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99年「志書纂修研習班」
  本館原訂於99年6月9日至11日舉辦之「志書纂修研習班」,因適逢各縣市舉辦基層選舉事務,研習日期調整為99年8月2日至4日舉行。
《文獻人生-洪敏麟先生訪問紀錄》乙書新書發表會
  時間:99年6月12日(星期六)09:30~12:30
  地點:臺中市文化中心一樓大廳(臺中市英才路600號)
 

悅讀檔案

臺中青果運銷合作社與縣農會財產糾紛
  民國35年4月24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依據「農業法」與「合作社法」將農業會劃分為農會與合作社,合作社經辦信用和供銷業務,農會負責農業推廣業務。民國35年10月1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代電合作社與農會財產劃分原則,「關於兩者財產之劃分,以原屬農會(舊農業會)前身之農會之財產歸農會,原屬合作社(各種組合)之財產歸合作社為原則。」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 調查經濟資料報告》
  臺灣納入帝國版圖已邁入第七年,島內各項經營逐漸就緒,運輸交通設備亦日漸進步,今日已進入需確立法律制度、提振殖產興業,講求法治、經濟大計的時機了。
 

民俗文物小常識

木飯斗
木飯斗
  早期飯斗的形狀大都是圓形,也有大肚或上寬下瘦形,甚至有兩邊各自凸出,而上下窄的形狀。飯斗使用的材料以杉木為主,其原因是除了價廉,重要的是重量輕無木材香味,可保飯香,且久不變形、不腐
飯甑
飯甑
  過去客家人煮飯有一種用具叫做「飯甑」,古早時期是陶製的,後來才用木材做成,像個圓形木桶,桶底是有蒸孔的木板,桶上面有圓木板的蓋子,桶側面有兩個木質的手握處。
 

臺灣人‧臺灣事

中興新村園林之美
中興新村園林之美
  據省農林廳前副廳長趙元桂回憶指出:民國45年省府疏遷到臺中縣霧峰及南投後,分別成立「光復新村」與「中興新村」。由於當時無宿舍配住,就由各廳處出面在霧峰中正路附近及草屯租民房以供員工暫時棲身。當時辦公設施與電信設備相當落後,尤其是日常用品,皆需到草屯或臺中採購。筆者調查當時中興新村郊野,多為農田,本來種植甘蔗、地瓜、鳳梨等雜作與果園。由於辦公與建築廳舍同時進行,故建材堆疊,施工單位重型車輛每天川流不息的工地,烈日造成沙塵漫天,下雨則泥濘不堪,委實十分不便。由於大家都來自鄉下,開始在庭院,進行植栽及綠美化工作,據耆老說:省府公務員公餘多耗於佈置庭園,玩花拈草,享受庭園之樂。堅持清貧生活滋味,獨對中興淒美月色,懸掛牆角,使他們對住屋土地,有一份較深的眷戀。

  據《綠情懷舊》載:「當時除一般房舍建築,與周邊建築的用途之外,有關綠化環境是由疏遷委員會綠化小組規劃,此一綠化小組是由農林廳負責。疏遷結束後,環境綠化之經常工作,便由公管處第二課綠化小組掌理」。據公管處統計:中興新村所栽植本土與外來之樹種,共計6萬餘株,其中各道路都有其特定行道樹,如省府路旁栽植大王椰子、細葉欖仁、樟樹;光華路原本種植鳳凰木,但因落葉過多,經常清理費工。於民國55年後,改植樟樹,一直延伸到光榮北路、東路都是栽植樟樹。光華2、3、4路以及4路1、2街都是栽植龍眼;5路栽植印度紫檀,原先非常茂盛漂亮,但因枝椏生長過高,易遭強風折斷,落葉亦多,因此現在已無過去之景觀,許多地方已經改植芒果樹。但是在光榮里的光榮南路所植的印度紫檀,卻長得非常茂盛,由於印度紫檀是一種陽性樹種,易於老化。光榮里的印度紫檀曾經剪裁枝幹,使其得以更新枝椏,重新生長。光華6路也是栽種龍眼與銀樺;光華7路(在光華路至環山路中興醫院之間)中間分隔島栽植小葉欖仁樹。

  筆者有幸住中興40載,每天仰望、穿過綠影微風波心,那樣於群樹下,捕光的手,在多年的記憶裏,光線的柔麗,依然蕩漾在幽藍樹林,孤凜不染塵世風霜,企圖透過文字畫面,傳達我的感受,尤其夏季雨歇,伴著細細蟬鳴,一路走在大葉桃花心木撐起的天空,中興光榮東路,讓我們回到生命中最單純色澤。

  自中興郵局到中興高中一段,栽植大葉桃花心木;光華公園附近栽植鳳凰木;中正路口植有樟樹與銀樺;光榮北路亦栽植樟樹;光榮北路1、2、3街栽植芒果;光榮北路4街栽植白千層;光榮北路5街栽植芒果;光榮南路栽植印度紫檀與芒果;光榮東路栽植桃花心木。光榮東路1街栽植白千層;光榮東路2街栽植樟樹;光榮西路1街栽植芒果;環山路本來栽植白千層後來改植芒果;中興會堂後植銀樺、羊蹄甲;光明路靠近衛生處栽植樟樹;光明1路栽植芒果、黑板樹;光明1、2、3、4、5路栽植芒果。中正路原本植鳳凰木後來改植菩提樹。每一條路都有獨特樹種,分段栽植,從樹種便可辨識是到了哪條路。此外,每個里都有公園與綠地,臺灣省政府前面光華路前端的草坪,即是光華里的綠地,假日有許多民眾到此處休閒,放風箏、吹氣球,追逐白雲天空。另如環山路防護團前面的綠地,光華4路靠近光華2路二街口,有一處三角綠地以及光華公園(又稱兒童公園),都是光華里的綠地。光榮里的長春公園所在,原本是一個深坑窪地,從民國47年以來所有本村的廢土石與垃圾都傾倒於該處,經過十餘年,終於填平;民國66年,改建為長春公園。光明里在光明2路有光明公園,光明路東側的植物園,現由公管處列管,事實上植物的範圍太廣泛,而該處栽植以林木為主體,稱為林木標本園。當初公管處協調農林廳會同林務局與林業實驗所共同規劃,於民國63年6月完成。該園蒐集之樹種來自恒春林業實驗所的熱帶植物園,與全省林區苗圃,共83科333種,惟因其後屢遭風災損毀,直到民國82年由公管處委託專家鑒定僅存108種。此處不僅是一個休閒的佳景,也是林業教育的理想場所。

  再者本村有兩株古樹,其中一株約有300年樹齡的茄苳樹,位於環山路中興醫院急診大樓的右前方。民國44年嚴主席家淦曾偕同謝東閔秘書長在此樹下休息,討論省府疏遷事宜。如今精省後,男宿舍松園(一、二、三、四)宿舍、餐廳,已形同空城,人影渺茫,宛如唐朝詩人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切姣好面貌已成明日黃花。以前此處還有欄杆和解說牌,但近年已被拆除,頗為遺憾。第二株老樹是位於光榮東路79號檔案中心庭院內,那棵苦苓樹亦有百年歷史;記得每逢端午節前後,總會停駐大黑蟬,激揚呼叫著,然後下起黃昏雨,偶而可在樹叢撿到掉落蟬屍,捧在手心,感覺:生與死的輪迴,生命是相互包容的;望著苦苓樹灑下夕陽餘輝,映著長長身影離去…很想即興作詩一首:

細細苦苓召喚  屋後竹林
忽見  披山芋葉少年離去
踏泥原只是留下  腳印
原是尋找心中山水  尋找
失落雨中一雙泥印


  若干年後,發現苦苓遭人剝除樹皮,想置它於死地(臺灣人最不文明手法),公管處便在路旁增建圍牆予以保護,可惜最後還是慘遭毒手,公權力還是保護不了百年老樹,很諷刺。楝分佈于中國大陸、韓國、日本、琉球和臺灣本島,又稱苦楝、苦苓、金鈴子、森樹等。其拉丁屬名melia是古希臘語,原是指白蠟樹;種名azedarach則為阿拉伯語「楝樹」的意思。China tree或China berry則是英語系國家對楝樹的通稱。China tree(中國的樹),一個好偉大名字,同時也是一個令中國人思念的名字。不論是中國大陸的文學家,亦或是旅居海外的學者,甚且是臺灣本土文學的作家,無不以苦楝為題,指物抒發心中對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苦戀。東方文苑的《苦楝花》,席慕容的《寫給幸福》,李佩甫文選的《苦楝》,莊柏林詩集的《苦楝若開花》,林雙不筆下的《深秋天涯異鄉人—安安靜靜莊秋雄》,以及臺灣文獻館出版《楝花盛開時的回憶》都是透過苦楝訴說對土地的深情。苦楝在臺東的卑南族人稱之為gamut,為具有香氣之意。祭師們為喪家除穢時,會手持苦楝花並用手指劃過鼻頭,祈求新的一年帶來新的好運。阿美族人和排灣族人都稱之為vangas,阿美族人以每年花開為春天到來的指標,當其結果的季節,可以開始用魚藤毒魚。

  由於省府多年的建設、灌溉、耕耘,使中興新村能有今日美麗的風貌。至於其他景點如光華5路東南側,排水溝兩旁松園第十二單身宿舍,原本栽植羊蹄甲,頗為漂亮,每年2、3月時,花海繽紛,連蝴蝶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但前幾年樹木,卻逐漸凋零,現已稀少。昔日花團錦簇的蝶影雙雙已不見。事實上,羊蹄甲也是屬於陽性樹木,目前只在殯儀館前面還保留一小片羊蹄甲,唯似乎到達老化階段。另外,農林廳與水土保持局的綠地上,原有兩株高大的木棉樹,每年春初,光禿的枝條上,開滿橙黃色的花朵,十分耀眼。常有人在樹下遊晃、及留影,但因中興新村辦公處所不足,69年在農林廳與水土保持局兩棟大樓間,增建樓房時被砍除,此一景觀從此消失。細數中興綠色植被,有感傷有興奮,回顧漫長歲月,沒有前輩辛苦種樹、灑播,為平凡生活帶來驚喜,許多夢想的實踐是會落空的,只要一日不放棄耕耘,理想總有一天會在歷史大樹上,結實纍纍。君以為然否?

圖片來源:《綠情懷舊》-中興新村老照片專集,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
 

新書出版

《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
  《滾滾塵石下的族群離合-莫拉克颱風前後的楠梓仙溪與荖濃溪部落變遷史)》一書由本館於民國99年4月出版,劉還月及陳逸君2位老師撰述,內容記錄去(98)年8月莫拉克颱風襲臺,帶來的豪大雨造成臺灣南部的嚴重傷害,尤以高屏沿海的淹水,那瑪夏鄉、桃源鄉等重大崩塌及甲仙鄉小林部落滅村的重大災害。
   

館務訊息

鄉土情深-柯耀東書畫展開幕
鄉土情深-柯耀東書畫展開幕
99年5月份臺灣文獻專題演講
99年5月份臺灣文獻專題演講
《臺灣文獻》季刊第61卷2期編輯委員會議
《臺灣文獻》季刊第61卷2期編輯委員會議
南投中寮廖俊昭先生提供家族古文書一批予本館複製典藏
南投中寮廖俊昭先生提供家族古文書一批予本館複製典藏
苗栗苑裡陳弘毅先生將捐贈家族文物一批予本館典藏
苗栗苑裡陳弘毅先生將捐贈家族文物一批予本館典藏
99年上半年民間人士捐贈本館民俗文物之獎勵表揚
99年上半年民間人士捐贈本館民俗文物之獎勵表揚
「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研究案
「臺灣客家聚落之信仰調查」研究案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林金田 行 政 指 導:歐素瑛 總 編 輯 :劉澤民 執 行 編 輯:謝東勝 編 輯 小 組:李西勳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鐘登崇 王嵐渝 蔣美貞 黃啟泰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