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館藏介紹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本館即將辦理「大稻埕文化研習營」,歡迎各界報名參加
  本館訂於本(101)年8月7日至10日,假臺北捷運北投會館辦理「大稻埕文化研習營」,研習主題以臺灣的開拓史、臺灣歌謠、臺灣的建築、臺灣的史前遺址、風土民情、臺灣的節慶、臺灣的海洋文化、史蹟勘考等課程為主。
「我所認識的謝省躬神父」專題演講,歡迎各界報名參加
  本館配合「謝省躬神父鏡頭下的早期臺灣社會影像史料特展」,訂於本(101)年6月5日(星期二)下午2時至4時,於史蹟大樓一樓簡報室舉辦專題系列演講,邀請陳寅園老師主講「我所認識的謝省躬神父」。
 

悅讀檔案

南投雲林檳榔宅縣界糾紛案(上)
  南投雲林2縣檳榔宅縣界糾紛,起於民國41年南投縣政府發現雲林縣經濟農場在竹山鎮檳榔宅地區造林,進而提出抗議。
臺灣最初的整體礦業法規—明治29年律令第六號「臺灣礦業規則」
  臺灣總督府施政之初,對臺灣的礦利即十分重視,對臺灣礦產的分布也有初步瞭解,明治29(1896)年6月「陳請核示修訂礦業規則及砂金採取規則」的提案簽呈中,即有以下敘述:煤炭的所在地,散布在基隆、水邊腳、臺北等附近及大姑陷山中;砂金於基隆河頗為豐饒;金礦於瑞芳近山擁有豐富優良的礦脈;大屯山脈中有數處出產硫磺;石油產於苗栗近旁。
 

民俗文物小常識

寄藥包
寄藥包
  寄藥包的行業源自於日本,約在1930年代傳入臺灣,「寄藥包仔」的職稱就是藥廠的配藥外務員,定時負責到各家戶更換或補充所需成藥。為因應當時的低識字率,有些藥包外觀和包裝直接以圖繪說明藥效,如氣喘咳嗽藥就在包裝紙上印刷手繪的「蝦」、「烏龜」和一個正在咳嗽的人,蝦和烏龜臺語念成「ㄏㄟ ㄍㄨ」(音同臺語的「哮喘」),現今看來充滿趣味。
完單
完單
  完單即清代的收據。清代墾戶業主發給佃戶的繳租證明或商人買賣銀貨兩訖的收據,稱為完單。完單多以版印印刷基本格式,一張完單左右兩邊同樣印製交易或往來事項、日期,上端一邊印「存根」,即業主收存用;另一邊印「完單」或「付執完單」交付佃戶或供貨人做為收據,但必需加蓋業主印章或花押。
 

臺灣人‧臺灣事

林文欽「做城隍」
林文欽「做城隍」
  清代以前,京師以下以至道府州縣,依照行政層級,都建有相當品級的城隍廟,宰官治陽,城隍治陰,建構了陰陽合一的文化體系。首長抵任,下車依始,必先祭告城隍,清白自誓,贏得黎民百姓的信任。官員有任期,城隍亦有任期,著名的清代小說《聊齋誌異》,有篇〈考城隍〉,描寫宋燾被陰司傳喚赴考並派至河南擔任城隍的故事,可知各地的城隍分由不同人擔任,且各有任期。

  臺灣自清代以來,流傳不少地方官員、賢達人士擔任城隍的故事,文獻可考者,較早的是淡水同知曹士桂為淡水城隍,基隆通判包容為基隆城隍。而膾炙人口的,則有鴨母王朱一貴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臺南城隍,新文學家賴和做了高雄城隍,此外,不大為世人所知的,還有霧峰林家的林文欽做了嘉義城隍(一說彰化城隍,見張正昌《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林文欽大名鼎鼎,他是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的尊翁。

  霧峰林家的頂厝系的林奠國,生有文鳳、文典、文欽三子。林文欽,原名萬安,字允卿,號幼山,生於咸豐4(1854)年6月23日,卒於明治32(1899)年10月21日,年46歲。林家自遷居阿罩霧後,一向業農而習武,並以武功效力朝廷著稱,惟獨文欽例外,他好學習文,性情溫和,待人誠懇,尤以孝友聞名。遲至光緒10(1884)年28歲時,始取進臺灣府府學,清代臺灣以臺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依舊例,臺灣道劉璈乃為林文欽的受知師,為其進學門生,此後卻因名列劉璈門牆受到牽累,遭巡撫劉銘傳參奏。

  在中法之役時,劉璈率先召募五營臺灣義勇,以保衛鄉土。林文欽以候補同知銜,立即自備器械、糧米,集佃兵五百,組成土勇「義營」;另外,彰化紳士廣東候補同知吳朝陽亦募勇一營,二人均至府城駐防。光緒11(1885)年,臺灣總兵吳鴻源又調林、吳二營至中路,分赴通宵、大甲二海口駐防。劉璈向與劉銘傳不和,先是光緒10(1884)年8月,法軍入侵北臺時,劉銘傳撤守淡水,為湘軍系之劉璈、左宗棠所劾。後劉銘傳展開報復,株連劉璈門生,林文欽、吳朝陽均為劉銘傳參劾,並下令遣散二營,將林文欽革職,並繳回空缺之餉銀結案。

  林文欽為此乃更加奮發向學,轉往科舉發展。光緒19(1893)年,終於考取恩科舉人,為頂厝林家棄武從文的關鍵。其後,林文欽以老萊子娛親故事,築「萊園」於霧峰山麓,以娛養母親羅太夫人,成為臺灣重要私人園邸,非武力抗日時期,更成為櫟社及其他社會運動活動場所。

  明治32(1899)年秋,林文欽以樟腦事務赴香港,卒於旅寓。次年,歸葬於大里杙莊。因他生平樂善好施,奉母至孝,對待童僕視若家人,「未嘗有疾言厲色」,是位頗受地方敬重的賢達之士,因此他逝世兩年之後,便傳出他做嘉義城隍的傳說,且登載於明治34(1901)年9月27日的《臺灣日日新報》,標題是「為神無愧」,內文如次:「頃聞霧峰林某家,日前曾請仙乩乩示,林允卿死後為神,現膺嘉義城隍之職,論者謂允卿疏財仗義,樂善好施,前年泉州械鬥,彼一到其地,遂傾囊捐出千餘金,為兩造排解,而械鬥遂息,即此一舉,保全無數生靈,其為神也,可以無愧色矣。」

  據報紙評論,林文欽捐出千餘金平息泉州械鬥案,保全無數生靈,即此一舉,「其為神也,可以無愧色矣。」平息泉州械鬥案,林獻堂所撰〈先考文欽公家傳〉,有比較具體的描述:「嘗道泉州,聞連鄉械鬥數十年不戢,怨日深;遂集兩造,陳利害,糜數千金以解之。」其實林文欽的善行義舉,何止僅此一端。又因河南水災發生饑荒,他奉生母羅氏之命,捐銀1千兩,8月10日經奏准,在本籍自行建「樂善好施」坊(事見《月摺檔》,光緒14(1888)年8月10日,〈倪文尉片〉),獲得官方肯定。以林家之財力,要建立一座富麗堂皇的「樂善好施」石坊,應屬輕而易舉,但林家卻捨此不為,這種為善不欲人知的美德,更令人敬佩。

  除上述兩次捐出鉅款之外,〈家傳〉尚有數則林文欽的義舉紀事:「彰化舊有育嬰堂,而款絀不足以濟眾,窮民生女,輒棄於途;見而憫焉,割腴田歲可入三百石以充之。」「福馬剌桐之橋久圮,行者病涉;命工造之。」「又創烏日田中義渡,以濟往來。」「利人之事,知無不為;病者藥之、殍者瘞之、貧乏不能自存者周之,里黨之人無不受惠。」在在顯示林文欽隨時隨地在做公益事業,是位大慈善家。其病逝之前,還有一則未竟的「大甲義渡」義舉,明治33(1900)年4月27日《臺灣日日新報》載:「大甲溪水勢險惡,行人久視為畏途……故紳林文欽倡義鳩金買為義渡,未幾,林紳作古,其議遂寢。」綜觀林文欽畢生樂善好施,死而後已,「做城隍」之說,反映了民間對他的懷念與崇敬,不管有無其事,都「可以無愧色」。
   

館藏介紹

圖書室新上架圖書通報
  本月份新上架圖書,共計190冊,內容涵蓋本館蒐藏之日文舊籍及新進採集入館新書。本月份新上架圖書中《芝山巖史》一書內文,並附有日治時期臺灣第八任總督田健治郎當年遊芝山巖之親筆,彌足珍貴。書目詳見【相關檔案】本館圖書室本月份新上架圖書190冊清單。
 

館務訊息

本館101年度4月份大事紀
本館101年度4月份大事紀
歡迎捐贈志書族譜,大家攜手共建「全國志書族譜中心」
歡迎捐贈志書族譜,大家攜手共建「全國志書族譜中心」
「臺灣省議會檔案史料展-草根民主」開幕
「臺灣省議會檔案史料展-草根民主」開幕
捐贈圖書史料-本館頒發感謝狀予高雄市孫振明先生
捐贈圖書史料-本館頒發感謝狀予高雄市孫振明先生
本館館長拜會南投縣李縣長朝卿
本館館長拜會南投縣李縣長朝卿
張館長鴻銘接受山城廣播電臺專訪及拜訪漆器藝術家黃麗淑老師
張館長鴻銘接受山城廣播電臺專訪及拜訪漆器藝術家黃麗淑老師
臺中市議會財政經濟聯席委員會蒞館參觀
臺中市議會財政經濟聯席委員會蒞館參觀
澳門理工學院修志參訪團蒞館參訪
澳門理工學院修志參訪團蒞館參訪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 :張鴻銘 行 政 指 導:劉澤民 總 編 輯 :王希智 執 行 編 輯:黃淑惠 編 輯 小 組:石瑞彬 陳惠芳 林志祥 鐘登崇 蔡麗卿 蔣美貞 謝東勝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