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原住民族第15族拉阿魯哇族的民族史

演講主題:原住民族第15族拉阿魯哇族的民族史
主  講 人:林修澈
時  間:108.09.26 - 14:00
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

  本館與國史館、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於108年辦理8場次原住民專題系列演講,地點在國史館臺北辦公室4樓大禮堂。108年度第6場次於9月26日(星期四)下午2時,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榮譽教授林修澈主講「原住民族第15族拉阿魯哇族的民族史」。

  林修澈教授研究專長為民族學、民族政策研究、民族理論、民族文學研究、原住民民族問題、客家研究專題、原住民文學專題、臺灣民族信仰專題 ,本次專題演講主要係針對原住民族第15族拉阿魯哇族之認定做介紹。

  林教授演講中,首先介紹部落的演變。從拉阿魯哇族以「四社生番」著名,更早在1650年便見文獻記載其四社之一的塔蠟袷社。但是從1900年開始盛行的民族分類來看,長期以來都歸入鄒族,直到2014年經行政院公告認定為一個獨立民族,成為臺灣原住民族第15族。

  接著指出,拉阿魯哇族聚居在3個里,原本世居地是高雄市桃源區的兩個里(高中里、桃源里),以及昭和初年1930年代移民到鄰區那瑪夏區的瑪雅里。全族人口只有500人,但仍居住在民族聚居3里的人口只有一半,另外的一半人口已經外流,變成都市原住民族。一樣在1930年代,臺灣總督府施行布農族集團移住政策,促使布農成為前述兩區的主要民族,布農語成為流通語言。今日的拉阿魯哇族,在國語與布農語的強大壓力下努力推行族語,在區隔鄒族與布農族的民族邊界上努力提倡民族獨有的聖貝祭。

  最後,林教授語重心長表示,拉阿魯哇族語已列為極度瀕危語言,須積極培育族語人才,並現場教授聽眾以'u'uraisa感謝(拉阿魯哇語),作為演講結尾。

  • 圖1:林修澈教授演講

    圖1:林修澈教授演講

  • 圖2: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

    圖2: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