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尋找雲豹的足跡-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之研究

演講主題:尋找雲豹的足跡-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之研究
主  講 人:台邦‧撒沙勒
時  間:105.05.18 - 1400-1600
地  點:臺北國史館4樓大禮堂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辦之「臺灣原住民史系列專題演講」,105年度5月份講座,於本(105)年5月18日(星期三)下午2時,在國史館4樓大禮堂舉辦,邀請義守大學民族學院院長台邦‧撒沙勒教授主講「尋找雲豹的足跡-魯凱族好茶部落歷史之研究」。
  
  撒沙勒教授先從我群認知與傳統領域介紹好茶部落,再分別依古好茶時期、舊好茶前期、舊好茶後期、新好茶時期及莫拉克風災後遷至禮納里,分期敍述好茶的遷移過程。

  Rekai一語在魯凱族本身來說,是指「深處的山地」的意思,魯凱族分成三個支系,東魯凱群(亦稱大南群)、西魯凱群(亦稱魯凱本群或隘寮群)、下三社群(亦稱濁口群)。Rumingane(古好茶)位在霞迭爾山西稜1500公尺的小斜坡上,範圍從霞迭爾山稜線直達隘寮南溪河谷,稜線的西邊整面是一片寬大的斷崖峭壁,形成Rumingane的自然防禦屏障。而後Rumingane約有300戶人家,在七、八百年前因人口過多,遂集體遷移到舊好茶,開始聚落形成與發展;而後在現代文明衝擊下,面對人口大量流失,部落開始出現遷移的聲音,在1977年由臺灣省政府核定好茶部落遷村案,從Kucapungane遷至Tulalekelre。

  2009年莫拉克颱風,水災和土石流將新好茶的家屋全數淹埋,2010年底,好茶村民入住禮納里的永久屋。2013年5月,好茶部落開始推動「脫鞋子的好茶部落」計畫,將傳統中好客的文化帶入接待家庭的經營,讓家屋及文化體驗結合在一起,發展另類的文化旅遊,希望透過接待家庭,讓遊客認識好茶,並學習尊重、欣賞和瞭解魯凱族優美的文化。

  • 圖1.台邦‧撒沙勒教授演講

    圖1.台邦‧撒沙勒教授演講

  • 圖2.演講簡報

    圖2.演講簡報

  • 圖3.學員參加情形

    圖3.學員參加情形

  • 圖4.演講現場

    圖4.演講現場

  • 圖5.教授演講

    圖5.教授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