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假日民俗文物、文獻市集及人文生態策略聯盟大會師
  本活動除邀請全國各民俗文物、文獻團體、策略聯盟單位、921重建區特色產品及附近農會,設攤展示、交流及諮詢,並提供聯合促銷、宣傳及品嚐新產品;並邀請民俗藝文團體表演、文物趣味拍賣交流、「臺灣史知識通」親子趣味問答及夫妻、親子趣味競賽等,深具「知性、文化、趣味、傳統與懷舊」特色。

  活動時間:98年5月17日(星期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
  活動地點: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4號(本館臺灣歷史文化園區廣場)
  主辦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協辦單位:南投縣民俗文物學會、彰化縣民俗文物協會、台中縣民俗文物協會

活動程序:
一、「假日民俗文物、文獻市集及人文生態策略聯盟大會師」
  10:00-16:00 展示交流諮詢及推廣
二、民俗藝文團體表演
  10:00-10:20 電音三太子表演
  10:20-10:40 鑼鼓隊表演
  10:40-11:00 民謠歌舞表演
三、文物趣味拍賣交流
  11:00-12:10 文物趣味拍賣交流
四、親子趣味競賽
  13:30-14:30 親子趣味競賽
五、「臺灣史知識通」親子趣味問答
  14:30-15:30 「臺灣史知識通」親子趣味問答
  15:40-16:00 頒獎-四、五項活動



                       
「後山歷史與原住民文化研習營」活動
時間:98年7月20日(星期一)至24日(星期五)5天4夜
地點: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2段1號)舉行
參加對象: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教師、地方文史工作者、旅遊業、社會人士等
  本次研習活動結束後,會將學員的作品編製網頁,歡迎踴躍參加
文獻與文物說故事
時間:98年6月19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5時
地點:本館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講師:民俗文物家草鞋墩文物史料工作室梁志忠先生
  梁先生自小學課本、舊報紙、老照片、古文書、各種文物與文獻史料等均有豐富收藏,尤其對古文書、南投陶有深入研究。而每件收藏品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
「平埔風華-四百年的孤寂與等待」特展即將推出
展出時間:98年5月27日至98年9月6日(週一休館)
展出地點:本館文物大樓3樓蓬萊鄉情特展室
  本特展規劃主題內容將涵蓋有平埔概說、平埔族群分圖、清代番界圖、生活器物、與平埔相關之土地契約文書、族系譜文物、1935年平埔聚落分佈圖,日治時期平埔人口統計表等
 

悅讀檔案

聞疫色變──話說明治29(1896)年臺灣的鼠疫大流行
  從1896年4月起,安平地區先發生了熱性病流行,同月17日起,又發生了疑似鼠疫病例,5月15日在打狗(今高雄)有一自安平歸來之本地人罹患該病,到了7月22日後疫情才暫告止息。據統計,臺南縣共有患者74名,其中死亡者63名。在同年10月27日,疫病又侵襲臺北,來勢洶洶,經當時日本軍醫界唯一細菌學者岡田國太郎從患者血液中檢驗
《礎石は輝く》
  本次介紹的舊籍《礎石は輝く》係於臺灣日治時期走入第四十個年頭的西元1934年由南瀛新報社出版,從前期武官總督時代(1895~1919年),到最後一任的文官總督時代(1919~1934年)為止,時代橫跨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期,全書主要以報社的觀點來介紹在當時有顯赫治臺功績的島內外人士,以臺灣最高階級統治者為首,以漫畫方式,畫出原本是代表統治權威的總督、軍司令官及以下的高層官員臉龐,各種喜怒哀樂的豐富面孔表情讓人感覺多了幾分俏皮玩味
鹽業檔案介紹
  昭和十七(1942)年日本帝國為確保戰略物資供應的穩定,強化戰時物資統制之施行,甚至以專賣手段掌握生產及配銷的權限。其中鹽業是一切工業發展的基本,確切掌握鹽的生產來源與運銷管道對戰備及經濟而言皆有正面的助益。因此臺灣總督府對臺灣及其周邊國家區域的鹽田分布曾進行詳細的調查,其內容以藍晒圖方式呈現於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之「內外地鹽田分布圖」中。
 

民俗文物小常識

童帽
童帽
  碗帽型如扣碗,為幼兒四個月大,外家「作頭尾」送整套衣衫中不可或缺的物件。有學者研究,碗帽和六合一統帽,最早應源於上古的「弁」(ㄅㄧㄢˋ)。因狹義的弁,其狀如覆杯。乍看之下,碗帽外型似瓜皮帽,但不裁瓣,圍條也不襯硬紙。形似儒巾,但無飄帶,也有在頸頷處繫縛繩帶,以方便固定
狀元帽
狀元帽
  「狀元帽」,又稱厝脊帽,造型似屋頂,又像明代的文士帽(儒巾)讀書人所戴。狀元帽型似官邸屋宇,是希望孩子將來能識書達禮、作官得貴。給兒童戴「狀元帽」,顧名思義,是期許他日後能讀書上進,成為儒士,並能科舉順利考取狀元
 

臺灣人‧臺灣事

記嘉義地震之碑文
記嘉義地震之碑文
  臺灣地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界處,因而地震頻傳,平均每年發生的有感無感地震超過上百回。臺灣地震有紀錄始於荷據時期,爾後史志所載不絕於書,逮至日治時代乃有較完整之科學陳述與記錄。臺灣於日本50年統治期間,發生多次烈震及其災害,其中以明治39年(1906)嘉南地區、昭和10年(1935)中部地區地震之規模、財產損失最引人注目。茲就明治39年嘉南平原所發生之地震,牽動範圍廣泛,死傷人數眾多,無異於人間地獄之模樣,直比約10年前發生「九二一地震」之慘狀。

  此震發生於明治39年(1906)3月17日黎明6時43分,芮氏地震規模(ML)7.1的強烈災害地震,震央位於北緯23.55度,東經120.45度,也就是嘉義縣民雄鄉與梅山鄉之間。這地震震央附近為最烈震,其次為嘉義地區之烈震,範圍擴及台中地區至台南地區之強震。(參見圖一註一)其他台灣全島及澎湖則為輕震以上。其中嘉義廳造成的人畜傷亡頗多,建物毀損嚴重,之後月餘大小餘震不斷。事後嘉義、斗六、鹽水港等三廳,計有傷亡累計達三千六百多人。台灣總督府上報內務省,事聞明治天皇乃賜下救恤金。總督府也立刻從嘉義醫院、台中醫院等地調派醫護人員來救援,並由北部派遣台北醫學專門學校醫療團隊南下來支援。另由台灣日日新報透過報導,發動募款。嘉義地區經過此次地震之創傷,由嘉義廳長岡田信興報准立碑紀念,乃由參事莊伯容撰文「災震記」,來記述其過程,全文抄錄如下(參見圖二,文中句逗自加)︰

  粵稽舊史所載,本廳下往時震災之大者,康熙二回、雍正一回、乾隆二回、道光同治年間各一回。惜乎文獻不足,故其被害程度以及救恤方法無由得知其詳也。改隸後又屢被是殃,就中如明治甲辰(1904年)十一月六日之震頗稱劇烈。歲(1906年)三月十七日黎明地復大震,北自雲林、南亙月津(今之鹽水),而本廳下實為其震源,爾後震動頻繁、民不安堵。翌月望前烈震復繼之,其震度轉以嘉義為北端、東南波及十餘里。是厄也前後數回,壓死者千兩百四十七,負傷者二千三百九十九,家屋之倒壞者則有一萬千九百九十二戶之多,實為開臺未曾有之巨殃,心酸悽愴非筆舌所能聲聞,蒙邑宰岡田信興閣下隨即稟申政府多方救助、善後是圖。事聞九重得深軫念,厚賜恩金下卹,旋差天使遙臨,加以江湖樂善諸君子大寄同情義捐累萬。嗚呼!天恩之優渥,真與雨露同深。況又政澤之周到,繼以同袍之仁慈,俾諸難民賴以免轉溝豁者,寧非聖代之賜歟!爰勒其顛末於石,以垂諸來今。

                              明治丙午季冬羅山莊伯容

  碑文中所陳述清代嘉義地震之史錄,諸多不備,未能成信史。舉周鍾瑄《諸羅縣志》即載康熙年間地震,有25年(丙寅)、50年(辛卯)、54年(乙未)、55年(丙申)、56年(丁酉)等多次,然碑文言明兩回,不免有疏誤之處。是以碑文不及參考史志,故多遺漏,不一一列舉。古史志所書之地震,特載於災祥之編中而鮮少言及民生,故多未知其詳委。若以光緒年間至明治39年前之地震,只舉有明治37年之震災,若參閱安平海關人員之紀錄,從光緒17年至21年(1895年)載有多次,正可補其闕漏。

  此碑所具有第一手史料的價值,不在於過去的地震記載,而在災難時呈報之正確數目,以現代化而言,為「數字管理」之概念。據此碑文得知死亡人數為1,247人,受傷人數為2,399人,房屋倒塌數目多達11,992戶,應為官方公佈之數目。

  每一塊石碑隱含著一段為人所淡忘之歷史事件,從嘉義公園所立震災碑正可作為日治時期的地震紀錄與歷史見證。台灣歷經多次政權更迭,或任意變更或蓄意抹滅歷史文物之事,史不絕書。民國89年嘉義市玉山文化協會無意間發現嘉義公園中有此一石板,經過查證為明治39年災後立之紀念碑,乃由嘉義市文化局重新樹立於原址,並置有說明牌。(圖三)看來這塊有歷史紀念價值的紀念碑,應該是幸運地逃過遭受摧毀的命運。畢竟,還不知有多少更有價值的石碑就被任意地棄置於荒煙蔓草間,有的還被隨意塗抹、蓄意破壞,就此毀滅。

  附帶提及,清代嘉義城原本為不規則的形狀,故被稱為桃城。城區老式街道彎曲狹小,且衛生不佳,故多流行傳染病。此次地震中城內老式建築大多毀損,是以日本官方乃趁機重新規劃、建設新式建物,於當年4月29日以「嘉義廳令第十四號」公佈實施市區改正。(圖四註二)日後嘉義市成為臺灣全島現代化街市,以利工商業及交通之發展,乃是震後浴火重生之緣故。

  
附註:
註一:《台灣總督府檔案》第4886冊第1件,編號000048860019001001M。
註二:《台灣總督府檔案》第1183冊第3件,編號000011830030041。

     

館務訊息

台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項潔主任率團參訪本館洽談數位化合作事宜
台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項潔主任率團參訪本館洽談數位化合作事宜
臺灣文獻專題系列講座
臺灣文獻專題系列講座
人事動態
人事動態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發 行 人 / 謝嘉梁 行政指導 / 林金田 總 編 輯 / 劉澤民 執行編輯 / 王嵐渝 編輯小組 / 邱滿英 林志祥 黃淑惠 鐘登崇 黃啟泰 蔣美貞 洪明河 謝東勝 洪士耕 華香安 館址:54043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