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卷名 |
篇名 |
作者 |
出版年月 |
PDF |
1 |
臺灣文獻季刊76卷1期 |
出山係海岸:清代塹南老衢崎濱海社會研究 |
盧正恒 |
民國114年03月 |
- |
2 |
臺灣文獻季刊76卷1期 |
從議價到拍賣:臺北市蔬菜批發市場交易制度的演變(1950-1980s) |
曾獻緯 |
民國114年03月 |
- |
3 |
臺灣文獻季刊76卷1期 |
臺灣「人間佛教」之相異與互補:印順法師與證嚴法師「菩薩觀」之對比探索 |
林建德、釋德晟 |
民國114年03月 |
- |
4 |
臺灣文獻季刊76卷1期 |
當代臺灣人間佛教之實踐:以傳道法師的禪學及其書法藝術為例 |
邱敏捷 |
民國114年03月 |
- |
5 |
臺灣文獻季刊76卷1期 |
三十六官將信仰四大系統之官將 |
白順裕 |
民國114年03月 |
- |
6 |
臺灣文獻季刊76卷1期 |
王世慶先生的竹塹社研究(1987-1995) |
廖志軒 |
民國114年03月 |
- |
7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高屏研究專題導讀 |
吳玲青、李文良 |
民國113年12月 |
- |
8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屏東市聖帝廟磚契年代與內容考釋 |
李建緯 |
民國113年12月 |
- |
9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小琉球迎王平安祭典的王府建構察 |
陳彥伯 |
民國113年12月 |
- |
10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日治時期旗山香蕉的物流網絡 |
李文環、陳欣宜 |
民國113年12月 |
- |
11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戰後高雄港工業區的建立:從南部工業區到高雄臨海工業區(1961-1977) |
王御風 |
民國113年12月 |
- |
12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商業設施與城市:試探大統百貨對高雄市的影響(1975-1995) |
張維正 |
民國113年12月 |
- |
13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日治時期臺中宮原武熊醫師的調查與研究 |
葉秋蘭 |
民國113年12月 |
- |
14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4期 |
對位式閱讀:以黃俊雄布袋戲的口白為考察核心 |
陳龍廷 |
民國113年12月 |
- |
15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臺灣水租的空間分佈與歷史變遷:以新竹隆恩圳為中心的考察(1718-1921) |
李進億 |
民國113年09月 |
 |
16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近代能源需求下的西表島煤礦與臺灣礦工流動 |
蔡承豪 |
民國113年09月 |
 |
17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媒體之眼:臺灣冷戰時期訪美遊記的視角 |
林淑慧 |
民國113年09月 |
 |
18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綠島新生訓導處陳澄銓案研究 |
謝英從 |
民國113年09月 |
 |
19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盧嘉興編撰臺灣歷史人物傳記的特色與動機 |
楊素姿 |
民國113年09月 |
 |
20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清代至日治時期苗栗縣公館鄉古墓之田野踏查 |
羅永昌 |
民國113年09月 |
 |
21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3期 |
地方節慶文化資源運用探討:以澎湖上元平安龜為例 |
莊凱証 |
民國113年09月 |
 |
22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原住民族研究專題導讀 |
林素珍 |
民國113年06月 |
 |
23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日治初期「土匪」與泰雅族大豹群之互動探討 |
高俊宏 |
民國113年06月 |
 |
24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布農族傳統Malahtangia(射耳祭):從祭事板曆及《蕃族調查報告書武崙族前篇》來探討 |
海樹兒.犮剌拉菲 |
民國113年06月 |
 |
25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阿美族巫師文化的世代傳承:以臺東縣大武鄉潘家為例 |
簡明捷 |
民國113年06月 |
 |
26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太魯閣族民間故事的敘述主體崩解與外在環境之關係 |
王人弘 |
民國113年05月 |
 |
27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桃園、新竹沿山地區的原漢通婚與收養記憶 |
梁廷毓 |
民國113年06月 |
 |
28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炊煙印記:消失中的澎湖魚灶 |
陳啓章 |
民國113年06月 |
 |
29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2期 |
鄭成功的登陸地點:鹿耳門港及禾寮港之史料新考 |
許智順 |
民國113年06月 |
 |
30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明清以來城隍信仰的再思考:以金門地區為例 |
謝貴文 |
民國113年03月 |
 |
31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陸鉞巖、井上秀天與臺灣佛教:兼論其禪學觀點 |
邱敏捷 |
民國113年03月 |
 |
32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日治時期民間陣頭的傳承始末:獅陣發展的歷史民俗探索 |
林承緯 |
民國113年03月 |
 |
33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臺灣文化資產保存視野的跨時序比較:以杉山靖憲與林衡道為中心 |
黃翔瑜 |
民國113年03月 |
 |
34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屏東縣西南地區閩南聚落公廟五營之考察 |
黃贊蒼 |
民國113年03月 |
 |
35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殞落勇士:從「第五回高砂義勇隊名簿」看高雄州高砂義勇隊的徵募 |
台邦˙希熙里 |
民國113年03月 |
 |
36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臺南市六合境大埔福德祠的靈力經 |
陳緯華 |
民國113年03月 |
 |
37 |
臺灣文獻季刊75卷1期 |
日治初期臺灣石油進口:以日俄戰爭前為探討 |
朱書漢 |
民國113年03月 |
 |
38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中臺灣區域研究專題導讀 |
許世融 |
民國112年12月 |
 |
39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1965)前後天主教會禮儀用品的變化:以臺中教區第一總鐸區教堂文物為例 |
賴逸蓁、許世融 |
民國112年12月 |
 |
40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從戰後臺灣的國家文化論述看臺中市民俗公園的創建與詮釋 |
林蕙安 |
民國112年12月 |
 |
41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地方志編纂的史料運用:以《續修南投市志》〈沿革篇〉、〈社會篇〉為例 |
邱正略 |
民國112年12月 |
 |
42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臺灣鸞堂的鸞筆形式與變遷:以儒宗神教為中心 |
王志宇 |
民國112年12月 |
 |
43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余登發父子叛亂案的政治救援與民主運動 |
蘇瑞鏘 |
民國112年12月 |
 |
44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從齋教到人間佛教:以南投靈山禪寺的發展為例 |
邱敏捷 |
民國112年12月 |
 |
45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清康熙年間的鹿港補遺 |
蕭信宏 |
民國112年12月 |
 |
46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4期 |
臺中市各區人口成長類型之探討(2010-2020) |
周國屏 |
民國112年12月 |
 |
47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3期 |
王世慶先生與臺灣文獻研究專題導讀 |
洪健榮 |
民國112年09月 |
 |
48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3期 |
戰後臺灣史研究在海外的擴展與深化:以王世慶先生之人際網絡為中心 |
何義麟 |
民國112年09月 |
 |
49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3期 |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撫墾署與蕃情研究會 |
陳偉智 |
民國112年09月 |
 |
50 |
臺灣文獻季刊74卷3期 |
日治時期臺灣業佃會之成立及其運作(1908-1938):以農政官員的論述為中心 |
林文凱 |
民國112年0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