改隸(註二)以來尚未有相關研究著述出版(註三),故欲撰寫關於描述臺灣民族性之文章,一直以來卻因感到調查未完、研究未成、材料貧乏等因而蹉跎,便將之前刊載於警察協會雜誌之演講綱要等相關文章,加以潤飾集結成冊,作者晚年全心致力於完成本書之撰寫,惟本書出版時作者已歿。

  《臺灣民族性百談》,全書共分為100篇,內容豐富,然或因是文章之集結,作者雖未特地加以分門別類,但閱讀可知大抵包含臺灣的居民與民族分布、分類械鬥、宗教及民間信仰、科舉制度、語言文字、音樂戲劇、風俗習慣等大類。以下茲擇要略作敘述:
一、臺灣的居民與民族: 依據昭和元(1926)年臺灣總督府之統計,臺灣居民總數約424萬人,分為本島
  人、內地(日本)人、「生蕃」。(註四)、外國人等4大類。其中本島人約有392萬人,為數最多,其中除
  了漢民族外,「熟蕃」也列於此類,而漢民族主要分為閩、粵族。另因風俗習慣、信仰相同而特別親近
  者,有所謂「三邑四縣」人之稱,「三邑」指的是來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南安、惠安3縣之閩族,臺北萬華
  的居民多來自於此;「四縣」則指廣東省嘉應州長樂、興甯、平遠、鎮平4縣,新竹州下約40萬人之粵族
  多源於此。

二、分類械鬥:臺灣屬於移民社會,各民族在移入與融合過程中常因種族意識或利害觀念之極端發揮,在
  互動、競爭過程中易引發爭端,書中除了詳述分類械鬥之遠、近因、並將其區分為省對省(福建省對
  廣東省)、府對府(泉州府對漳州府)、縣對縣(同安縣對安溪縣、晉江縣與南安縣及惠安縣之對立
  等)、姓對姓(鄭對施、黃對陳等)、西皮福祿之爭、軒園之爭等。

三、宗教及民間信仰:臺灣的宗教觀屬多元而開放的態度,主要有儒教、道教、佛教及齋教:民間信仰更
  是包羅萬象,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媽祖、城隍爺、田都元帥與西秦王爺、十殿閻羅王等,並由信
  仰衍生有中元普渡之習俗,孔廟、文廟、文昌廟、關帝廟、武廟等之建立,乩童、和尚、道士、司公
  等職業,文中各篇皆做詳細介紹,此暫不贅述。

四、語言文字:臺灣為多元民族融合之社會,語言的使用更是各異其趣,就漢人的發音來探究,可區分為
  常講音、讀書音、官話音3類。
  (一)常講音指的是男女老幼日常所使用語言之發音,無須特意教導,自然而然學會日常生活所慣用,一
   般所說的臺灣話即是指此音。
  (二)讀書音是指朗讀書寫遺留記載時之發音,對於不讀書的人此讀書音仍具有其存在必要,因在描述新
   事物產生之場合此乃構成臺灣話之普遍順序,臺灣人自出生以來自然與讀書音密不可分。
  (三)官話音則是古老時代官吏公吏所使用,臺灣所使用者屬於西方官話系統,一般通稱為福建官話。臺
   灣的漢人一出生即需熟習3種發音,而自改隸之後尚需學習日語。

  大家常戲言在初學語言時需先學會「罵話」才不致吃虧,臺灣的罵話亦是讓人印象深刻,就書中所整理約有541句罵話來分類,有男性對男性、女性對女性、男性對女性、女性對男性、一般罵話、對特殊臺灣人(官吏公吏、配紳章者、保甲役員等)、對日本人等7類,其中尤以男性對男性的最多,約有334句,且幾乎與性相關。除了罵話之外,臺灣話有所謂的「話母」,話母又可稱為口頭禪,其意涵較罵話輕微,且有彼此戲謔製造說話趣味之意,從話母的使用可以發現臺灣的民族性既有趣又具幽默之創意。

五、宴客:臺灣人好客遠近馳名,在臺灣人的家庭中亦常收到邀請函,在節慶、壽筵、婚禮、喬遷等常廣
  發請帖宴客同慶,一般習慣將紅色的邀請卡放置於描繪金邊的紅色信封內,並附有交通指引,此有表
  現好客與期待客人前來之體貼之意。而重人情味的臺灣人在有人事變動,或有人遠行時亦會舉辦惜別
  宴並致贈紀念品。值得一提的是邀請函上的時間似乎是參考用,宴客時間常有延遲2小時之久,此乃因
  賓客有越晚到越能顯示悠閒從容的氣度的觀念,且展現主人家殷殷期盼之意。因時間觀念的差異,當
  時的邀請卡在給臺灣人或日本人時會附上不同的時間。

六、崇尚讀書:臺灣人延續著中華民族尚士的傳統,讀書人有著特別的社會地位,而因為重視教育則設有
  官學、公學、民學、書房,書中並詳述科舉制度及臺灣的進士、舉人之篇章,也因尚士、尚文之故有
  著敬字的習慣,寫有文字的紙張不可任意處置,以免不敬,必須集中焚毀,而灰燼則隨水流入河川,
  這也是為何臺灣各地設有字紙爐之故,然印刷的紙張則沒有此限。

  以上類別乃為筆者大致區分,因全書內容龐雜,描述詳細,無法一一介紹。書中還有描述臺灣人對音樂與戲劇之熱愛、對蘭花之喜好等興趣、春天踏青、秋天登高等傳統、婚禮、葬式之習俗等,這些客觀記錄臺灣習性的文章固然可貴,但書中亦有列舉令人無法苟同的篇章,如在<臺灣女性的殘忍>中以漢高祖之呂后為例,佐以幾件新聞事件,認為臺灣女性與呂后血脈相同,有著殘忍醜陋之性;<食人肉之漢族>則描述臺灣漢人在日治初期之食肉傳聞,並列舉隋末、五代、南宋等戰亂時期之食肉事例,以此來說明臺灣漢人貪食人肉,此類內容讓人覺得過於偏頗且有失客觀。除卻某些具有爭議之篇章,《臺灣民族性百談》之內容詳盡,不拘限於臺灣本島,亦擴及探究整個中華民族之習性與風俗,實屬難得。

註一:鳥取縣人,職歷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助教授、臺灣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教諭、臺灣總督府師範學校助
   教授、臺灣總督府警務局囑託等,生平履歷與人事命令案等詳見本館典藏《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000003450470184~000003450470186、000004570110040~000004570110041、
   000005680150058~000005680150064、000030940130095~000030940130101、
   000031090260158~000031090260162)
註二:改隸一詞依照原文,指日治。
註三:原文詳見書中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編纂員-尾崎秀真之序文。
註四:蕃之用詞依照原文,以下皆同。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蔣美貞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陳惠芳 林志祥 黃淑惠 邱滿英 鐘登崇 謝東勝 蔡麗卿 洪明河 趙麗卿 蔣美貞
至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