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104年原住民專題系列講座:從「唱歌」到「唱自己的歌」─談卑南族南王部落當代歌謠
講題:從「唱歌」到「唱自己的歌」─談卑南族南王部落當代歌謠
主講:陳俊斌助理教授
時間:民國104年7月8日(星期三)下午2時至4時
地點:臺北國史館4樓大禮堂
104年臺灣文獻講座:「口傳、史料到文學:談原住民題材小說創作」
講題:「口傳、史料到文學:談原住民題材小說創作」
主講:巴代(卑南族作家)
時間:民國104年7月16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悅讀檔案

由「鳥居再起」看臺中神社之建立歷程
  臺中公園於明治36(1903)年開園,曾經是臺灣八景之一,至今還可尋覓到砲台山、廣播電臺放送亭、中正橋、北門及臺中神社等日據時代的歷史建築與文化遺跡。現任臺中市長林佳龍視察時曾表示:「市府在今年底(註1)將可修復完成具有深刻時代意義的臺中神社鳥居(註2),重拾城市光榮感。」其還指出,當年日本人在臺中公園建造湖心亭,象徵連結南北,臺中由此而生,更標誌中區是臺中的發源地、文化城的靈魂。市府從原臺中公園臺中神社鳥居的修復為起點,透過歷史的調查,找出鳥居原樣貌及原址,重建當年鳥居風貌,最快預計今年底修復完成,希望成為臺中人心中永遠的地標。(註3)由此可知,百年前所建之臺中神社鳥居即將重修再起,透過歷史軌跡追蹤其脈絡,我們可以在《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詳實找到臺中神社建立的歷史。

  明治44(1911)年1月4日,即將成為臺中神社信徒者之總代表小畑駒三、小鹽元太郎、山移定政、安土直次郎、坂本素魯哉、林烈堂及吳德功等7人,擬於臺中街臺中公園內建立神社,乃向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提出「神社建立核可申請書」(如圖1、2),主要之申請內容如次:

神社建立核可申請書
於臺中街建立神社乃十數年來本地人民所殷盼,因建立費、維持費等之關係,荏苒歲月流逝。其後,得人口漸次增加,復以本地一般富有程度提高之結果,建立、維持等之費用於募集上則進入絲毫未感困難之境。向來於本地子女出生之際,即無神社可供膜拜,而神社之建立於國民性格之涵養上誠屬必要不可中止。敬請 核可上開神社之建立,檢具下記事項,特此申請,恭請 鑒核。

( 中 略 )


社號 臺中神社。
大國魂命
祭神 大己貴命 一座。
少彥名命
能久親王 一座。
建立地名
臺中公園內北門樓北方。
建築物坪數、境內坪數及圖面(境內坪數一千二百坪)
如附件臺中神社建設工程設計書(註4)及圖面(註5)。(見圖3〜19)
境內官地、民地之區別
官有地(業主 國庫公園地)。
維持之方法
募集金額一萬二千圓作為基本財產,以其利息及捐款等雜項收入充當之。
神社建立費預算
金額二萬一千圓 境內建築物新建費。
金額一千圓 祭祀器具購置及安座儀式諸費。
金額一千五百圓 境內用地情形變更暨道路新設及植樹費。
金額一千五百圓 雜費。
金額一萬二千圓 維持費。
金額一千圓 土地購置費。


  對於上開臺中神社之建立申請,須經所轄地方官廳陳述意見後轉陳,臺中廳長枝德二未知何故隨即於同一日即明治44(1911)年1月4日陳述如下意見,以中庶第7號函轉請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裁示。(如圖20)

轉陳臺中神社建立申請書
小畑駒三等七人申請核准建立臺中神社一節如附件(見圖1、2),原來本臺中街並無內地人(註6)、本島人一般所信奉之神社廟宇,而建立神社乃十數年來地方人民所殷盼,故本次來到申請之時機,擬奉祀臺灣神社之分靈,建立上開神社於風光明媚、公眾參拜便利之臺中公園內。該神社之建立是為國民性格涵養上所必要,敬請 儘速核可,附件完成調查,特此轉陳,恭請 鑒核。


  案至臺灣總督府業務承辦單位—地方課審查後認無不妥,遂由該課之屬(官名)湯川寬猛,於明治44(1911)年1月18日,擬具「神社建立之件」,經代理地方課長(註7)楠正秋、代理文書課長(註8)片山秀太郎、內務局長龜山理平太、代理民政長官(註9)高田元治郎,由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核定後,於同年2月28日,以指令第1000號函覆小畑駒三等7人准依所請辦理(如圖21),臺中神社因此誕生。

註1:即民國104年12月底。
註2:讀作「とりい」,指神社前之大門。
註3:大紀元電子日報,〈恢復臺中公園榮景 神社鳥居將再起〉。資料檢索日期:104年6月2日。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tw/n119384/恢復臺中公園榮景-神社鳥居將再起。
註4:包括「臺中神社建設工程設計預算書」及「臺中神社建設工程規格書」。
註5:圖面計10張(見圖19)。
註6:即「日本人」。
註7:時任為榊原毛乃,楠正秋為參事官。
註8:時任為齋藤參吉,片山秀太郎為參事官。
註9:時任為內田嘉吉,高田元治郎為殖產局長。
 

民俗文物小常識

找洗田厝契
找洗田厝契
  「找洗」,原有彌補不足差價,同時不再糾葛的意味,在契約確實言明「日後子孫等永不得再找言贖」;但因為貧困、價錢過低或生活無著等種種理由,如同出賣後追補貼價的「找賣」及出典後的「找價」,在溫厚的人情考量之下,這種事後救濟行為,遂成為約定俗成可被接受的習慣。
大甲帽
大甲帽
  傳統大甲帽,是指以大甲、苑裡一帶農家栽培的大甲藺草為原料所生產的草帽。大甲帽的源起,有多種說法。傳說於日據初期明治30(1897)年,日人詢問編織中的農婦洪鴦能否仿編手上拿的小禮帽,後來洪鴦根據「加紋席」編法,仿洋帽樣式,完成臺灣史上第一頂藺草帽。但根據大甲帽業者耆老的說法,大甲帽的興起源於苗栗廳長家永泰吉郎,鑑於臺灣婦女人口閒置,而大甲有草蓆編織,於是他與大甲士紳朱麗、杜清、李聰和共商,找幾位婦女以平埔族的草蓆編法改良成歐式禮帽。次年李氏等人外銷2千頂草帽到日本,因產於大甲,故遂命名為大甲帽。

  大甲藺草為莎草科莎草屬,莖呈三角管狀,長1公尺餘,生長於大安溪下游兩岸臨海的沼澤濕地,為大甲與苑裡之特產物。藺草堅韌耐用,具有吸濕脫臭的功能,製成草帽後,夏天戴帽涼爽吸汗,可預防頭瘡,聞起來還有一股清香味,缺點是遇潮濕易發霉。

  藺草經種植、收割、曝曬、析草、搥草、揉草、舖草,最後才進入編織加工程序。大甲帽编織有七道工序:1、起帽底:帽底就是帽頂,從帽頂中心編起,經緯各6〜18條不等的原料,不斷加草編成。2、編帽管:帽管是帽子的頭部,帽頂直徑夠時,便開始將帽體編成圓管狀。3、編帽緣:帽管夠長時,加草編織帽緣。4、編帽緣邊:將放射狀的帽草收編,使帽緣不致分散。5、減邊草:減去多餘編草。6、槌邊:槌打邊緣使帽緣平坦紮實,致此階段完成的帽子稱為「帽胚」。7、加工:因帽胚並不堅挺,必須經過上膠壓燙等加工程序後才成為美觀實用的大甲草帽。

  大甲帽自清末民初以來即名聞全省,甚至外銷日本歐美等地,全盛期帽業發展為臺灣五大出口產業之一。最早外銷的大甲帽,是以傳統的大甲藺草為材料,因藺草易發霉的特性,後來被以林投和其他原料的草帽所取代。目前大甲、苑裡等地仍有少量生產。
 

臺灣人‧臺灣事

竹山文昌祠與水沙堂
竹山文昌祠與水沙堂
  竹山克明宮後有鎮公所管理的文昌祠,「九二一地震」後重建,改名文昌書院。清朝時代的文昌祠,當時稱為林圯埔街文昌祠,地方文人雅稱為碧沙書院,位在今雲林路益川醫院旁的菜市場。文昌祠內有兩個重要文社,一個是郁郁社,另一個是謙謙社;因此文昌祠的創建,經費也來自兩社社員的挹注。
 

新書出版

《臺灣總督府檔案主題選編(13)教育系列2-日據時期初等教育史料選編》
發行人:張鴻銘
編 著:許錫慶
籌 劃:胡斐穎、陳惠芳
出 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民國104年6月
定 價:新臺幣400元
 

館藏介紹

圖書室編目上架圖書通報
  本(104)年5月份編目上架之入館圖書計500冊,內容涵蓋本館近期蒐藏之志書、族譜、廟志及採集入館圖書。書目詳見【相關檔案】本館圖書室5月份編目上架入館圖書清單。圖書室目前藏書七萬餘冊,歡迎各界人士蒞館閱覽。
館藏介紹
  本館圖書室典藏許多圖書文獻,將陸續分次進行介紹,以下列舉1本相關圖書扼要介紹其內容,歡迎大眾來館瀏覽。

 

館務訊息

「黃媽慶木雕創作展-順逆皆自然」開幕
「黃媽慶木雕創作展-順逆皆自然」開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4年度出版品促銷活動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104年度出版品促銷活動
「104年暑期臺灣史研習營」錄取名單公告
「104年暑期臺灣史研習營」錄取名單公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蒞館參訪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蒞館參訪
張鴻銘館長應邀參加「白滄沂的銅雕世界特展」開幕式
張鴻銘館長應邀參加「白滄沂的銅雕世界特展」開幕式
大陸山西省文史參訪團蒞館參訪交流
大陸山西省文史參訪團蒞館參訪交流
大陸安徽省六安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蒞館參訪交流
大陸安徽省六安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蒞館參訪交流
大陸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參訪團蒞館參訪交流
大陸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參訪團蒞館參訪交流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蕭碧珍 林志祥 李澍奕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