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2010年臺灣文獻假日市集暨臺灣囝仔講古比賽」
時間:99年11月20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3時
地點:臺灣歷史文化園區廣場(本館)

 本館為活絡臺灣歷史文化園區教育推廣功能,融合在地風情,帶動文化觀光產業效能,特邀請各縣市民俗文物團體、人文生態學習策略聯盟單位、農會產銷部、在地特色產業業者、環保推廣及衛教單位等設攤,提供臺灣民俗文物展示交流、童玩DIY、產品品嚐促銷、資源回收兌換、衛教宣導等活動
「2010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研討會」
  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及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為推動兩岸檔案學術與管理之研究、發展,訂於本(99)年11月2、3日(星期二、三),假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二樓第一會議室舉辦「2010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研討會」
 

悅讀檔案

明治30年(1897)1月律令第2號「臺灣鴉片令」之制定
  鴉片,日文寫為「阿片」。據王世慶〈日據初期臺灣之降筆會與戒烟運動〉文首所引,鴉片似在明末清初已從爪哇傳入臺灣,「康熙末年,臺灣已有專設之鴉片館,土人群聚吸之,索值數倍於常煙」(《臺海使槎錄》卷二〈赤嵌筆談〉「習俗」)。而日本治臺後,「鴉片問題」自始即是備受矚目的課題。當初日本內外朝野輿論,大都傾向採取嚴禁態度。惟臺灣總督府當局卻認為臺民久習鴉片,惡習根深蒂固,很難於一朝一夕間禁絕
《文藝臺灣》
  昭和12年(1937)7月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當局顧及長期戰爭下經濟體制及動員需求,昭和13年(1938)發布「國家總動員法」,於臺灣施行「皇民化運動」,希望透過改造臺灣人民的社會、宗教、教育等層面,以達到「皇國臣民化」之目的。在禁止報紙漢文欄及諸多政治壓迫下,使得臺灣文學的創作幾近消失。
 

民俗文物小常識

菜剉
菜剉
  菜剉幾乎是早期所有家庭廚房的必要工具,至今仍有不少家裡還有這種調理烹飪的器具,只是材料由木板製改用塑膠製而已。菜剉用於廚房時,其功用是把果蔬切剉成條絲,做為煮飯的配料或煮菜調理。而舊日農家庶民常用菜剉把蘿蔔、甘薯、樹薯、瓜類等剉刨成簽,是非常實用之工具。所剉刨之簽,可曬乾做為人吃之備糧,亦可做餵養禽畜之飼料。
鼎擦
鼎擦
  鼎擦是早期民間用來刷洗炒菜鍋、鐵鍋的工具,以長條形的竹片為材料,以藤條將成束的長竹片捆起來,然後有箍環用來箍緊握把之位置,以便於以手握住握把。鼎擦的頂端綁住一個掛鉤,平時若鼎擦收起來不用時,可將之懸掛保持乾爽。 鼎擦設計有另一項重要的特色是,當需要刷洗熱鍋時,長條形的竹片可保護手不會被鐵鍋內的熱水燙傷,去除油垢與殘渣等積存物。
 

臺灣人‧臺灣事

霧峰林家與「一新會」
霧峰林家與「一新會」

  霧峰林家發跡於阿罩霧(今臺中縣霧峰鄉),自19世紀中期以來協助平定太平天國、戴潮春事件並參與中法戰爭,軍功顯赫,再加上投資土地開發、產業經營,都在清代取得重要的政經地位。其次,林獻堂於日治時期長期領導臺灣民族運動,同時,突破日人差別待遇的教育藩籬,號召中部士紳共同創辦臺中中學校,使霧峰林家在臺灣開發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日治時期與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並列為「臺灣五大家族」。

  林獻堂之長公子林攀龍英國留學歸國後,有感於提昇社會文化氣息的重要,於昭和7年(1932)2月24日於萊園成立「霧峰一新會」,以培植漢文學,期促農村文化發展,廣佈自治精神,以清新之氣再造臺灣為主旨。「一新會」採委員制,有委員30人,由委員互選林攀龍擔任委員長,下設調查、衛生、社會、學藝、體育、產業、庶務、財務等8部;另由長輩林獻堂、蔡培火、林其賢等擔任顧問。昭和8年(1933)5月15日開辦以漢學研究為主的「一新義塾」,由當時漢學泰斗鹿港莊嵩(太岳)主講,莊嵩亦為櫟社一員。「一新義塾」非傳統義塾,奉行「宏揚漢學,鼓吹中興,並倡導社會改革」的教學理念,進行本土文化內涵的充實與改造。明台高級中學(前萊園中學)爲紀念「一新義塾」的文化傳統,以開辦的5月15日為校慶日。

  最近本館爲籌辦「百年風華-臺灣五大家族特展」,徵集了「霧峰一新會」的資料,從展件中感受到當時的知識菁英積極追求文化建設的用心,如一新會創立週年慶順序單(如圖1、2),說明當時即有音樂演劇會、書畫展覽會、講演會、辯論會等活動,除此之外,平時也辦理學生懇親會、運動會、婦人親睦會、象棋研究會、婦人懇親會、夏季講習會,並參與慈善活動。在《林獻堂傳》中敘述林獻堂在昭和10年(1935)4月21日臺灣中部大地震,親率「一新會」成員載運物資到災區清水、大甲、外埔、大安等地發放。「一新會」也有自己的會旗、會歌,會歌係由蔡培火作詞作曲(如圖3),歌詞清楚的強調社會要進步,需從教育著手,社會要達到幸福境界,需要大家一起來做,猶如大樹根深入土地,再大的風雨也刮不倒,在在顯現愛國愛鄉愛民之情懷及堅定改革的決心,歌詞如下:
1.
    霧峰地土好 灌沃亦週到
    豪華非所重 重在氣節高
    進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
    大樹根底在 風雨掃不倒
2.
    庄內土地井 冥日在湧泉
    來源既然深 清新不變換
    願咱眾兄姐 仔細檢點看
    生活若合理 親像日上山
3.
    台灣美麗島 天生好圖畫
    到處大城壁 因何總傾頹
    公事請關心 祖業免荒廢
    結成倡日新 霧峰一新會

  「會旗」(如圖4),為藍地三角形中一紅心,故「一新會」又稱為「一心會」。

  臺灣長期在殖民統治下,為了保存固有的傳統文化,各界無不透過各種管道傳播,其中以「書房」最為普遍,因此,「一新會」由霧峰林家創立更具時代意義。
 

新書出版

《臺灣文獻》第61卷2期暨《別冊》第33號
  本館《臺灣文獻》第61卷2期暨《別冊》第33號已出版發行,歡迎到本館網站閱覽電子書。本期論文18篇,其中「臺灣傳統手工業」專輯15篇,一般論述3篇;《別冊》文章7篇。
   

館務訊息

中國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參訪團蒞館參訪
中國浙江省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參訪團蒞館參訪
臺灣文獻講座-「在臺灣說抗戰─抗戰是誰打的?」
臺灣文獻講座-「在臺灣說抗戰─抗戰是誰打的?」
臺灣文獻講座-「霧社事件80年回顧」演講
臺灣文獻講座-「霧社事件80年回顧」演講
99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頒獎
99年「獎勵出版文獻書刊暨推廣文獻研究」頒獎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林金田 行 政 指 導:歐素瑛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謝東勝 編 輯 小 組:李西勳 陳惠芳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黃啟泰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