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悅讀檔案

日治初期大稻埕居民對檢疫之相關建議書
  日本政府統治臺灣之初,鑑於各種傳染病橫行,遂在防疫方法上採取嚴格的西式醫療方式,其中最令臺灣人詬病的便是強制隔離病患以防疫病蔓延,日人或在病院一隅設隔離病房,或租民宅充當隔離屋,強制將臺人病患送至隔離病房,方便隨時監控病情並對病患投藥治療
《臺茶輸出百年簡史》
  由於臺灣位屬亞熱帶地區,氣候溫暖潮濕,雨量充沛,加上地形、土質均適於茶葉栽種。最早於17世紀荷蘭統治臺灣時,已發現野生茶樹,此即清代文獻(如《諸羅縣誌》、《淡水廳誌》)中所謂的山茶,也由於其野生之故,並未作為飲用的茶葉,大多任其生長而已。想不到在之後的百餘年間,茶葉在臺灣產業經濟發展上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民俗文物小常識

「盂」與「盅」
「盂」與「盅」
  盂是用於盛裝水和液體的容器,略似圓盆的造形,口部收斂、寬圓腹、平底、有蓋或無蓋,蓋的表面上有紋飾,蓋之纽部常有造型。盂原本是古代社會的一種青銅器的名稱,飲食器具之一。
 

臺灣人‧臺灣事

林宗慶、張達修與坪子頂漢文研究會
林宗慶、張達修與坪子頂漢文研究會

  鹿谷鄉在清代有彬彬社組織,屬文社性質;日治初期再轉化為詩社。繼彬彬社之後,又有「青年吟會」的成立,時間在昭和3年(1928),當時張達修剛自新化學成歸里,乃應坪頂人士之聘,教授漢文,由莊耆林邦光、林宗慶、林有能等發起組織吟會,鼓舞莊中青年。青年吟會前後維持了3年,開過詩會20餘次,並全島徵詩4次。

  青年吟會,只是一般稱呼,正式的名稱應為「坪子頂青年團漢文研究會」,林宗慶是該會靈魂人物。林宗慶是鹿谷鄉坪子頂(秀峰村)人,清光緒12年(1886)出生。從事麻竹筍乾事業,大正6年(1917)與其兄長林有能及臺南的林仰高合夥,在林圯埔街(今竹山鎮竹山路)開設「順元行」,剛開始將本地盛產的麻竹筍乾銷往香港、廣州等地,再由該地貿易商轉銷日本的華僑餐館,以橫濱地區為主;後來日本進口商得知筍乾的原產地是臺灣後,乃直接向「順元行」洽商進口。

  為了拓展麻竹及竹筍產業,約昭和6年(1931),鹿谷庄地區的業者組成「鹿谷庄麻竹共用販賣人組合」,由邱進益出任組合長,林宗慶為副組合長,自成立後,委託販賣成績甚佳,以整個昭和7年度(1932)而言,全部營業額即多達6萬圓。昭和9年(1934)4月15日,林宗慶接任鹿谷庄產業組合長。10年(1935)6月16日,當選竹山筍出貨組合副組長,對鹿谷產業貢獻卓著。

  林宗慶從事貿易之餘,對於坪頂的漢文教育也極為重視,昭和3年(1928),他以坪子頂青年團的名義,組成「坪子頂漢文研究會」,聘請剛自臺南新化學成返鄉的名詩人張達修教授漢文,前後共有3年時間。為了詩學交流,研究會自昭和4年(1929),開始透過報紙,向島內詩壇徵詩,第1期詩題為「詩幟」,徵得400餘首作品;第2期再以「林圯」為題,繼續徵詩,全部獎品都由林宗慶提供。其他兩次徵詩,尚待查考。

  主講「坪子頂青年團漢文研究會」的張達修是傑出詩人,全臺知名。張達修,號篁川,鹿谷鄉車輄寮(廣興村)人,明治39年(1906)5月17日出生。青年時代,隨父親遷居竹山東埔臘(延平里)的醉草園,晚年定居臺中市。張達修生長在一個亦儒亦醫的傳統家庭,家學淵源。祖父張士衡(字子均),所學主要是傳統醫術方面,旁及風水堪輿,當然一般的蒙書及儒家典籍,也都有所涉獵。

  張達修的漢詩啟蒙,便得自祖父與父親。大正元年(1912),他就讀林圯埔公學校羌仔寮分教場,4年結業,入林圯埔公學校本校就讀,大正8年(1919),14歲,成為林圯埔公學校第14回卒業生。青少年時代的張達修,足跡不出鄉里,家中長輩的傳授,再加上彬彬社前輩指導,對於博學強記的他,猶未能滿足其求知慾,恰好鄉中能讀到1份《臺灣詩薈》,透過這份刊物,使他初步接觸到日治時期的臺灣詩壇,對其作品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尚在學習、摸索階段。

  內有家庭漢學啟蒙以及彬彬社長輩提攜指導,外有《臺灣詩薈》刊物的誘導,雖使張達修在漢詩方面突飛猛進,但局促一隅,不免有閉門造車之感;為了更進一步深造,他不得不離鄉背井,遠赴臺南新化,拜師前清廩生王則修三槐堂門下,學習詩文。張達修學成離開新化後,回到故鄉,開始了講學生涯。首先到坪子頂,在當時的坪子頂青年團主辦的漢文研究會教授漢文與詩學。昭和6年(1931),改應新高博惠會之聘,來到集集教學。主講該會前後2年。離開集集後,經王則修的推薦,於昭和8年(1933)東渡日本神戶,擔任神戶莊玉坡貿易商會秘書。

  不料莊玉坡經商失利,張達修乃於同年(1933)秋回到臺灣,次年,應徵入臺灣新聞社漢文部供職,主編漢文版,其中包括漢詩專欄。業餘時,並主編「詩報」。後往上海,從事文化工作。戰後回臺,歷任臺中女中教員、竹山初中校長,及高雄市政府、臺灣省政府農林廳、彰化縣政府秘書、彰化自來水廠廠長、民政廳秘書(兼任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委員)、兵役處專員等職。66年(1977)7月,屆齡退休,初期仍居中興新村,後來移住臺中。72年(1983)1月17日,與世長辭,享年78歲。著有《醉草園詩集》、《醉草園文集》等行世。
 

新書出版

《臺灣印象 百年印記 特展專輯》
發行人:林金田、邵東亮
執行編輯:黃宏森、林承彬
展件提供:游振傑
出版單位: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中縣民俗文物協會
定價:350元
發行日期:99年6月
展售處:國家書店松江門市、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
   

館務訊息

「臺灣之美-趙宗冠邀請展」志工導覽研習
「臺灣之美-趙宗冠邀請展」志工導覽研習
文獻講座-「我喜愛的書和電影」
文獻講座-「我喜愛的書和電影」
「東臺灣歷史與原住民文化研習營」
「東臺灣歷史與原住民文化研習營」
「臺灣之美-趙宗冠邀請展」7月25日開幕典禮
「臺灣之美-趙宗冠邀請展」7月25日開幕典禮
「走過風雨-島嶼人民共同記憶」百年颱風史料特展專題演講
「走過風雨-島嶼人民共同記憶」百年颱風史料特展專題演講
本館受贈《日治時期台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與圖文集》
本館受贈《日治時期台灣官辦美展(1927-1943)圖錄與圖文集》
中國北京市公園綠地協會參訪團蒞館參訪
中國北京市公園綠地協會參訪團蒞館參訪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檔案館參訪團蒞館參訪
中國江蘇省揚州市檔案館參訪團蒞館參訪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歐素瑛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陳惠芳 編輯小組:李西勳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黃啟泰 蔣美貞 謝東勝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