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客家專題系列講座:六堆邊緣夾縫的生存之道: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社群
專題名稱:六堆邊緣夾縫的生存之道:屏東市頭分埔北客社群
主講人:洪馨蘭(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時間:2022年11月17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屏東市在20世紀上半葉因其商業與軍事功能之發展,成為南臺灣重要的人口移入區。不僅周邊閩方言群以地主之姿獲得政商優勢位置,島內其他農業地區擠壓出來的外移人口,也成為屏東市多元文化的多支發展,包括接鄰於東側的傳統六堆客以及濁水溪以北的「北客群」。在屏東市的北客群以自由移民的方式,聚集於萬年溪畔,其中較不為人所知的即是本次演講的聚落——頭分埔。缺乏文獻記載的頭分埔,庄頭廟萬福宮創建於20世紀中葉,香火鼎盛,從中可以看到入墾北客位於屏東市與六堆社會邊雙重邊緣的夾縫區位,卻展現無比高度的社會適應能動性,包括吸納來自傳統平埔部落區帶來的神明、客籍成為服事神明的乩童並積極請神降壇服務村民、集結閩方言群的資金以及地方政治勢力,共構成頭分埔村莊核心。透過這個核心的運籌帷幄,該地北客持續保有著其入墾時之記憶與傳說,包括墓塚與竹林以及和東興巷北客群的關係,並逐漸形成新的「屏東客家人」認同。

  歡迎有興趣者蒞臨參加,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相關報名方式,請逕上國史館網站查詢。
https://www.drnh.gov.tw/p/423-1003-329.php?Lang=zh-tw

 

悅讀檔案

日治初期臺灣與海外之氣象資訊交流
  距離明治28(1895)年6月2日清朝代表李經方正式交接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才3個多月,日本外務省就在9月30日收到駐日英國公使的書函,請求比照清朝時期往例提供臺灣各主要商港(基隆、淡水、安平、打狗)加上澎湖島的氣象觀測報告(氣壓報告、雨量、氣溫、風向及風力等)給香港氣象臺(註1)。這是因為在清朝時期,臺灣各港口及中國沿岸的商港,其海關都由英國實質掌握(註2),氣象資訊的交換提供也是由各稅關的氣象觀測站執行,並無阻礙。但是在臺灣成為日本領土後,情形就改變了,臺灣的稅關不再是英國掌握,要獲得最新的氣象報告必須跟日本政府接洽。

  這件涉外工作,在公文往返上相當繁複,順序上是日本外務大臣將英國公使照會之公文,經由在日本之臺灣事務局轉交臺灣總督府辦理,總督府便發文詢問關稅課長及澎湖島司,請他們回復。然後再將結果回報給臺灣事務局,臺灣事務局再回復外務大臣,由外務大臣回復英國公使。這中間還有淡水稅關與總督府內通信部的海事課與電信課,有關電報費用負擔之討論,最後決定全部費用由總督府負擔。

  「有關提供給香港氣象臺的辦理情形」
  總督府詢問調查的結果,只有淡水港能夠以電報提供每日及每月的氣象報告給香港氣象臺。其他港口因戰亂後缺乏配置觀測必要之器具,而無法提供氣象報告。在澎湖島方面,澎湖島司宮內盛高函覆總督府表示,當時澎湖列島只有漁翁島(今西嶼)燈臺,隸屬於日本海軍佐世保鎮守府的臨時水雷敷設部設有觀測氣象的器具,但是因為澎湖本島與漁翁島間沒有架設電線電纜,而無法每日以電報回復當天的氣象報告,只能提供彙整的每月氣象報告。

  總督府民政局長就以上述的結果函覆臺灣事務局,並同時發函淡水稅關長,以電報傳達每日兩次的淡水港氣象觀測報告及每個月彙整氣象報告給香港氣象臺。民政局長也發函給海軍局長,請其命令駐在漁翁島燈臺的水雷敷設部每個月彙整氣象報告送給香港氣象臺(註3)。

  「有關提供給徐家匯法國氣象臺的辦理情形」
  另一方面,同年11月法國公使也轉達希望能夠有臺灣各地稅關加上澎湖島的氣象報告,每天兩次送給在上海徐家匯的法國氣象臺。總督府也在12月10日就函覆臺灣事務局,表示將比照給香港氣象臺模式提供資料給徐家匯氣象臺(註4)。但是不知道公文往返哪裡出了差錯,徐家匯氣象臺一直沒有收到需要的每天兩次的電報通知的氣象報告,而是每個月的彙報。從檔案資料看到外務大臣及臺灣事務局不斷函轉法國方面的請求(請參考註5、註6),直到1896年6月拓殖務省接替臺灣事務局的職務,追問總督府是哪裡的聯絡出問題,8月才確認要由淡水稅關每日兩次發電報提供氣象報告給徐家匯氣象臺(註7)。後因臺北測候所隨即在8月11日開始運行,相關氣象報告交換的機制也逐步建立,淡水稅關每日兩次發電報要同時發給臺北測候所及徐家匯氣象臺。

  「臺灣各地測候所成立後對外氣象報告交換情形」
  在這之前總督府就已經積極在籌劃要在臺灣各地建置氣象測候所以取代稅關內的觀測站,1896年依府令第21號規劃在臺北、臺中、臺南、恆春及澎湖島等5處設置測候所。同年8月22日總督回報給拓殖務省的公文中便提到,之後就規劃臺北測候所與香港氣象臺及徐家匯氣象臺3者相互間的氣象電報交換,具體的作業細節就由該3者協議。(註8)其實該3者所交流的並不止於這3個地方的氣象報告,臺北測候所提供的是彙整臺灣5個測候所的氣象觀測資訊,而香港氣象臺所提供的資訊包括馬尼拉、廈門、福州附近尖石島及香港本地。由於海上貿易,船舶航行在當時臺灣海峽已經非常頻繁,加上太平洋常有季節性的颱風或是暴風雨,每天的氣象觀測報告攸關船舶航行安全。如同當時的臺北測候所所長近藤久次郎所言,臺灣島與中國沿岸的氣象事業唇齒相依,若是能充分調查,將能使東亞的氣象觀測效能更加齊備(註9)。

  最後在1897年3月協議結果如下:
  臺北測候所每天3次發送給香港觀象臺
    上午10點 臺北測候所之觀測
    下午1點 本島各測候所之觀測
    下午9點 本島各測候所之觀測
  香港觀象臺每天2次發送給臺北測候所
    每日上午10點發送有關當天上午9點福州附近尖石島及廈門的觀測報
    告及上午10點香港及馬尼拉的觀測報告
    每日下午4點發送有關當天下午3點福州附近尖石島及廈門的觀測報
    告及下午4點香港及馬尼拉的觀測報告
  臺北測候所每天1次發送給徐家匯氣象臺
    前一天下午1點及9點及當天上午5點彙整本島各測候所的觀測報告
  徐家匯氣象臺每天2次發送給臺北測候所
    上午10點及下午1點徐家匯氣象臺的觀測


至於有關暴風警報的電報,就如前述方式在臺北測候所與兩臺間相互即時交換。



備註:
註1:「香港氣象台ヘ氣象報告ノ件」(1895-12-18),〈明治二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二十八卷教育及學術交通土木及工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39018,頁144。
註2 :〈日治初期淡水稅關之接管〉,2022年9月22日,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https://www.facebook.com/twhistorica/posts/pfbid0oNYoDDvjQvizTP8HUCz7W6PjFT
6FvX4XG1kDp121tYmTiDWkBiZznysXdwbM8oWI,瀏覽日期: 2022年10月14日。
註3:同註1,頁147、148。
註4:「佛國氣象臺ト氣象交換ニ關スル件、同上ニ關シ臺灣事務局總裁ヘ申進、同上回答及海軍局并關稅課長ヘ照會、同上電報無料交換方拓殖務大臣ヘ稟議、同上交換方法報告」(1897-11-27),〈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甲種永久保存第二十五卷交通土木及工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45018,頁107。
註5:「ジカウエ-氣象臺氣象報告ノ件」(1896-03-19),〈明治二十八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二十八卷教育及學術交通土木及工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39019,頁155。及註4,頁104。
註6:「佛國公使ノ請求ニ係ル徐家匯氣象臺ヘ電報タ告ノ件」(1896-08-16),〈明治二十九年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乙種永久保存第三十一卷交通土木工事〉,《臺灣總督府檔案.總督府公文類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101028,頁244。
註7:同註6,頁274。
註8:同註4,頁109。
註9:同註4,頁120。
 

民俗文物小常識

蚩尾
蚩尾
  蚩尾即螭吻、鴟尾,為早期閩南式寺廟屋頂上重要的辟邪物。明代周祈《名義考》記載:「《菽園雜記》:螭吻形似獸,立於屋角上,又云螭吻似龍,鰲魚亦似龍,皆立於屋上者。今殿庭曰吻,衙舍曰獸頭,皆蚩也。殿庭為龍形,衙設為獸形,或為魚形,以別於宮殿,皆以意為之,非其本則然也。」因此為了有別於北方式宮殿建築上的螭吻,故將民間這類「龍頭魚身」的螭吻稱為蚩尾。

  閩南式寺廟中所見的蚩尾,其造型在清代前維持著龍頭魚身且尾部上揚的型態,呈現如神話中蚩尾高翹尾部以噴浪降雨的傳說。清代中葉,蚩尾型態逐漸變化,魚身上的魚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向四方伸展的龍爪,後蚩尾龍身高翹的尾部下移,成為四爪著地的行龍造型,後搭配中脊正中的寶珠、寶塔、三仙等,成為現今雙龍搶珠、雙龍護塔和雙龍朝三仙等常見的辟邪裝飾。
 

臺灣人‧臺灣事

1946年所提有關廢除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議
1946年所提有關廢除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議
中華民國的國民參政會組織,是在1938年4月時,因應抗戰期間全民一致抗日成立的諮詢單位,因此容納各個黨派,以汪精衛為國民參政會議長,共200位參政員,而毛澤東、周恩來的妻子鄧穎超、王明、博古、董必武等7位中國共產黨元老級人物也列名其中(註1),但並沒有審查預算、立法等權利,國民政府對會上通過的議案也沒有強制執行的壓力,僅是元老院顧問團的過渡性組織。1948年3月,制憲國民大會召開後,國民參政會解散。
 

新書出版

《杏壇生涯:黃秀政口述訪談紀錄》
書名:《杏壇生涯:黃秀政口述訪談紀錄》
受訪人:黃秀政
採訪/記錄:蕭碧珍/楊絲羽
出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ISBN:978-626-7119-61-7
定價:新臺幣420元
內容簡介:

  黃秀政教授為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擔任該校文學院院長等職,研究領域包含臺灣史、方志學等。本書為黃秀政教授口述訪談紀錄,共分十一章,分別為黃秀政教授出生與國校/初中階段(1944-1960)、省立嘉義師範與實習/服務時期(1960-1966)、大學與實習/服役時期(1966-1973)、從碩士班到博士班時期(1973-1987)、興大歷史學系主任時期(1987-1993)、興大主任秘書/臺中夜間部主任時期(1993-1998)、興大專任教授時期(1998-2001)、興大文學院院長時期(2001-2004)、興大院長卸任之後時期(2004-2009)、興大教授退休之後時期(2009─)、斷弦餘生(2019─)與附錄等,以黃秀政教授人生各階段與職務的轉變進行劃分。黃秀政教授不僅僅在學術與教育場域盡己所能、無私奉獻,更無畏艱難,為中學臺灣歷史教育奠定基礎,並為地方史留下豐富的志書。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電話:02-25180207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地址:臺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電話:04-22260330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洽詢。
《臺灣文獻》季刊73卷第3期
書名:《臺灣文獻》季刊73卷第3期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出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ISSN:1016-457X
GPN:2003800013
定價:新臺幣300元
內容簡介:

  《臺灣文獻》季刊73卷第3期已發行,本期邀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兼任臺南學研究中心主任戴文鋒策劃「臺南研究專輯」,計有【研究論文】5篇、【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1篇,從清代臺南官員興建的觀光遊憩空間,探討日治時期以開元寺為中心的觀光規畫,同時期發展地方特產點心「新港飴」的討論。再提到1895年促成臺南未流血開城的巴克禮與乃木希典會談地點考證,與噍吧哖事件有關的西來庵產出的鸞書經文考據。田野調查則是現存的清代神道碑,其中臺南就有4座。另外兩篇口述歷史,一篇是曾經歷護國丸事故的盧金水先生,一篇是與前營建署張隆盛署長談國家公園成立。歡迎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專家、學者及學生參研。

目錄:
【臺南研究專輯】
臺南研究專輯導讀……………….戴文鋒

【研究論文】
清代前期臺灣府城的官署園林及遊憩空間之創建………….蔡承豪
日治時期臺南開元寺作為觀光地景之空間與文化分析….王怡茹
和平之約:巴克禮與乃木希典會談歷史場域考….戴文鋒、曾國棟
1910年代臺南西來庵鸞書《警心篇》探析…………李建德
日治時期臺南州地方特產的創生及其歷史意義:以新港飴為例…陳靜寬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臺灣清代神道碑之踏查與史料價值…………………羅永昌

【田野調查與史料介紹】
狂飆青春:盧金水先生訪問紀錄..................................... 陳柏棕
策劃二十世紀臺灣國家公園之設置與省思:張隆盛口述訪談......曾華璧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電話: 02-25180207
https://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地址:臺中市中山路6號,電話:04-22260330
https://www.wunanbooks.com.tw
※另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各類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1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讀者洽購。
《臺灣地名辭書 卷廿三 高雄市》
書 名:《臺灣地名辭書 卷廿三 高雄市》
出 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定 價:新臺幣650元
ISBN:9786267119594
GPN:1011101097
 

館藏介紹

《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選舉罷免篇》
書名:《臺灣全志‧卷四政治志‧選舉罷免篇》
著者:江大樹、陳仁海
出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
定價:新臺幣190元
簡介:

  本篇所論述的重點,雖然是臺灣政治全史中的選舉罷免,但著者不僅單純對於這些選舉給予靜態的描述;除了選舉類型與選舉結果外,也試圖透過學理來闡述各次選舉對政治體系所造成的影響。簡而言之,著者希望能將選舉視為一種實踐民主的工具。本篇的要義即在回顧臺灣過去50多年的歷次選舉,而基調則是將選舉視為實踐民主的基礎工具。

展售處:
※國家書店松江門市。地址:臺北市松江路209號1樓,電話:02-25180207。
http://www.govbooks.com.tw
※五南文化廣場臺中總店。地址:臺中市中區中山路6號,電話:04-22260330。
http://www.wunanbooks.com.tw
※本館史蹟大樓1樓販賣部,亦可購得本館出版之書籍,地址: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光明一路256號,電話:049-2316881轉168,歡迎洽詢。

2022年9月份編目上架圖書
  2022年9月份編目上架之圖書計16種16冊、期刊計18種18冊,內容涵蓋本館近期蒐藏及採集入館書刊。
《淡水廳志》雕版-卷九
  《淡水廳志》成書於同治10(1871)年,前後40年歷經至少3次修志,全書有16卷,雕版多為雙面雕刻,約273片,本館典藏數量高達220片之多,為臺灣少見的清代方志版片。
 

館務訊息

臺灣文獻講座回顧:「戰後臺灣人權史概述:電影中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臺灣文獻講座回顧:「戰後臺灣人權史概述:電影中的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
2022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頒獎典禮
2022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頒獎典禮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發 行 人張鴻銘
行政指導黃宏森
總 編 輯林明洲
執行編輯楊絲羽
編輯小組劉仁翔、謝東勝、詹梓陵、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