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要開啟JAVA script的功能,才可以完整閱讀
字級大小列印部分也需要開啟javascript

移至主要內容區
:::

研討會-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第四期成果發表會

會議主題: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第四期成果發表會
時  間:112.12.09 - 112.12.09
地  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

  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以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於本(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下午2點,假國史館臺北館區4樓大禮堂舉辦「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第四期成果發表會。會議由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Qucung Qalavangan (谷縱.喀勒芳安)主持開幕,並有立法委員廖國棟Sufin Siluko、鄭天財Sra Kacaw、原住民族委員會王慧玲Iling Dawa Panay參事、原住民族音樂家丹耐夫正若Djanav Zengror、阿里擺部落會議主席劉國政等貴賓蒞臨與會。

  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前身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從1993年起執行「臺灣原住民史計畫」,陸續出版原住民族各族群史專書及相關史料彙編共36冊。嗣後為加強原住民族各族史研究之深度與廣度,並結合政府資源,臺灣文獻館與原民會成立跨部會合作,自2004年起共同推動「臺灣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第一期、第二期(2004-2013),每期5年。到了2014年,為提升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格局與高度,將其納入「國史」的範疇,因此國史館也加入第三期計畫(2014-2018),前三期計畫共出版30本專書。

  陳館長接著表示,第四期計畫(2019-2023)以「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為主題,共進行10個部落歷史研究及1位人物傳記研究。今天的成果發表會,將介紹已出版的8本部落歷史專書,包含5個原住民族:撒奇萊雅族、排灣族、太魯閣族、雅美族、卑南族;3個平埔族:西拉雅族、道卡斯族、馬卡道族。而今天的發表會,專書計畫執行團隊都有到場。未來三方機關賡續要進行第五期合作,將以5年的時間(2024-2028)進行6項部落歷史、2項原住民族人物、2項專題研究及太魯閣族史研究,預計出版11本專書。期許透過三方的共同合作,讓原住民族更瞭解自己的部落歷史文化,進而能提升社會大眾更尊重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促進不同族群間的融合與和諧。

  原住民族委員會Qucung Qalavangan副主委表示,非常感謝原住民族專家學者長期以來對專題計畫的支持,讓社會大眾得以反思原住民族在臺灣歷史發展上面臨的困境及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開幕式後,首先由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蕭碧珍組長介紹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一到四期的成果,除了出版38本專書外,另外舉辦88場次演講,以及6場活動。明年起,將展開第五期合作計畫(2024-2028)。

  接續由八個執行團隊陸續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首先是童春發Masegeseg Z. Gadu教授介紹《排灣族Kuljaljau(古樓)部落歷史研究》,分享排灣族神聖時間與空間概念與音樂、傳唱、樂器及舞蹈是整體的族群思考;林素珍教授介紹《撒奇萊雅族馬立雲(Maibul)部落歷史研究》,2007年正名成撒奇萊雅族的馬立雲部落曾出現認同斷裂,但族人用服飾連結本地的歷史和記憶找回文化;簡史朗教授介紹《道卡斯族新港社部落史》,在部落規律重現傳統牽田祭後,也將提報無形文化資產;帖喇‧尤道Teyra Yudaw教授則介紹《太魯閣族紅葉部落歷史研究》,探討基督教與祖靈信仰的關係如何發展;謝若蘭Bavaragh Dagalomai教授介紹《西拉雅族岡仔林部落歷史研究》,提到身分認同、性別等也應該是部落史需著墨的地方;夏曼‧藍波安Syaman Rapongan教授介紹《雅美族紅頭部落歷史研究》,以文學家身分撰寫自己家鄉的歷史,是充滿真情真實感官的作品;許秀霞教授介紹《卑南族阿里擺部落歷史研究》,則感謝「部落會議」的協助,讓研究進行更順遂;潘麒宇教授介紹《馬卡道族萬金部落歷史研究》,這是一個地理上從湧泉帶跨越到礫石地,具多元特色的部落。

  接下來舉辦座談會,由總統府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資政主持,與談人為監察院浦忠成Pasuya Poiconx委員、政治大學林修澈教授、成功大學劉益昌教授、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詹素娟教授,分別就「原住民族部落史研究回顧與展望」與談。五位都是從第一期原住民族史專題計畫就參與的諮詢委員或是審查委員,也有實際參與部落歷史寫作的經驗。孫資政開場就說,原住民族早期因為文字載體的欠缺,所留史料較少,需要仰仗他者的記載,但近年來原住民族孩子漸漸取得與主流社會溝通的方式,有機會建立我族角度的論述,是給未來原住民族的一個禮物;林修澈教授認為「原住民族也有歷史」本來只是口號,但經過30年來的摸索下,轉為肯定的信念,而且部落是有各自個性的,順其個性發展軌跡,就可以寫出有品質的作品;浦忠成委員表示30年來的原住民族研究,研究方法是從文獻下手,再佐以傳說、口述記錄,最開始是撰寫大範圍的族群歷史,但近幾年的撰寫各部落歷史的計畫,也是不錯的作法;劉益昌教授則是表示利用考古學等科學方法,比如說DNA基因分析,彌補文獻或口述的欠缺,將部落的歷史時間軸延長,或發現新的議題如貿易等等;詹素娟教授表示進行部落歷史研究是需要採用口述記錄或是文物等,以補充史料檔案的不足。而且有些部落常常搬遷,差異性極大,或許可以就當代族人的記憶,往前回溯建構。最後,孫大川資政為座談會做總結,表示2024年將有一部原住民族部落歷史研究理論與實務的專書要出版,可以為這30年所累積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期許能將累積的資料還給部落或族群,以融入各自的生活世界中。

  本次成果發表會,在8本專書計畫主持人及五位專家學者幽默有趣的經驗分享中,順利圓滿落幕。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在結束前表達勉勵,感謝各位朋友今天的參與,國史館有幸提供這個機會讓各位互相交流分享,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厲,繼續合作往前走。

  • 圖1: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與與會貴賓合影.jpg

    圖1: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與與會貴賓合影.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