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臺灣文獻講座:臺灣的專賣菸葉種植與客家文化
講題:臺灣的專賣菸葉種植與客家文化
主講:洪馨蘭(高師大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106年6月22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1樓簡報室

106年原住民族專題講座:以文寫史:記憶洄游中的泰雅故事
講題:以文寫史:記憶洄游中的泰雅故事
主講:馬紹阿紀(世新大學數媒系助理教授兼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
時間:106年6月22日(星期四)下午2時至4時
地點:臺北國史館4樓大禮堂
惜物保福—朱芳本補硘收藏展
展覽名稱:「惜物保福—朱芳本補硘收藏展」
展覽期間:民國106年6月16日至11月12日
     (星期一及民俗節日休館)
展覽地點:本館文物大樓2樓 鯤島風華特展室
開幕時間:民國106年6月16日(星期五)下午2時
開幕地點:本館文物大樓2樓大廳
  
  「惜物保福-朱芳本補硘收藏展」預定於本(106)年6月16日(星期五)起,在本館文物大樓2樓鯤島風華特展室展出。是日下午2時,在2樓大廳舉行開幕典禮,典禮中安排朱芳本先生現場示範補硘技藝,重現幾乎失傳的老行業老工藝。歡迎各位嘉賓蒞臨盛會。

  瓷器,臺語稱作「硘仔」(huî-á),在數十年前臺灣社會物資不豐的年代,瓷碗盤不小心敲破、缺角,能請師傅「補硘仔」繼續使用。先民惜物保福,破損鍋碗皆能綴補。
  
  修補的方法是將糯米煮熟擣爛,加入蚵灰或其他材料黏補破碗。再用拉鋸穿孔,將金屬釘斜打進去。補好的碗盤在外壁看得到釘扣,盛水不漏,這種修補技術稱為「鋦瓷」。鋦瓷技藝流傳久遠,中國宋朝《清明上河圖》可見街邊鋦瓷場景,明朝利瑪竇在《中國見聞札記》中也有記載。

  朱芳本對於「補硘」情有獨鍾,收藏補釘鋦瓷,也是具備補硘好手藝的工藝師。本次展出包含收藏的古董老補件,近代形形色色的補件,朱藝師的手補作品,以及從實用升華為藝術、巧奪天工的「藝術補」等等,本展覽系統化呈現「補硘」的內涵,每件作品都有獨特的細節與故事,值得細細品味。
 

悅讀檔案

日治初期新竹廳之官廟(一)—城隍廟
  城隍為兼管陰陽的神。在陽間司懲兇罰惡導正社會風氣之職。在陰間則專司人間善惡之記錄、通報、審判、移送之職。遇有善事則通報天庭;遇有惡事則通報地府。閻王之生死簿即據此登載人的一生善惡。且說城隍的信仰,在中國源遠流長。一般人均認為陰界與陽間一樣,也有其社會組織,城隍即為陰間的父母官。但有城隍的觀念卻是從道家開始,如易經有載:「城復于隍,勿用師」(城牆傾覆,其土又復歸於原處,勿再用師禦寇)。但設置城隍並建廟祭祀卻是道教成為民間的宗教信仰以後的事。

  至於,針對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於明治36(1903)年2月25日以民總第846號照會函,通知各廳調查其轄下官廟之三事項,即「建立之由來、建立以來迄今之沿革及目前之狀況」,新竹廳長里見義正於明治36(1903)年3月15日,以新總收第1337號之1函,陳報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如圖1)。但,由於新竹廳所提報者,計有城隍廟、關帝廟、孔子廟(學宮)、社稷壇、內天后宮(媽祖宮)、龍王祠、厲壇及媽祖宮(天后宮)等8官廟(註1),內容、數量十分繁瑣及龐大,故本期謹依序先行列述城隍廟(如圖2、3)於下:

  城隍廟,位於京師者,稱為都城隍,直省之城隍合祀於神祇壇中。又以神主厲壇之祀,每月朔望,守土官詣廟行香,行三跪九叩禮。遇暘雨愆期,則禱於廟,此為會典及通禮所載之例。噶瑪蘭廳志曰:按城隍字,見易泰爻之上六。其義則禮記天子大蠟八,水庸居七。或曰:水、隍也,庸、城也。此城隍之所由名歟?其神之見於史者,南齊書之慕容儼傳有守郢禱城隍護佑事;見於集者,唐張說、張九齡、杜牧皆有祭城隍之文;見於說者,李陽冰為縉雲令,以不雨禱於城隍神曰:五日不雨,將焚爾廟。竟得雨,為新其廟以酬之云云。及後唐清泰中,封以王爵。宋建隆後,其祀遂遍天下。明初,去廟為壇,加封府曰公、州曰侯、縣曰伯。旋復去公侯伯封號,定其主為某府、州、縣城隍之神。其後又改用廟祀,設座判事,如長吏狀,迄今因之云云。蓋以城隍主治一方之陰,為福善禍淫者,乃相對於地方官司治一方之陽,故於地方之廟祀用一跪三叩禮。而新竹之城隍廟位於廳署之右側,行祈禱求籤,係乾隆13(1748)年,同知曾日瑛所建;乾隆57(1792)年,同知袁秉義重修之;嘉慶4(1799)年,同知清華捐建後殿,祭祀觀音佛祖;嘉慶8(1803)年,同知胡應魁於其西畔增建觀音殿,以後殿祀城隍夫人;道光8(1828)年,同知李慎彝修之;道光30(1850)年,同知黃開基重修之;光緒18(1892)年,紳董又重修通樑廟僧,費金約一萬餘圓,廟宇186坪,地基569坪。其封號於淡水廳之時,曰照應侯,及臺北府之設置,晉封威靈公。渡世慈帆書曰:新竹之城隍神為王亦壁,及林豪曰:同知曹士桂歿為城隍神,雖皆為荒唐之談,且仍揭之。其廟宇之維持資金,來自曾作邦之獻充谷16石當時銀4圓、陳泉源之獻充西門內瓦店年收銀48圓、廟後之瓦店一間當時無年收、另廟後之瓦店一間年收銀12圓、王世傑之獻充北門內地基一百間年收銅錢40千折實銀25圓、陳泉源獻充廳署之西畔瓦店一間年收租銀36圓中之15圓、當由該廟爐主獻納之每年枷資180千文折銀165圓。

  惟如上,新竹廳未依前列三事項條列分述,係混合而述,有點混沌未明。但依報告文脈絡,「城隍廟,位於京師者‥‥‥故於地方之廟祀用一跪三叩禮。」似為建立之由來。而建立以來迄今之沿革則為「而新竹之城隍廟位於廳署之右側,行祈禱求籤‥‥‥當由該廟爐主獻納之每年枷資一百八十千文折銀一百六十五圓。」至於目前之狀況似無著墨,實屬可惜,其他檔案中亦難發現此一官廟相關資料。

  惟若觀察今之新竹城隍廟,人稱都城隍廟(註2),列屬市定古蹟,該廟與觀音亭、外媽祖宮並稱新竹三大廟。於農曆7月(鬼月)時,新竹市有「都城隍放、地藏王收」的傳統,由新竹城隍廟開鬼門,新竹地藏庵封鬼門。鬼月期間廟內外會舉辦祭典活動,尤其在農曆7月15日,都城隍出巡時最為熱鬧,隊伍綿延數公里,家家戶戶沿街祭拜,是由都城隍正殿本尊親自出巡,頗為隆重。


註1:官廟其他相關訊息,請參閱本館電子報第141147153期。
註2:新竹市中山路75號。


參考文獻:

1.臺灣總督府,〈社寺廟宇ニシテ從來ヨリ官廟ニ屬スル分調查提出方ニ付各廳長ヘ照會ノ件〉(新竹廳--城隍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冊4742、件2。
2.新竹都城隍廟,〈歷史沿革〉。資料檢索日期:2017年5月19日。網址:http://www.weiling.org.tw/
3.維基百科,〈新竹都城隍廟〉。資料檢索日期:2017年5月19日。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新竹都城隍廟
 

民俗文物小常識

典藏品介紹:描金花鳥禮籃
典藏品介紹:描金花鳥禮籃
品名:描金花鳥禮籃
年代:清末
材質:木、描金
尺寸(公分):直徑30高32
說明:
  禮籃又名「謝籃」、「盛籃」,客家人稱「籮鬲」。就材質而言,最常見的有竹編、籐竹編(外加漆)、木等種類。就外觀樣式而言,一般有圓形、長方形、六角形及八角形等形狀。在傳統婚俗禮儀中,大小型制各有不同用途,結婚、喜慶、祭神時,使用大型謝籃,有的提梁中間圈孔,方便插入扁擔或棍棒扛抬;議婚、選定黃道吉日時,用中型謝籃(亦稱禮餅籃),昔日女子出嫁,娘家通常用中型謝籃裝著花粉(註1)前往親家,新娘返家作客,再用此謝籃裝著米糕回門;小型謝籃則盛放檳榔、香菸等招待賓客。媒人在婚禮時,亦提著小型謝籃。

  就紋飾而言,較精緻者髹漆圖繪,在籃上巧思創意繪製精細的吉祥花鳥、壽桃等圖案。就用途而言,由於方便提取,它是傳統民間生活中重要的盛物容器。其用途廣泛,依據各地風俗而有不同用法,一般講究功能上的實用性,如裝置食物時,吊於樑下,可防貓狗偷食。如搬家、拜拜、普渡、法會、掃墓祭祖及還願酬謝時,裝盛神像、祖先牌位、香爐、香燭、香、金紙、香符、水果、牲禮等。如婚宴喜慶祝壽時,裝聘金、戒指、手鐲、紅線、紅綢、餅糖、紅包、新娘花、春仔花、親家帖、甜米糕、檳榔、香菸、糖果、巧克力、鞭炮、白蘿蔔(好彩頭之諧音)、公雞、母雞、小雞、雞蛋、豬腳麵線等。

  本件描金(註2)圓形花鳥雙層禮籃,展示於本館文物大樓常設展第6展示室婚俗展區。以木胎黑漆為底,繪製花鳥圖紋,乾後打金膠(註3),再以金箔或金粉貼上,精細別緻的外觀與紋飾,令人讚嘆先民的手藝與巧思。

  另臺灣俗諺:「提籃子假燒金」,其中籃就是謝籃;意指早期未出嫁的姑娘,提著謝籃假裝前往廟裡燒香,其實是要外出會郎君,故有「提籃子假燒金」,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有趣說法。

附註:
1:花粉,係指保養品、化妝品等。

2:描金工法,簡言之即貼金的一種,惟較精緻,只用於漆的表面,方法在退光漆上採朱漆或黑漆描畫出花紋圖案,乾後再依花紋模樣打金膠,然後以金箔或金粉貼上去。其與貼金及戧金相異處,在於貼金可以不先描畫而直接貼上,戧金是把金填進預先鉤刻好的凹槽花紋裡。東周描金漆棺的出土,是現存歷史悠久的描金漆器。

3:金膠是一種用來貼金帶粘性的漆。
 

臺灣人‧臺灣事

開臺進士鄭用錫
開臺進士鄭用錫
  臺灣的科舉制度濫觴於明鄭時代,清代開科取士,則始自康熙26(1687)年的鳳山蘇莪中式乙科,開臺灣科舉先聲。乾隆22(1757)年諸羅王克捷、31(1766)年鳳山莊文進以及道光3(1823)年淡水鄭用錫等三人,先後高中甲科,於是衍生了所謂「開臺進士」爭議。
 

新書出版

《臺灣總督府檔案學習入門》
發行人:張鴻銘
作 者:徐國章
籌 劃:鄭文文
出 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審 定:黃紹恆、陳文添
出版日期:民國106年5月
定 價:新臺幣1,000元

簡 介:

  為了讓讀者能快速瞭解臺灣總督府檔案的歷史、內容、典藏及應用情形,並提供讀者在排除日文解讀上的障礙後,在閱讀檔案時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本書以案例解說的方式,介紹一個「案件」的組成,公文格式、簽辦流程及內容等。另外,總督府檔案畢竟是日本統治臺灣時留下的「行政文書」,要能正確解讀這些史料,勢必要對當時日本的憲政體制、法令架構,以及臺灣總督府的組織、文書管理制度,有所瞭解。在結語部分,作者以其長期閱讀、使用檔案的經驗,提供利用檔案時的小訣竅,以及相關工具書。

  有興趣者,請逕洽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對面,04-22260330)
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049-2316881轉168)
《客家聚落的宇宙觀:以雲林縣三類客家聚落為例》
《客家聚落的宇宙觀:以雲林縣三類客家聚落為例》

書 名:《客家聚落的宇宙觀:以雲林縣三類客家聚落為例》
發行人:張鴻銘、李永得
著 者:黃衍明、劉亞蘭
出 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客家委員會
出版日期:民國106年05月
定 價:新臺幣550元
館藏檔案清冊目錄出版
書 名:《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清冊目録》
發行人:張鴻銘
主 編:王學新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民國106年5月
定 價:新臺幣500元

  本書為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館藏臺灣拓殖株式會社檔案清冊目錄,以「卷」為單位編輯,計有2,857卷,主要為臺拓臺北總公司經營關係檔案、接收報告及部分財產清冊,包括臺拓總公司、在臺灣島內及海外所設支店、出張所、事務所、事業地,子會社、關係會社等所屬事業機構之股東名簿,組織人力、財力動員及經營事業調查、計畫、實施成果紀錄等,是日治後期以臺灣為中心的「南進」政策重要史料,從中可瞭解當時臺灣具有競爭及潛力的產業,與中小企業、金融、交通、文化、教育、醫療、觀光等相互配合,官民合作南向發展的概貌。

書 名:《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清冊目録》2冊
發行人:張鴻銘
主 編:顏義芳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民國106年5月
定 價:新臺幣1,200元(合購)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為日治時期民生及基礎工業產品專賣的事業機構,專賣項目含括鴉片、樟腦、食鹽、菸草、酒、啤酒、無水酒精、火柴、度量衡、石油及肥料等11項,其專賣收益佔臺灣歲入平均達30%。《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清冊目錄》收錄12,815卷,內容包含各項專賣制度、專賣事業發展、臺灣人口統計、風俗民情等,為探討當時臺灣庶民生活、社會發展、地理物產等重要參考資料。

書 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細目》8冊
發行人:張鴻銘
主 編:蕭碧珍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民國106年5月
定 價:新臺幣5,200元(合購)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是戰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所設立的政府機關,雖僅存續1年8個月,期間的政權交接、日產接收、二二八事件,迄今仍對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族群關係具有重大的影響,是臺灣現代史很重要的一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檔案細目》,以「件」為單位編輯,計49,634件,內容涵蓋政治體制、經濟制度、接收措施、人員編制、法規章程、施政方針及公營事業等,為研究戰後初期臺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面向的珍貴文獻。
 

館藏介紹

《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書 名: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
作 者:江韶瑩等
出版日期:2009
出版者: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出版
索書號:677.4041 3104 2009

簡介:

  《臺灣民俗文物辭彙類編》為臺灣第一本集合民俗領域專家、學者共同編輯、撰文,具學術性及結構性,又能兼顧通俗性的工具書,本書係本館委託財團法人福祿文教基金會,結合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資源,執行該書之編纂,歷經約5年餘。

  本書分為二大部分,「民俗文物」及「民俗知識」,「民俗文物」又分四類:生活、社會、宗教及藝術性的民俗文物。「民俗知識」亦分四類:與臺灣民俗有關之人物、與民俗文物有關之民俗知識、民俗文獻及相關名詞釋義。計2,817則辭條,共64萬4千餘字,採一辭條一圖片,相互對照方式呈現,易於辨識。該書除了分類目錄外,書末附有筆劃索引。

  本書出版後,本館以此書為基礎,於民國102年12月完成「臺灣民俗文物辭典資料庫」(網址:http://dict.th.gov.tw/),並逐步增加辭條量,以利民眾查詢,推廣使用,傳承臺灣文化。

2017年4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
  2017年4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計88冊,內容涵蓋本館近期蒐藏之志書、族譜、廟志及採集入館圖書。書目詳見【相關檔案】本館圖書室4月份編目上架圖書清單。圖書室目前藏書九萬餘冊,歡迎各界人士蒞館閱覽。
 

館務訊息

本館「關鍵56小時-古寧頭戰役檔案新媒體展」開幕記事
本館「關鍵56小時-古寧頭戰役檔案新媒體展」開幕記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劉澤民
總 編 輯王希智
執行編輯黃淑惠
編輯小組鄭文文、鐘登崇、李澍奕、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