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臺灣文獻講座:「近百年臺中的人群變化與相關地景記憶」

演講主題:臺灣文獻講座:「近百年臺中的人群變化與相關地景記憶」
主  講 人:許世融
時  間:109.09.24 - 14:00
地  點:本館文獻大樓3樓會議室

  本館於本(109)年9月24日下午2時邀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許世融副教授至館專題演講「近百年臺中的人群變化與相關地景記憶」。

  許教授在演講中,講述地景記憶與人群活動的腳步息息相關。臺中地區的人群,除了原史時期以前就生活在此的南島語族,以及17世紀後大規模移入的漢系住民外,19世紀末開始,又陸續加入來自北方(日本)、西方(第二波中國移住民)、東方(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南方(東南亞)的新移民。這些不同時間進出臺中的人群,或多或少留下了相關的歷史與地景記憶,透過對這些先來後到的移民足跡探索,可以讓平淡無奇的地景,增添更多的生命氣息。日薄西山的木造平房、衰敗破舊的老眷村、銷聲匿跡的吊腳樓,乃至舊瓶新酒的臺中公園,背後都蘊含著一個又一個耐人尋味的記憶與故事!

  許教授表示: 1923年4月19日皇太子殿下臺中行程,從臺中驛出發、通過櫻橋、第一市場、市役所、臺灣銀行、臺中州廳、臺中第一尋常小學校、臺中分屯隊、水道水源地、臺中第一中學校、臺中公園正門、扺達御泊所(州知事官舍)等。此路線可規劃為觀光旅遊景點,並在日本行銷,一定能吸引許多日本人到臺中旅遊。

  許教授亦介紹中部地區最早的民營電臺「中聲電臺」與提供外籍人士來臺語言訓練的「瑪利諾語言中心」,在清理「中聲電臺」時,發現典藏非常珍貴的黑膠唱片,高達6,000片,期望經整理後可對外發表。

  最後,許教授提出2個問題

  反思之一,誰是臺中人?

  反思之二,失去記憶的地景,不過是個隨時「可割可棄」的裝置藝術或是個胡亂拼湊的美食空間。

  許教授講述內容豐富、搭配非常多珍貴的彩色圖片,讓聽者能全盤了解臺中近百年的地景變化。

  • 圖1:講座許世融副教授

    圖1:講座許世融副教授

  • 圖2:許世融副教授演講

    圖2:許世融副教授演講

  • 圖3: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

    圖3: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

  • 圖4:劉澤民副館長(左)致贈許世融副教授相片紀念

    圖4:劉澤民副館長(左)致贈許世融副教授相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