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102年度本館出版品促銷活動
  為加強本館出版品推廣與行銷,促進民眾對臺灣文獻史料之閱讀及研究,並提升國家資源之流通,依據政府出版品管理作業要點相關規定,於本(102)年7月1日至11月15日特舉辦歷年出版品年度促銷活動。
臺灣文獻講座「驚豔臺灣」
主題:驚豔臺灣
主講:莊淇銘教授
時間:102年7月17日(星期三)下午2-4時
地點:本館文物大樓1樓簡報室
(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臺灣書院史料文物特展巡迴展
展出日期:102年7月2日至9月28日(週一休館)
開幕記者會:102年7月12日上午11時
展出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一樓藝文空間(臺中市南區五權南路 100號,電話:04-22625100)
 

悅讀檔案

明治29年薛棠谷被捕事件
  日本統治臺灣的第一年年底迄隔年年初,亦即明治28(1895)年12月29日至明治29(1896)年1月中旬,北臺灣各地抗日軍並起,一時甚至有攻占臺北城的氣勢,逼使臺灣總督府發給府內非戰鬥人員槍枝,組成隊伍以應急變
 

民俗文物小常識

典藏文物介紹:客家看碗
典藏文物介紹:客家看碗
  本組客家看碗,除了展現精緻細膩的針藝,在色調、構圖、圖紋展現華麗古典之美,而在民俗內涵上,花與雞的圖案取材,呈現「花開富貴」、「錦上加官」的吉祥氣氛。
文公尺
文公尺
  魯班尺的尺面分為上下兩個部份,上半部為文公尺,下半部為丁蘭尺。文公尺因閩南語音,有寫成「門公尺」者。
 

臺灣人‧臺灣事

褫革廩生 東山再起-略記施菼受累與中舉
褫革廩生 東山再起-略記施菼受累與中舉
  光緒14(1888)年,彰化發生了因土地清丈不公的施九緞事件。事件始末,俱詳吳德功著《施案紀略》。此一事件,牽累多人,其中鹿港紳士無端受禍有兩位施姓業主,一是貢生施家珍,一是廩生施藻修,雙雙因案而革去功名。施家珍是日據名詩人施梅樵之父,在臺灣巡撫劉銘傳下令緝拿之後,到處躲藏因而病逝於外地,施藻修卻在事平之後,改名施菼,捐貲取得監生身分,再參加鄉試,考取光緒19(1893)年癸巳科舉人,在清代科舉史上,算得上是奇蹟,惟奇蹟的背後,仍有少為人知的曲折。

  鹿港洪月樵《寄鶴齋詩話》曾論列施梅樵、施菼,前者曾簡要論兩施得罪當道事,說是:
「友人施天鶴,字梅樵;自少負作才。其尊人名家珍,以廩生喜交當途起家後,以無心與彰化令李嘉棠相失,卒亦以此破家。初,李嘉棠附和劉省三中丞丈田加賦事,銳欲見功,致闔邑洶洶。……其後,李治愈嚴,而暴徒圍城,以施九緞為首名;李遂誣施家珍、施藻修為嗾反之人。中丞下嚴檄二施,越海亡命,易貌、變姓名。久而事稍寢,藻修改名施菼捐監,中癸巳舉人;而梅樵尊人流離逆旅以死。」
施家珍、施藻修兩人「越海亡命」,換句話說是逃離臺灣,應該是回到泉州原籍,流亡期間才能獲得充分接濟。

  施藻修的改名、納監及中式鄉試,頗具傳奇性。據《寄鶴齋詩話》記載,施藻修自少負才名,許多富家爭相提親,最後選擇與阮姓結婚。施藻修少年時,便才氣縱橫,門徒如雲,每年所獲束脩、廩餼甚豐。少年得志,而「性傲睨,不喜交長官」。因彰化知縣李嘉棠聚斂,曾在大庭廣眾,指斥其失;故李嘉棠恨之入骨,遂成為遭禍的導火線。

  避難期間,施藻修有感於清初著名學者韓慕廬(菼)也因受累而遭革衣衿故事,遂改名「菼」,字悅秋,也兼取《詩經》「毳衣如菼」之義。按《詩經》國風有「大車」章:「大車檻檻,毳衣如菼。」毛傳:「毳衣,大夫之服。菼,鵻也,蘆之初生者也。……服毳冕以決訟。鄭玄箋:「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國,而決男女之訟。」可知此一改名,除取同病相憐之意外,仍隱含有陳冤待雪的期待。

  施菼早以文才馳名,經過褫革功名的無妄之災,改名納監,仍積極參與科舉考試,終於在光緒19(1893)年癸已科福建鄉試揚眉吐氣,考取第14名舉人。臺灣的同榜舉人,另有彰化縣洪謙光、苗栗縣謝維岳、新竹縣李師曾、臺灣府林文欽等四人。考取舉人後的施菼仍回到鹿港定居。不料兩年後的乙未割臺之役,山河變色,迫使他走上籌防抗日之途。當光緒21(1895)年7月,日軍攻破苗栗之後,徐驤等義軍退守臺灣府治(今臺中)。比鄰的彰化為中路重鎮,乃由施菼、貢生吳德功、貢生吳景韓等設籌防局,以備抗敵。

  古人說:「大廈將傾非一木所能支」,況且書生談兵,倉卒之間,可能也是一籌莫展。思慟子的《臺海思慟錄》記當時情形說:
「時屯防統領鄭榮辭去,以署彰化縣羅樹勛、副將廖世英分領其軍。……儲銀僅七千餘兩,不敷一月之餉,急集紳士孝廉施菼、施仁思、侍衛許肇清、貢生吳景韓、吳德功等設籌餉項。……設籌防局,令施菼等駐局中籌款。諸紳尚踴躍從事,然杯水車薪,大有岌岌不敷之勢,而布置不能少疏也。」
可見籌防局的窘境,設局功能,籌銀大於籌防。7月9日,日軍繞道臘沙坑,攻入彰化縣城。施菼不得已也內渡而去,《寄鶴齋詩話》說:「當時建議抗敵諸君,如臺南許南英等、鹿港施仁思、施菼等,亦多堅守不移;至兵臨城下,始潔身內渡。」可作為他離開臺灣的註腳。

  施菼娶妻阮氏,當為今和美阮姓家族。日據初期,因岳母逝世,再度回到彰化,弔喪之外,訪友話舊,是最大收穫。他長鹿港名士洪棄生(洪月樵)12歲,洪形容說:「然平生殊愛才,長余十二歲,折輩行以訂交。」,兩人這次見面,傷心慘目,「大有城郭為墟、人物烏有之痛;然畏禍,不敢形之紙墨。」臨別,和韻四律,錄存詩話,云:
相逢一嘯海天秋,樽酒難消百斛愁;虎口餘生容我返,鯤身腥氣至今留。風琴雨管成春夢,犵鳥蠻花付醉眸。昔日衣冠知己在,此行端不算空游。
生成屈、賈好才華,跼促猿駒莫怨嗟!未許龍泉輕出匣,且探牛斗暫浮槎!田疇北處非長計,洪皓南歸是故家。旗鼓中原如有意,錦標待建赤城霞!
大名海外競推君,班馬香濃到處薰;眼有千秋排俗論,身經萬劫出奇文。詩情送我春江水,客路懷人日暮雲;吟篋肯同孤棹返,故園風景重榆枌?
一葉輕舟快往還,多勞親舊苦留攀;曾傳避地居東海,其奈移文畏北山!犬馬有心依故主,風塵何處覓仙寰!多慚擊楫中流去,欲把清談濟險艱。

  臺灣科舉史上,生員考取舉人大為不易,即使在保障名額的政策之下,仍是粥少僧多,很難出人頭地。施藻修才氣縱橫,「自經、史、百家皆淹通條貫,績學為一方最。少年制藝工王、尤體。」(洪棄生語)因此很早便取得廩生功名,不料文章憎命,科場並不如意。施九緞抗租案,使他褫革廩生,幾乎斷送前途。事件稍緩之後,改名施菼,捐納國子監生,竟然一舉成名,可能為清代臺灣僅見事例。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暨《別冊》45號出版發行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暨《別冊》45號已出版發行,歡迎喜好研究臺灣史與中國近代史的專家、學者、社會大眾參閱,本期季刊刊載【專題論文】3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3篇暨《別冊》刊載文章7篇。

  本期【專題論文】文稿〈帝國與殖民:1934年《臺中市史》與《山口縣史》兩書之書寫比較〉作者郭佳玲,藉由1930年代初期出版的《臺中市史》與《山口縣史》兩部書作比較探討,得知此二部書雖然在形式上是以「史」命名,但實質上不脫志書的纂修形式。其次,由纂修內容可看出,當時的臺中市與山口縣雖然同屬日本政府的治理之下,但《臺中市史》的纂修受臺灣總督府政策的影響十分明顯,即是在有利於殖民政府統治的基礎上,殖民地政治的取向濃厚;而《山口縣史》的纂修則是與當時日本國內的社會風氣有關,目的在激發出民眾的鄉土情懷。

  經本研究,得知雖然《臺中市史》的纂修亦有受到當時日本國內鄉土志教育研究運動風潮的影響,但在日本官方政治力的介入之下,造成《臺中市史》在編纂上不似《山口縣史》是以激發人民的鄉土情懷,以及提升人民向上精神為目的。因此纂修目的不同,可說是在日本治理下位於殖民地的臺灣與殖民母國日本在志書纂修上最大的差異。

  〈戒嚴時期臺灣廣播事業與頻道分配政策〉作者林志龍,以頻道分配政策為分析中心,檢視1949年之後的臺灣廣播事業發展。本文同時討論時代背景與威權控制對廣播產業生態的衝擊。經由早期西方廣播事業的發展經驗,討論國民黨接受廣播資源的宣傳功能、獨占性以及分配使用的觀念。但是國共對立以及國民黨的意識型態特性,使得資源的分配和使用出現極大的偏差,而且造成臺灣民間業者發展出競租活動。

  〈中華民國對沙烏地阿拉伯實施農業技術合作的過程與影響(1965-1971)〉作者陳思賢,首先介紹中華民國與沙國洽談農業技術合作的國際背景,以及兩國開啟農業技術合作的契機。再來是介紹駐沙農耕隊在沙國工作的情況。自1965至1969年間,共有兩任農耕隊隊員赴沙國工作,首要工作是尋找適合該國氣候環境的稻種,目的則是要在沙國建立一年兩穫制度,其中來自臺灣的臺中在來一號,相當適應沙國的氣候環境,但卻未受沙國人民喜愛,直至第二任農耕隊離開沙國之前,都沒有獲得適當的品種。

  因農耕隊尚未達到沙國的目標,兩國間的農技合作仍有發展空間,因而進入了續約協商階段,此際沙國提出非得要與中華民國進行農業技術合作的理由。另外,沙國在續約過程中,扮演著主導地位,並從中提出了不同的合作模式與要求。最後,介紹駐沙農耕隊在沙國工作的成效與特色,及他們對兩國間政治、外交上的影響。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探險須知─臺灣踏查經驗的傳承〉作者張素玢,本文爬梳探險、調查紀錄與相關文獻書籍,探究清初臺灣開港之後與日據初期「探險人士」在字裡行間留下的「探險須知」,使後人得以從各種型式的紀錄當中得到踏查經驗的傳承;時距從清代跨到日據初期,對象則有漢人、西方人士與日本人。作者的研究旨趣在瞭解各時代探險之士,在臺灣進行踏查的準備工作和基本訊息的掌握。從本文的研究可知,背景相異的探險人士在不同的時空下,各有其資訊和人脈網絡,以蒐集必要的資訊並獲得協助,探險者留下的文獻紀錄,不等程度地傳遞了具體心得和注意事項,這些「心得」或「須知」累積成探險知識系統的一環,後人從而得到踏查經驗的傳承。隨著時代變遷,臺灣交通條件改善,山區也有限度開放,「探險須知」遂逐漸轉化為「旅行指南」,踏查臺灣的性質已然不同。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對於「風水」的知識建構〉作者洪健榮,日據初期,臺灣總督府為能參照臺灣本土的特殊民情而設計一套有效的統治方針,於1901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擔任會長,聘請學者專家陸續在臺灣各地展開傳統風俗習慣的調查。該會第一部於1903、1906、1910年先後刊行的三回調查報告書中,對於臺灣民間墳墓的種類性質及其風水意涵、洗骨遷葬或相地改葬的民俗現象、地理師勘驗風水吉地的理論依據、民間仰賴風水師擇地營葬的情形、墳墓的外觀形制和營造方式、墳墓的管理權屬與侵害問題等,概有扼要的討論。

  〈二戰末期美軍轟炸下的恆春測候所氣象觀測〉作者洪致文,臺灣從日本時代初期開啟的現代氣象觀測,最早設立的五處測候所中,恆春便是其中之一,且有超過百年的觀測數據留存。然而,恆春測候所在二次大戰期間,卻曾遭受美軍轟炸而導致數據中斷。為了理解恆春的氣象觀測,在二戰最末期的1945年所經歷的過程,本研究以恆春氣象站所藏,由歷任所長或代理所長所執筆記錄的《恆春測候所沿革史》為基本架構,配合該站的手寫《氣象觀測原簿》,以及臺灣總督府與美軍的轟炸紀錄,互相比對拼湊出恆春測候所在轟炸陰影下的經過。

  恆春測候所在1945年時共遭遇三次主要的美軍轟炸,分別是3月6日、4月8日與5月26、27日。其中,3月6日的轟炸並未造成任何氣象紀錄的中斷,但4月8日的轟炸造成百葉箱內的觀測儀器嚴重受損,導致溫度觀測中斷,直到4月底才又重啟紀錄。至於5月下旬的轟炸,造成風力塔嚴重受損,風力相關的測報不得不中止,甚至促成測候所業務遷往五里亭(恆春飛行場處)繼續辦理之決定。在8月15日終戰後,雖然氣象觀測依然持續,但加藤所長於8月30日啟程前往臺北洽公,9月1日起到9月13日間恆春測候所的所有氣象觀測全部中斷,連不需要儀器的人工觀測項目也缺漏,是造成恆春氣象觀測史上一個無法彌補遺憾的主因。在加藤所長從臺北歸來後,短短一日將測候所業務從五里亭搬回原址,立刻重啟基本氣象觀測。恆春的氣象業務,在1946年1月1日起全部恢復正常,讓這段二戰末期轟炸陰影下的氣象觀測影響劃下句點。

  《臺灣文獻》季刊64卷2期目錄:
【專題論文】
帝國與殖民:1934年《臺中市史》與《山口縣史》兩書之書寫比較/郭佳玲
戒嚴時期臺灣廣播事業與頻道分配政策/林志龍
中華民國對沙烏地阿拉伯實施農業技術合作的過程與影響(1965-1971)/陳思賢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探險須知:臺灣踏查經驗的傳承/張素玢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對於「風水」的知識建構/洪健榮
二戰末期美軍轟炸下的恆春測候所氣象觀測/洪致文
《別冊》7篇文章,多屬重要歷史檔案與歷史珍貴史料,強調「歷史的.鄉土的.趣味的」,讀者透過短篇的文章,可以增進歷史的視野,其中還有探討文獻檔案,幫讀者解開歷史的迷霧。

  《臺灣文獻》別冊45號目錄:
檔案的故事:林獻堂與蔣渭水對霧社事件的看法/林明洲
談《西山雜誌》的鄭成功相關記載/鄭喜夫、魏永竹
曾作霖主稿《彰化縣志》與掌教藍田書院:兼談其籍貫問題/林文龍
石圍墻「揆一樓香油祀碑」/羅永昌
日治以來虎尾地區民間信仰/黃文榮
軍艦「廣丙號」曲折的歷史/陳文添
碧潭與碧潭吊橋/張家榮

  本期《臺灣文獻》季刊售價工本費200元,《別冊》隨刊附贈(單獨購買《別冊》定價40元)。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 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 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臺中市中山路6號(火車站旁)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另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書籍,地址:南投縣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洽詢。
 

館藏介紹

館藏介紹
本館圖書室典藏許多圖書文獻,將陸續分次進行介紹,以下列舉2本教育類圖書扼要介紹其內容,歡迎大眾來館瀏覽
圖書室編目上架圖書通報
  民國102年5月份編目上架之入館圖書計667冊,內容涵蓋近期本館蒐藏之志書、族譜、廟志及採集入館圖書。書目詳見【相關檔案】本館圖書室5月份編目上架入館圖書清單。圖書室目前藏書7萬餘冊,歡迎各界人士蒞館閱覽。
 

館務訊息

「102年暑期臺灣史研習營」錄取名單公告
「102年暑期臺灣史研習營」錄取名單公告
「從臺灣總督府時代看日本茶道」講座紀實
「從臺灣總督府時代看日本茶道」講座紀實
本館與檔案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
本館與檔案管理局簽訂合作協議
張鴻銘館長拜會國立臺中女中戴旭璋校長
張鴻銘館長拜會國立臺中女中戴旭璋校長
張鴻銘館長拜會外交部黃聯昇處長洽商書契複製本捐贈事宜
張鴻銘館長拜會外交部黃聯昇處長洽商書契複製本捐贈事宜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洪瑞豐 林志祥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