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原住民族的人名

演講主題:原住民族的人名
主  講 人:林修澈
時  間:105.04.13 - 1400-1600
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辦之「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105年度4月份講座,於本(105)年4月13日(星期三)下午2時,在國史館4樓大禮堂舉辦,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兼任教授林修澈主講「原住民族的人名」。
  
  人名的重要功能是辨識,辨識個人本身,兼及個人在家族、氏族、社會等不同組織內的定位。林教授指出,原住民族的人名,在「文字化/國家化」過程中,經歷了本族名、改和名(改日本名)、改漢名、改回族名等4個階段;在這4個階段,真正與原住民族傳統有關的是第1和第4階段,從現在的第4階段要完全回復到第1階段,就目前情況而言,顯然不如預期,據原民會的統計資料,登記傳統名者只佔5%,大多數原民族人仍只使用漢名。
目前原住民族16族中,名制共分5種類型:1.親子聯名制式,親名後聯型;2.非永續性的家名制式;3.親子聯名姓名制式;4.個人姓名制,姓後列型;5.從名制式,親從子名型。恢復族名,是原運的核心口號,但要恢復族名的登錄,首先要解決的是「用字」和「格式」2個關鍵問題。
  
  林教授最後語重心長的表示,「傳統的人名譜」與「近代的大社會」之間的連結,不是單純的回復傳統的簡單手續,而是需要我們先行用心去反覆斟酌出現的問題,朝向民族名制傳統與近代社會結合的方向發展,活躍在大社會裡卻又顯示出民族特性,有利民族的健全、活力的發展。

  • 圖1.林修澈教授演講

    圖1.林修澈教授演講

  • 圖2.林修澈教授演講

    圖2.林修澈教授演講

  • 圖3.演講現場

    圖3.演講現場

  • 圖4.與學員互動

    圖4.與學員互動

  • 圖5.林修澈教授演講

    圖5.林修澈教授演講

  • 圖6.學員參加現場

    圖6.學員參加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