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
「當傳染病發生:臺灣防疫百年史」
時間:98年8月7日(星期五)下午2時至5時
地點:本館文獻大樓二樓簡報室
講師:范燕秋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臺灣全志.文化志》新書發表會
時間:98年8月7日(星期五)14:00~17:00
地點:臺灣大學校友聯誼會四樓(110 台北市濟南路一段2-1號;電話:02-2321-8415)
98年第12屆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研習會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主辦「98年第12屆全國口述歷史工作會議研習會」,因報名非常踴躍,超過預期人數
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第二次籌備會
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第二次籌備會,本(98)年7月25日下午,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會議室召開,由國史館館長兼籌備會林主任委員滿紅主持
悅讀檔案
《閩南采風錄》
王和聲編,海曙出版社出版
民國43年12月出版(西元1954年)
閩南」所指為晉江流域和九龍江流域一帶,行政區域上包括漳州、泉州、廈門等三地;而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間采集詩歌,編成國風,後遂稱經收集並整理過的民歌集,稱為「采風錄」(引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日治初期的郵遞時鐘
明治28年(1895)日本領有臺灣之後推動新制郵政,以西洋的每天24小時制取代臺灣舊有的12時辰制,每個郵局成立之時,除了必要的設備之外,必然配備一個八角掛鐘,以作為發郵時間的標準,據聞當時島內居民曾攜老偕幼,爭相前往郵局參觀「時間」,而當時時鐘仍屬於高貴奢侈品,郵局的八角掛鐘遭竊案件時有所聞
民俗文物小常識
筒裙
日治中期以後受西洋服裝的影響,婦女的裙子更簡化成直筒狀,但裙頭仍是外接一塊寬約12公分不同的布頭,裙腰開口,穿時仍需繫布腰帶。日治晚期由於新的服裝材料出現,改良了裙頭的製作方式
生子裙
婦女生產時,圍裹在腰上的黑裙,樣式如傳統的裙子,兩片裙幅縫在一條裙腰頭上,展開似一片裙。產婦臨盆時,繫於腰間,兩片布剛好包住雙腿,雙腳中間開縫,方便嬰兒產出
臺灣人‧臺灣事
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首任校長山口秀高之離職原委
山口秀高為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首任校長,對於日後的臺灣醫學教育留下深刻的影響。他出生於慶應2年(1866)1月東京(舊江戶)小川町,接受正規教育後於明治22年(1889)12月自(東京)帝國大學醫科大學畢業,以後擔任沖繩病院院長,到了明治27年(1894)7月辭職
新竹縣新埔鎮「督憲光臨紀念碑」
「督憲光臨紀念碑」位在新竹縣新埔鎮往桃園縣龍潭鄉的竹20 鄉道路邊,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大茅埔24號之1民宅旁,碑旁有一岔路可到至德堂(吳濁流故居),碑高約111公分,寬約67公分,厚約12公分,此碑係由吳濁流的父親秀源公等人所立,
從《臺灣省通志》到《臺灣全志》
本館纂修之方志,包括《臺灣省通志稿》、《增修臺灣省通志》、《臺灣省通志》、《重修臺灣省通志》、《臺灣全志》等。臺灣全志正陸續出版中。
館務訊息
《日治時期臺灣都市發展地圖集》於「2009東京國際書展」大放異采
徐福全教授-臺灣的傳統飲食習慣及其所呈現的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