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高高在下:布農族丹社群與現代國家的遭逢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高高在下:布農族丹社群與現代國家的遭逢
主講人:劉柳書琴(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時間:2024年4月18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臺灣文獻講座:從文獻與文學資料解讀臺灣客家飲食(同步線上直播)
臺灣文獻講座:從文獻與文學資料解讀臺灣客家飲食(同步線上直播)
日期:4月25日(四)14:00-16:00
講座:周錦宏教授(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地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3樓會議室
 

悅讀檔案

臺灣的軍機獻納:義勇學校號與義勇專賣號
  隨著二次大戰後期,日本戰事吃緊,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戰況愈轉激烈,日本空軍損失嚴重,飛機數量驟減,於是軍方在臺灣各地發起「獻納」軍機活動,此活動在1942年以後更甚(註1)。其實早自二戰開始,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日本即在臺灣,不僅對民間業者或是同業公會等,甚至於學校,都發起捐款獻納活動,藉由集資募款,捐獻購置軍機、武器之用。募集對象,除了學校師生及各種組織團體外,甚而如娼妓業也公開加入響應(註2),可見官方號召的力量。而臺灣軍司令部也回應,在1933年成立「國防獻金品取扱委員會」,以統籌全臺的獻金與獻品,包含獻納飛行機的相關事務(註3)。

  1933年的背景正值日本因滿州問題於3月27日退出國際聯盟,而在學校方面,政府為了對學生宣揚保家衛國情操募款,也在同年開始進行「臺灣學校號」的軍機獻納運動。此活動由臺灣總督府安武直夫文教局長於5月13日向各廳以通牒下達(註4),宣達乃鑑於其「國際情勢危急,不許國民之偷安」,為使學生及兒童對此時局有徹底認識,顯揚愛國常識,故發起獻納活動;預定籌措臺灣學校號的飛行機數臺,集資期間三年,並且捐款活動還分列職員、學生生徒(國/高中學生)及兒童(小學生)應集資的金額(註5);文教局亦設立臺灣學校號事務取扱所,該所每月通報學校集資狀況,方式甚為嚴謹。而該活動確實也達到目標,隔年,由臺灣國防義會聯合本部在1934年10月12日舉辦義勇號飛行機命名式,其中獻納的二臺軍機,由聯合本部理事長平塚廣義命為「義勇學校號(第一號)」及「義勇專賣號」,分別由學校教職員、學生以及總督府專賣事業關係者所獻納(註6)。當天除了獻納兩臺義勇機外,還有獻納國防兵器,包含:八八式七釐野戰高射砲、機關槍、探照燈、空中收音機及九二式機關槍數個(前述由臺灣製糖株式會社獻納)、無線電信機四臺、無線電裝置及發電機(全體臺灣島民獻納)以及衛生隊的「瓦斯醫箱」、「瓦斯治療囊」數個(臺灣公醫會獻納)(註7)。

  而「義勇專賣號」是由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所發起聯合全島專賣業者獻納,與「學校號」一樣,委託東京瓦斯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打造「千鳥號」四人座型的輕旅客機,採神風三型發動機(註8)。專賣號飛行機獻納發起人有元賣捌人(配銷商)及組合長(理事長)等6人倡議,此6人均為名氣響亮的商人,分別為陳清波、吳永榮、奧村文市、中辻喜次郎、野口豐平、近藤勝次郎。從他們的獻納文告中可見,其背景乃因日本經歷九一八事變後,脫離國際聯盟,戰事開始移往南方,臺灣官民應有義勇精神且參與國防的重大體認,故獻納製作義勇專賣號,作為「國防宣傳」用途之軍機(註9)。最終義勇專賣號總計收入3萬9,133圓,飛行機製作花了2萬2,141圓(註10),餘為營運費用。而主要的獻納金來源為各州廳的煙草、酒、鹽與鴉片賣捌人(零售商),計有292賣捌人參與(註11)。

  此兩臺義勇號的事蹟,在1935年4月發生死傷慘重的新竹臺中大地震時,臺灣總督府文教局長深川繁治代替總督,從臺北練兵場(約今日臺北南機場一帶),搭乘「義勇號」飛行機前往災區勘災(註12),此外在同年,正逢始政四十週年臺灣博覽會(10月10日開幕,計50日),也由兩臺義勇號分別執行博覽會的「宣傳飛行」任務,此任務由臺灣國防義會航空部主辦計兩回,第一回於6月17日始政紀念日當天,派出所屬「義勇學校號」從臺北練兵場起飛,沿著臺北-阿緱(屏東)西部主要城市投下宣傳單,總計35萬張(註13)。第二回宣傳飛行,於10月10日開會式當天,派出「義勇專賣號」,結合日本航空臺日線的旅客機進行表演飛行,在當天臺北上空舉行祝賀博覽會的花式飛行,場面壯觀,之後再由「義勇學校號」,同樣沿著西部城市一路往南飛行至阿緱,此次投下計 23 萬張的宣傳單(註14)。

  民間方面獻納的軍機甚多,在義勇號之前,約1931年底,帝國在鄉軍人會臺灣聯合支部號召分支及總督府總務長官、軍參謀長、海軍武官、各州廳長等全臺地方有力人士獻納兵器,最終在1932年募集了23萬餘圓,共計獻納爆擊機兩臺、無線電報機、空中收音機各一臺,獻納者均留名紀念,並命名為「愛國臺灣號」第二五、二六號(註15)。1933年12月也有全島保甲成員總動員發起命名為「保甲號」(輕爆擊機、愛國第百二十二號)、「壯丁號」(戰鬥機,愛國第百二十三號)的獻納活動,該二機於1935年舉辦獻納儀式,該儀式並有來自高雄青果組合(愛國第十九、二十、二二、二三、二五、二六、八十、八一)、臺灣商工銀行(愛國第六十六、六十七)等機構的愛國機獻納(註16)。1934年6月,也有「製糖號」(愛國第百四號、第百五號)及「臺灣學校號」(第百十六號)等共三臺的愛國機獻納。

  日治後期1942年戰事吃緊時,在臺中也有臺中州米穀納入配給組合人所發起的集資購置軍機,9月取名為「臺中米穀號」,作為獻納給海軍的報國第七一二號(註17)。在學校方面,也有如1941年「義勇學校號第二號」、「報國臺灣學校號」(註18),1943年也有臺北州轄下各中等學校及實業補修(習)學校、國民學校,以「臺北州學校號」之名的二十二萬圓的獻金(註19)。當時,除了軍機與國防用品獻納外,也有以民間出錢出力所獻納建設的簡易飛行場出現,因其多僅簡易整平用地,便可供軍機起降(註20)。

  時至今日,現代社會反而是軍方移撥退役軍機或武器給地方政府作為公園及歷史紀念用途,故臺灣四處不少有如軍機、戰車、兵器公園或軍史公園為名之公園,成為教育與休閒的好去處。另外這些日本時代所留下的簡易飛行場,有些因工事較為完備,如週邊防禦用圳溝等,也使得飛行場的用地形狀或所遺留下的週邊設施,於各地均留下些許的歷史遺跡(註21)。


備註:
註1:黃信彰,《臺灣空運文化的立體新世界》,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7年,頁141。
註2:安田兼治郎,《台灣愛國兵器獻金美譚》,臺北:帝國在鄉軍人會臺灣聯合支部,1932年,頁22。
註3:「臺灣軍司令部內國防獻金品取扱委員設置ニ關スル件」(1933-01-01),〈昭和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十五年保存第二卷內務〉,《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7398002。曾令毅整理,〈日治時期台灣的學生航空教育〉,《臺灣文獻》,58: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7,頁50-51。該作者統計自1934至1945年間與臺灣學生有關的獻納飛行機總計約有9臺(陸軍、海軍各三臺,航空訓練用三臺)。
註4:〈我臺灣全學生 宜保衛我等之臺灣 純眞愛祖國之結晶 臺灣學校號 開始献納運動〉,《臺南新報》。1933年11月24日,4版。
註5:據1933年11月24日《臺南新報》載,職員中等學校以上一人每月20錢,實業補習學校、小/公學校每月10錢。學生生徒一人每月5錢、補習學校生徒、小/公學校兒童每月2錢。
註6:臺灣教育會,〈義勇號飛行機命名式〉,《臺灣教育》,106,1934,頁66-71。
註7:「義勇飛行機專賣號獻納ニ關スル件」(1934-09-03),〈昭和九年十一月義勇飛行機專賣號獻納關係書類〉,《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3409001。
註8:「獻納飛行機購入方ノ件」(1934-09-20),〈昭和九年十一月義勇飛行機專賣號獻納金證憑書支出ノ部庶務課內獻納事務所〉,《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3408003。
註9:同上註。
註10:「義勇飛行機專賣號獻納ニ關スル件」(1934-11-07),〈昭和九年十一月義勇飛行機專賣號獻納金決算書關係證憑書別冊三冊關係書類別冊一冊庶務課內獻納事務所〉,《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3410001。
註11:同上註。
註12:大竹文輔,〈義勇專賣號も震災地を飛ぶ〉,《臺灣航空發達史》,臺北:臺灣國防義會航空部,1939年,頁533。「新竹、臺中兩州下震災概況書……」(1935-05-09),〈昭和十年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新竹、臺中州下大震災關係〉,《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103506009,頁218。
註13:鹿又光雄編,《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臺北:臺灣博覽會發行,1939年,頁483。
註14:同上註,頁484。程佳惠,〈1935年臺灣博覽會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碩士論文,2001,頁123。
註15:安田兼治郎,《台灣愛國兵器獻金美譚》,臺北:帝國在鄉軍人會臺灣聯合支部,1932年,頁7-8。
註16:大竹文輔,《臺灣航空發達史》,臺北:臺灣國防義會航空部,1939年,頁235、258、272。
註17:〈獻納海軍機 報國臺中米穀號 廿六日盛大な命名式擧行〉,《臺灣日日新報》。1942年9月18日,3版。
註18:〈「臺灣義勇學校號」機 近く命名式〉,《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2月8日,3版。〈帝國海軍に爆擊機 報國臺灣學校號を獻納 文教局手續をとる〉,《臺灣日日新報》。1937年9月8日,2版。獻納給陸軍的飛機稱為「愛國號」;海軍則稱為「報國號」,參考:同註3,曾令毅,頁52。
註19:〈南の空へ“臺北州學校號” 八日陸海軍へ廿二萬圓獻納〉,《臺灣日日新報》。1943年12月8日,2版。另補修(習)學校,為一種簡易的實業學校,入學資格為小、公學校畢業,修業年限為二年,得延長一年,日治後期為臺灣人於小、公學校畢業後重要的升學管道。
註20:間野峰,〈飛行場の概念(簡易飛行場を獻納せよ)〉,《臺灣時報》,5,1944,頁117-128。
註21:洪致文,〈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臺灣學研究》,12,2011,頁47。

 

民俗文物小常識

紅龜粿
紅龜粿
  龜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長壽吉祥的動物,紅色龜形模印的紅龜粿常用於祭拜天公與各神明聖誕慶典、年長者壽誕、生兒育女、滿月、度晬、成人禮及清明節掃墓時,並於事後將紅龜粿分送親朋好友,取龜壽綿延之意,顯示祈求長壽是常民最普遍的願望。
 

臺灣人‧臺灣事

第1位獲得全國民族藝術「民間彩繪類」薪傳獎的民間彩繪師潘麗水(1914.11.4-1995.4.8)
第1位獲得全國民族藝術「民間彩繪類」薪傳獎的民間彩繪師潘麗水(1914.11.4-1995.4.8)
  潘麗水,大正3(1914)年生於今臺南市。父潘春源是臺南府城知名的藝文人士,為無師自通的民間傳統畫師,人稱「科司」,工作之餘,除了和詩友唱和吟詩、研習音律之外,多在家中練習水墨畫作。潘氏自幼受父親影響,喜好繪畫。大正15(1926)年臺南公學校畢業後,跟隨父親學畫,父親為其取「雲山」之字號,同時,師承水墨畫師呂璧松初習炭精人物肖像畫,昭和6(1931)年以膠彩畫作品〈畫具〉入選第5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簡稱「臺展」)
淺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薪俸排行
淺談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薪俸排行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在1945年10月25日成立,於1947年5月16日改組,存在僅約一年半的時間,但仍在這段時間建立了龐大的政府組織。從留存下來的職員資料,光是正式體制內員工就超過3、4千人了,組織系統也包括民政、教育、農林、工礦、財政,還有調研機構等等,也網羅不少臺籍人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其中有大批的人事資料,包含人員的履歷、敘薪、任用資料等等,是一份了解戰後初期臺灣人事晉用的絕佳資料。近幾年,本館對此批檔案進行深入研究,彙整出各機關職員履歷,出版職員輯錄,目前已出版秘書處、民政處等,接下來預計出版衛生局、教育處、各級主管職員輯錄等工具書。

  俗語說公家機關鐵飯碗或是領死薪水,就是基於每個人的薪俸都依據法規制定分發,現行的公務人員俸給是從最高的800俸點(註1)到最基礎的160俸點之間,共有46等級,每級領多少都算得出來。此制度在1925年,汪精衛當國民政府主席時就實施了,當時把800做為常任文官的最高俸點,百年不變。最高到最低中間分成幾級,修改過許多次。本文所談的長官公署時期(1945-1947),俸點最高800俸點、最低55俸點,中間37個等級。比較不同的是,當年的800屬於「特任官」,而目前800俸點是簡任12~14職等,但在更之上還有「特任官」,屬於部長等級,五院院長、總統等又另成一格。簡言之,當年的次長級,為簡任一級680俸點,而在目前法規屬於簡任14職等800俸點。另外,當時上將轉任文官被視為特任官,至於中將就是簡任1級。


  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屬於特任官等級的,第一位是行政長官陳儀。陳儀1941年當到行政院秘書長,屬於特任官。第二位是徐道麟,1945年4月擔任行政院政務處處長,屬於特任官。徐是江蘇人,柏林大學法學博士。而徐拿到博士後,在中央政府曾任行政院參議、考試委員等,後於1945年4月擔任行政院政務處長,9月辭職轉入學界,受陳儀邀請來臺擔任顧問。1947年臺灣省政府成立後,魏道明擔任省主席,徐道麟擔任首任省府秘書長,但因與蔣介石觀念有所衝突,因此卸任後就不被採用,改在臺灣大學、東海大學等任教。另在各項統計資料都呈現公署時期還有第三位「特任待遇」的人員(註2),不過就目前所存的檔案資料都無法找到符合此項條件之人士,只能猜測是資源委員會請的外國顧問,或是被陳儀邀來擔任顧問職務的退休高階人士。

  當年的俸點中,特任官是800俸點,接下來的簡任1級變成680俸點,屬於此一階層的,在長官公署服務的就有嚴家淦、許壽裳、李擇一,其他兩位屬於資源委員會的事業單位。嚴家淦在1938年陳儀主政福建省政府時,擔任建設廳長、財政廳長等,1945年轉任戰時生產局的採辦處長。戰後受陳儀邀請到臺灣擔任交通處長,一躍成為長官公署中常任文官最高職級者。但公署早期人事較不穩定,嚴家淦也曾兼任秘書長(秘書處處長)、財政處處長等。公署改組後,嚴家淦擔任財政廳廳長,1963年擔任行政院長,1966-1972年擔任副總統兼行政院長,1972年連任副總統,1975年蔣總統過世後繼任總統到1978年。

  許壽裳為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曾任教育部參事、考選部專門委員、江西省教育廳長、北京女師、廣州中山大學、北平大學等教授,1946年7月起擔任臺灣省編譯館館長。因許壽裳留日時與陳儀熟識,也曾在陳儀主政的浙江省政府擔任參議。1947年編譯館裁撤後,許獲聘臺灣大學擔任中文系主任,不過隔年2月被殺害,至今仍被視為疑案。

  另一位簡任一級680俸點的李擇一,他是福州人,在日本留學時與陳儀相熟,國民政府檔案中有指派他與日本交涉的紀錄,並曾在陳儀主政的福建省政府擔任顧問,被稱為陳儀治閩時期的3位主要幕僚之一(註3)。

  接下來談簡任二級640俸點俱樂部的成員,民政處處長周一鶚、財政處處長張延哲、教育處處長趙迺傳、工礦處處長包可永、農林處處長趙連芳、法制委員會主任委員方學李、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夏濤聲、交通處處長任顯群,都是640俸點。而趙迺傳原本在教育處處長為640俸點,1946年1月核准改支680俸點,但在這之前就辭職回中國歸建立法委員一職(註4),由范壽康接任教育處長;范壽康來臺原為長官公署圖書館館長支領560俸點,接任教育處處長敘640俸點。

  至於簡任三級的600俸點俱樂部,還有警務處處長胡福相、會計處處長王肇嘉。副處長級,只有民政處副處長高良佐可以到此俸額(註5)。其他二級單位的「局」,包括貿易局長于百溪、糧食局長李連春(臺灣籍)、地政局局長王雍皞、衛生局局長經利彬、航務管理局局長徐祖藩,也都是簡任三級600俸點。

  長官公署600俸點俱樂部不限於機關首長,交通處所屬事業群亦有不少,如交通處高雄港務局局長林則彬敘薪達600俸點,林在戰時參與西南大後方的鐵路以及機場建設,之後也在公路局長任內開通中橫和北橫。交通處鐵路事業有3位600俸點級,分別是鐵路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清文、交通處鐵路管理委員會委員兼工務處處長李國鈞兩位也都是簡任3級600俸點,兩位是留學歐美名校,陳清文在二戰期間擔任西南運輸處處長,李國鈞曾在中國主持修築鐵路工程;交通處技正兼鐵路管理委員會總務處副處長沈鍾鈺,曾任交通部簡任技正兼總務處副處長,也是600俸點。公路局局長華壽嵩敘薪600俸點,他是由交通部材料司司長轉任。臺灣航業公司為交通處省營事業,總經理由交通處長任顯群兼任,副總經理沈華庭則是從民間轉任的,也是敘薪600俸點。

  與產業有關,經建類的首長也有幾位600俸點級,如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糖業試驗所所長盧守耕、臺灣省工業研究所所長陳華洲,3位都是學者出身,也擔任教授。同樣為省營事業群的臺灣水產公司總經理陳同白也是敘薪600俸點,財政的事業單位如臺灣土地銀行籌備處主任黃通支敘薪600俸點。

  教育人員部分,有臺灣省立法商學院(國立臺北大學前身)院長周憲文、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前身)院長李季谷敘薪達600俸點,臺灣省編譯館編纂姜琦曾擔任在上海的國立暨南大學校長等職,也是敘薪600俸點。

  另外俸點為600者,還有公署參議王德立,曾派駐日本主持賠償聯絡事宜;公署參議盛聘如,兼航運委員會委員、船運公司船務處處長;公署參事趙德馨,曾任國民政府主計處主計官兼歲計局副局長等。600俸點除了長官公署部分處長、三級單位局長、兩間省立高等教育校長等,其他多是與經建建設有關單位首長。

  長官公署高薪人士中,屬於臺灣籍的,以李連春(糧食局長)、游彌堅(臺北市長)600俸點為最高,其後有蔡繼琨(宣傳委員會委員,但他僅是祖籍在彰化,而非在臺灣出生長大)560俸點、黃朝琴(任臺北市長時)520俸點;劉清井(省立臺南醫院院長,後任長官公署衛生局副局長,無中國經驗)、宋斐如(教育處副處長)、黃仲圖(高雄市市長)等為490俸點、謝東閔(民政處副處長)為460俸點、連震東(長官公署參事)430俸點等。但以上臺籍高階人士,大多數具中國經驗。純臺籍人士部分,李連春、劉清井、劉明朝(註6)等在長官公署任官較高,改組成省政府後,就以游彌堅、杜聰明、陳啟清(皆省府委員)、李連春(糧食局長)敘薪600俸點較高。

  (本文改寫自筆者所寫〈淺談利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進行人事資料研究〉,收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職員輯錄(二)》一文,請有興趣的朋友可至書中參閱完整版。)

註釋:
註1:現行公務員的俸給是以「俸點」作為薪津的請領依據,從160俸點起算至800俸點,每個俸點換算成新臺幣又有不同階段的折算法。而在長官公署年代,這個數值稱為「俸別」,換算當年幣值是一俸點一元。為讓讀者較為清楚,此處統一用「俸點」稱之。

註2: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臺灣省統計要覽:民國三十五年全年情形特輯》(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
註3:另兩位是沈仲九和徐學禹,三位都曾由長官公署招聘為顧問一職。張炎憲等,《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臺北: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頁172-173。
註4:趙迺傳之前最高當到教育部主任秘書,也從1930年就開始擔任立法委員,不過當年立法委員不是特任官,只有立法院秘書長是特任官。
註5:高良佐的部分是周一鶚上簽呈表示,民政處所屬衛生、地政局長都可簡任三級(600),但民政處副處長只有簡任五級(520),相較之下太低,後葛敬恩代決評為簡任三級通過。「民政處副處長高良佐核薪案」(1946-03-07),〈民政處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303231088011。
註6;劉明朝是劉清井的堂哥,日治時期首位判任文官。雖然在1945年底被農林廳聘為專門委員,但劉於隔年一月就競選國大代表,或許沒有赴任。

   

館藏介紹

《臺灣全志.卷六國防志.軍事教育與訓練篇》
  國防志係本館與國防部合作纂修成果之一。係將1945年迄今,除部分內容因為牽涉國家安全有保密之需要而將時間限制在90年以前外,就有關國軍「軍事教育與訓練」和「軍事後勤與裝備」等相關事務,分2冊編纂為史籍。其中「軍事教育與訓練篇」,對國軍遷臺後之各級教育內容進行說明與介紹,並就各種班隊的成立與整編沿革進行記述,期藉此發揚國軍之光榮傳統,與強化國人對全民國防的認知。
2024年2月份編目上架圖書
  2024年2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計20種20冊、期刊計15種16冊,內容涵蓋本館近期蒐藏及採集入館書刊。書目詳見本館圖書資訊查詢系統 https://library.th.gov.tw/opac895/index.aspx
 

館務訊息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東部布農遷移與八通關越嶺古道的歷史故事殖民、反殖民與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源
原住民族專題系列講座:東部布農遷移與八通關越嶺古道的歷史故事殖民、反殖民與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起源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鄭文文、瘳學恆、詹梓陵、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