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空襲福爾摩沙:二次大戰期間盟軍飛機對臺灣地區的轟炸行動
演講主題:空襲福爾摩沙:二次大戰期間盟軍飛機對臺灣地區的轟炸行動
主 講 人:張維斌
時 間:105.04.28 - 下午2~4時
地 點: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
大家或多或少聽過美軍曾經空襲過臺灣,但是確切的經過,或是參與的國家,轟炸機類型就不太清楚。 張博士首先以甲午戰爭清國戰敗,臺灣割讓日本為開場,讓聽眾瞭解,臺灣在二戰期間是日本的領土,同時因為臺灣地理位置,在日本太平洋戰爭、南進、維持帝國經濟命脈中,扮演重要角色,加上日本統治臺灣後期,建設許多工業,又負有軍需功能,這些都成為美軍空襲臺灣的原因。
張博士將盟軍空襲臺灣區分為四階段,1943年11月1944年8月:零星騷擾性轟炸(多半在夜間);1944年10月~1945年1月:牽制臺灣日軍,協助美軍在菲律賓登陸;1945年1月~7月:對臺灣進行全面性、持續性空襲,癱瘓(neutralize)臺灣支援日軍作戰,協助美軍在沖繩登陸;1945年8月:大局已定,持續以空襲向日本施壓,直到日本投降。
過去老一輩的人都會說B-29來轟炸,但根據資料顯示B-29來臺灣約只有6天,真正攻擊臺灣的主力其實是B-24重型轟炸機,其他還有P-51、P-68、TBM、SB2C、F6F、F4U、P-38、P-47、A-20、A-26、B-24、PBY、PB4Y、PV等,有的負責轟炸、有的保護機群、佈雷封鎖或是武裝偵查等。
參與空襲臺灣的盟軍,主要以美軍為主,除了初期有中美混合團外,後來還有英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澳洲皇家空軍及墨西哥空軍,不過,他們主要負責牽制臺灣,協助美軍登陸沖繩到的作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