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歷史、民俗與紅毛:臺灣原住民與荷蘭時代的記憶
演講主題:歷史、民俗與紅毛:臺灣原住民與荷蘭時代的記憶
主 講 人:康培德
時 間:107.11.15 - 14:00
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於本年4月至11月間,每月辦理一場次原住民系列專題演講,地點在國史館4樓大禮堂。本年度第8場於11月15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由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康培德主講「歷史、民俗與紅毛:臺灣原住民與荷蘭時代的記憶」。
康教授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地理學博士,現為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專長為臺灣荷西時期、文化地理、歷史地理學。「荷蘭八寶公主」在1930年代日治時期即成為屏東縣墾丁社頂當地的祭祀對象。民俗學者多將荷蘭八寶公主歸類為臺灣民間祭祀信仰中的姑娘廟。當地對荷蘭八寶公主的稱謂,早年的從「紅毛公主」(Âng-mn̂g kong-chú),到戰後1960年代的「八寶公主」(Peh-pó kong-chú),以及解嚴後本土文化運動興起時的「荷蘭八寶公主」或「荷蘭公主」,名稱歷經了些微變動。二十一世紀以來,「公主」的傳說在地方文史工作,以及大眾傳播媒體的推波下,日益豐富。故事傳說除了充滿著跨國性的傳奇色彩,並透過文獻史料鋪襯出十七世紀荷蘭時代臺灣早期歷史的一段浪漫故事。「荷蘭公主」的傳說,其實不難理解。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理解臺灣庶民文化中,對紅毛人的記憶歷史如何在不同歷史階段呈現。
-
康培德老師演講
-
演講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