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布農族郡大社部落歷史

演講主題:布農族郡大社部落歷史
主  講 人:海樹兒‧犮剌拉菲
時  間:108.07.04 - 14:00
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於108年辦理8場次原住民專題系列演講,地點在國史館臺北辦公室4樓大禮堂。108年度第3場於7月4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由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海樹兒‧犮剌拉菲主講「布農族郡大社部落歷史」。

  布農族的部族群大致上可以分為6個,分別是Takbanuaz巒群、Takitudu卓群、Takibakha卡群、Takivatan丹群、Isbukun郡群、及Tapukul蘭社群。一般人所熟悉者是前面5個部族群。

  從郡群的起源傳說,我們可以得知郡群從接近平原的Lamungan地,遷來高山深谷的Maiasang地區後,第一個落居而建的部落就是郡大社。此社也可能是郡群傳說中的第一號人物Bukun或其後裔在該地區最早活動所在地。另從郡大社地名的釋義亦可知,郡大社在布農族郡群的遷徙史中,是扮演很重要、很古老的舊社地位。

  郡大社是郡群在郡大溪流域最初建社的聚落,很長的一段時間郡群人在此地居住過。不同氏族或進或出,而最後居住此地的郡大社後裔,係於1934年1月至4月間,在日本集團移住政策下,分批搬遷至今天信義鄉的久美及望鄉部落後方之山林與平台間名Aliputung的地方。待日本在羅娜地興建的房子、公廁、衛浴設施、警察駐在所、蕃童教育所、灌溉用水圳等建設完工後,族人才集體搬遷至原屬鄒族領域的羅娜新住地。

  透過海樹兒老師的演講,帶領聽者探訪布農族郡大社的傳說與悠遠的歷史,從古觀今,是尊重與瞭解的重要基石。現場參與情形踴躍,學員收穫滿滿!

  • 圖1:海樹兒‧犮剌拉菲老師演講

    圖1:海樹兒‧犮剌拉菲老師演講

  • 圖2: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

    圖2: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