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臺灣給世界的禮物-跨越兩個時代的原住民觀點

演講主題:臺灣給世界的禮物-跨越兩個時代的原住民觀點
主  講 人:孫大川
時  間:104.10.16 - 下午2~4時
地  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104年適逢臺灣光復70週年,本館在10月2日、8日、16日、22日,分別安排4場「臺灣光復70週年系列專題演講」;從教育、經濟、社會、宗教等面向,探討兩個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記錄與探討臺灣庶民的生命力及其發展史,為臺灣歷史研究、社會發展提供多元的思維觀點。

第3場次,本館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辦,10月16日(星期五)下午2時,於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國際會議廳,邀請監察院孫大川副院長,主講:「臺灣給世界的禮物-跨越兩個時代的原住民觀點」。講座由公共資訊圖書館劉採琼副館長主持,來賓計約211人參加。

主講人監察院孫大川副院長是臺東卑南族人。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文學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曾經任教於清華大學、政治大學,並擔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所長兼民族語言傳播學系系主任。論作極多,除創辦「原住民的、文學的、藝術的、文化的、世界的」標竿「山海文化雜誌社」外,著有《久久酒一次》、《山海世界—臺灣原住民心靈世界的摹寫》、《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寳》,主編《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中英對照系列叢書、《臺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等等,對原住民族文學研究推廣,不遺餘力。

孫副院長認為,臺灣是個瑰寶,身為南島語系各族群的發源地,擁有豐富的地理環境、自然景觀資源,多樣性物種與多元族群文化;臺灣原住民各族群依其分布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特色,更發展出獨特的文化面貌的珍貴文化資產。除了原住民族,不同時期入住的漢人和新住民,不同的族群、經歷,交錯發展出多元文化的社會,豐潤臺灣的文化和歷史。

孫副院長透過民族的觀察,以跨越兩個世代的原住民觀點,闡述臺灣給世界的四個禮物,包括「民主中國的標竿」、「捍衛第一自然」、「禮樂精神」以及「海洋的敞開性」。分別從歷史、文化、語言等各面向的角度,講述臺灣的民主發展、多元文化主體性及人權鞏固的歷程;重新發掘原住民族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智慧與文化,省思空間對時間的承諾,環境與永續發展議題;從心審視各族群豐富多樣的文化禮俗、傳統祭典儀式,找回即將消失的禮樂精神與榮耀;再次敞開與海洋歷史空間的關係,嘗試思考連結發展新的亞洲意識和建立區域歸屬與秩序;這些都是臺灣原住民給臺灣的禮物,也是臺灣給世界的禮物。也希望透過認識和了解給世界的四個禮物,喚起民眾尊重不同世代的歷史經驗、歷史定位和認同,確實增進不同族群間的包容與和諧,共同為未來努力。

相關檔案

  • 臺灣光復70週年系列專題演講海報

    臺灣光復70週年系列專題演講海報

  • 主講人孫大川副院長

    主講人孫大川副院長

  • 孫大川副院長主講:臺灣給世界的禮物

    孫大川副院長主講:臺灣給世界的禮物

  • 演講會場

    演講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