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第十二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
會議主題:第十二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
時 間:111.08.25 - 111.08.26
地 點:文獻大樓三樓會議室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致力於推動以檔案為基礎的臺灣歷史研究,為提升日治時期檔案的應用,「第12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業於111年8月25、26日(星期四〜五)舉行。開幕式由國史館許瑞浩副館長致歡迎詞。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日治時代臺灣與南向政策」,鑒於南洋部分國家在大航海時代曾被西方國家據為屬地,且日本在二戰時期亦曾佔領並積極經營;而南海這片廣大的海域,目前也躍居國際關注區域,因其水面上下蘊藏豐富天然資源,同時作為重要的航運通道,戰略地位重要,已成為緊鄰國家爭執之處。數百年來,周邊的國家如臺灣、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及印度尼西亞等,都主張在此海域擁有不同權益;尤以,2016年南海爭議案,引起全球矚目。是以,有必要從歷史角度加以研究,以協助後續政策參考,同時也增進國人對南海議題的瞭解。
研討會聚集國內專家學者,共發表 17 篇論文,內容涵蓋南方資料館與臺灣總督府南方知識的建構、日治時期新南群島的經營與治理、南進政策的前哨戰、戰爭期間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後勤補給之分析、從臺灣總督府檔案看戰前南海島嶼歸屬問題、從2016年《中菲南海仲裁判斷》看終戰前日本歷史文件對當代南海秩序之影響、日治時期經營南海島礁的海洋法意涵、長島(太平島)日本人聚落的形成與意涵、高雄工業學校與日本的南進政策等。藉由發表人重新詮釋,賦予檔案生命力,串起歷史的脈絡。
本次除了論文發表外,還舉辦 1 場專題演講。邀請長期關注臺灣總督府檔案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研究員兼副所長,講述「從南支南洋到南方:檔案中的日治時期臺灣對外關係」。主要論述1895年日本取得臺灣後,臺灣總督府的對外關係主軸,從「對岸」政策開始,逐漸發展為「南支南洋」政策,至1930年代後半,隨著「南進」成為日本國策後,「南方」也成了總督府對外關係的關鍵詞。這些用語的實質意涵、臺灣總督府在日本帝國擴張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從臺灣島史的觀點來看,當時的殖民地臺灣在帝國主義國家掌控的亞洲中具有何種特色?對於臺灣史、臺灣人又帶來何種影響?報告透過臺灣總督府檔案來論述上述問題。
相關檔案
-
01海報
-
02請柬設計-正面
-
03請柬設計-背面
-
04議程表
-
05國史館許瑞浩副館長主持研討會開幕式
-
06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研究員(右)專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