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特展回顧

主  題:走過風雨—島嶼人民的共同記憶
展覽期間:99.07.07-99.08.31
展覽地點:文物大樓1樓 福爾摩沙特展室
開幕時間:99.07.07 上午10:00
開幕地點:文物大樓2樓大廳
臺灣位處西北太平洋之颱風地帶,每年均得面臨大小風災。颱風侵襲所帶來的狂風暴雨,可說是臺灣人民共同的生活記憶,其生命歷程中,必曾經歷無數次難忘的颱風記憶,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本「颱風經」,也許是生命財產損傷刻骨銘心的經歷,也許是重要慶典時來攪局的狼狽,甚或是放一個「沒風沒雨的颱風假」般無關痛癢的掠影。從民國48(1959)年艾倫颱風牽引熱帶性低氣壓襲臺,釀成八七水災,至民國98(2009)年莫拉克颱風的八八水災,皆形成深刻的烙痕。其他如「賽洛瑪」、「韋恩」、「賀伯」等颱風,更成為集體記憶中的重要指標。

颱風是臺灣最嚴重的氣候問題。早在清康熙24(1685)年《臺灣紀略》一書中曾記載:「秋令颱颶時起,土人謂正二三四月為颶,五六七八月起者為颱,颱甚於颶,而颶急於颱。」已出現「颱」字。長期以來,先民透過驗證與海神天妃的信仰傳播颱風知識,例如臺灣俗諺云:「六月十九,無風水也吼」,即預告颱風可能侵臺的日子。迨19世紀末,西方科學氣象測候引進後,為當時的貿易、交通往來,提供進一步的保障。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於1896年3月31日發布「敕令第97號」,制定測候所編制,並在臺建置綿密的氣象測候網,利用現代的傳播工具預報天氣變化,進而奠定臺灣氣象事業現代化的基礎。

本次展覽以「颱風」為主題,將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之日據與光復後檔案中,有關百年來臺灣風災紀錄、災情報告、災後重建及救濟等紀事,透過人文關懷的角度,連結島嶼人民的風災記憶。藉由百年颱風史料特展的回顧,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勾起記憶,進而瞭解颱風的破壞性,做好防颱準備,減少災害損失。<br>
<a href="http://ds3.th.gov.tw/ds3/app101/index.php"><img src="aa01.gif" alt="走過風雨網站"> </a>

相關檔案

  • 海報

    海報

  • 邀請卡

    邀請卡

  • 洪助理教授致文專題演講

    洪助理教授致文專題演講

  • 颱風史料特展展出圖書資料

    颱風史料特展展出圖書資料

  • 颱風史料特展展出檔案複印本

    颱風史料特展展出檔案複印本

  • 颱風史料特展展場之一

    颱風史料特展展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