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113年臺灣文獻講座(金門場次)-「浯洲文物探源—金門傳世與出土的珍貴古瓷」
演講主題:113年臺灣文獻講座(金門場次)-「浯洲文物探源—金門傳世與出土的珍貴古瓷」
主 講 人:盧泰康
時 間:113.05.25 - 14:00
地 點: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3樓會議室
為推廣地方史事研究,本館特與金門縣政府文化局合作,於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假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3樓會議室舉辦臺灣文獻講座,邀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盧泰康教授主講「浯洲文物探源—金門傳世與出土的珍貴古瓷」。
首先由本館張館長鴻銘及金門縣文化局呂局長坤和致詞介紹,其後盧教授以金門宗教文物普查案之「東溪窯青花銘文款刻花青瓷鳳尾瓶」及「白瓷三足香爐」等2件古瓷文物做為本次演講的軸心。
盧教授指出,東溪窯屬於明清時期持續燒造陶瓷器的窯場,其所燒造的陶瓷種類多樣,包含了青瓷、白瓷、綠釉陶器、青花瓷、加彩瓷以及青瓷青花器。就目前已累積的文物普查成果可知,臺灣本島、澎湖、金門等地傳世東溪窯青瓷器的數量頗為龐大,多做為宗教祭祀用供器,且以香爐為主,不僅廣泛地被保存於各地的廟宇祠寺,同時也被博物館與私人傳世收藏。「東溪窯青花銘文款刻花青瓷鳳尾瓶」是目前臺、澎、金、馬所知年代最早的東溪窯青瓷文物,此文物不僅是探索清代福建漳州東溪窯生產與對外輸出脈絡的珍貴案例,同時也是反映明清時期閩南傳統窯業技術與藝術的重要實物。
而「白瓷三足香爐」則是明代後期至清初福建南部德化窯所燒造的白瓷器,其質感溫潤,製作工藝繁複,胎質細白,造形古典高雅,浮雕裝飾複雜精緻,是瓊林蔡氏家廟重要的祭祀器物。這件香爐不但展現了蔡氏家廟宗族祭祀傳統,並提供了一個可參考的實物證據,印證其「肇建於明世宗嘉靖八年以前」的說法,同時也是反映明清時期閩南傳統窯業技術和陶瓷裝飾藝術的重要文物。
緊接著,盧教授特別介紹浯島城隍廟3件古瓷香爐及明代古墓所出土的珍貴古瓷等。最後,盧教授指出,這些瓷器皆為相當重要而珍貴的歷史文物,極具文化歷史脈絡與文化資產價值,有助於社會大眾深入認識金門的歷史文化,以及這片土地曾經存在過的真實過去,希望能夠獲得有關單位的重視,加以保存維護。
本次講座在結束前,聽眾分別拿出自己蒐集古瓷碎片實物,進行討論與交流,現場氣氛熱絡,欲罷不能,最後在讚嘆與不捨中,劃下句點。講座精彩內容可至金門縣文化局「金門走向世界遺產」社群網站觀看,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live/?mibextid=oFDknk&ref=watch_permalink&v=429025373246427&rdid=hqYQvQgJLpm7TY4W
-
圖1:本館張鴻銘館長致詞
-
圖2:金門縣文化局呂坤和局長致詞
-
圖3:主講人盧泰康教授
-
圖4:現場演講情形(一)
-
圖5:現場演講情形(二)
-
圖6:現場古瓷討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