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演講-臺灣文獻講座回顧:誰的歷史記憶?墾丁荷蘭公主傳說

演講主題:臺灣文獻講座回顧:誰的歷史記憶?墾丁荷蘭公主傳說
主  講 人:石文誠
時  間:111.07.14 - 14:00
地  點:本館文獻大樓3樓會議室

  本館於2022年7月14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舉辦2022年第四場臺灣文獻講座,邀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石文誠副研究員蒞館專題演講「誰的歷史記憶?墾丁荷蘭公主傳說」,講述從墾丁荷蘭公主誕生、八寶公主的傳說以及成神的過程。

  石副研究員以墾丁大灣海灘附近,有間萬應公祠,是一座三合一小廟,主位供奉萬應公,一旁是土地公,一旁則是「八寶宮」,這座八寶宮內奉祀墾丁當地傳說來自荷蘭的「八寶公主」。
  
  17世紀,荷蘭「紅毛」、「紅毛番」統治臺灣,成為臺灣史上的「荷蘭時代」。在人們的理解與想像中,荷蘭時代是一個有著海洋冒險、異國綺麗情懷的時代,日後也在臺灣的民間社會逐漸成為一些歷史傳說、回憶想像的元素與題材。荷蘭人雖僅短暫統治臺灣三十餘年,但關於紅毛的事蹟似乎已成為一種「傳奇legacy」,而且在民間被生動活潑的延續與記憶著,是個動態的發展過程。

  藉由八寶公主傳說,來探討這則傳說是如何被各方人士在歷史、傳說與記憶之間互為挪用、混雜、添加,而逐漸被詮釋建構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又凸顯反映了哪些歷史情境與脈絡。

  最後,石副研究員以民間動態的臺灣史作為結語,傳說常是反映長時段的歷史,從一個長時段的地方歷史脈絡與情境來看民間社會對傳說與歷史記憶的詮釋,才能較合理理解地方的詮釋觀點,以及該故事的創作與添加仍在持續進行著,是個現在進行式。

  • 圖1:講座石文誠副研究員

    圖1:講座石文誠副研究員

  • 圖2:聽眾一隅

    圖2:聽眾一隅

  • 圖3:聽眾發問

    圖3:聽眾發問

  • 圖4:張鴻銘館長(左)致贈石文誠副研究員相片

    圖4:張鴻銘館長(左)致贈石文誠副研究員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