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臺灣文獻講座:「鹿港地區宗教信仰」

演講主題:臺灣文獻講座:「鹿港地區宗教信仰」
主  講 人:陳仕賢
時  間:110.10.28 - 14:00
地  點:本館文獻大樓3樓會議室

  本館於2021年10月28日(星期四)下午2時,邀請鹿水文史工作室負責人、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兼任講師陳仕賢老師蒞館專題演講「鹿港地區宗教信仰」。

  陳老師以「鹿港地區宗教信仰」作為主題,講述鹿港寺廟的種類,可分為閤港廟、角頭廟、人群廟、宗族廟、其他等,另外龍山寺迎龍王習俗,天后宮媽祖廟、三官大帝、鹿港的回教、古墓的踏查,都是在地歷史文化,並具有安撫人心的效果。

  陳老師指出,鹿港是臺灣第二個正口的港口,因此有「一府二鹿」的美譽。300年前隨著先民的移墾,原鄉的信仰也一併帶來鹿港,經調查鹿港的寺廟計有98間。在街區內約有60餘座廟宇,是一個宗教活動頻仍的小鎮,並保留許多傳統的宗教儀式,如暗訪、送火神、送春糧、送肉粽、送散魂、牽車藏、調營犒將、接天君等,且有許多更是不定時舉辦,更具在地特色。

  陳老師以其20餘年的田野踏查經驗中,發現許多宗教活動的變化。2005年起陳老師陸續前往泉州參訪與鹿港王爺廟相關的廟宇,已尋訪了南沙崗大房頭六姓府、石獅七府、泉州富美宮、獺窟六姓府、東石李王爺、深滬華峰鎮海宮、埔錦集英堂、埔錦清暉堂五王府、衙口蘇府王爺、埔錦薛大王、十三王爺等,其目的希望建構鹿港王爺信仰的相關資料。

  本次演講內容,是陳老師這20餘年的田野踏查記實,從鹿港街鎮的發展、族群的脈絡、民間信仰的特色等,呈現傳統與現代文化融合的多元樣貌。

  • 圖1:講座陳仕賢老師.jpg

    圖1:講座陳仕賢老師.jpg

  • 圖2:學員發問

    圖2:學員發問

  • 圖3: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

    圖3:演講現場學員參與情形

  • 圖4:黃宏森副館長(左)致贈陳仕賢老師相片紀念

    圖4:黃宏森副館長(左)致贈陳仕賢老師相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