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到主內容區
:::
展覽 近期活動悅讀檔案 民俗文物小常識 臺灣人‧臺灣事 新書出版 館務訊息 各期電子報 反應意見 訂閱/取消 Facebook粉絲頁 另開視窗
:::
 

近期活動

瀛海文物珍藏展
開幕時間:民國99年1月30日上午10時
開幕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二樓大廳
展覽期間:民國99年1月30日至3月17日
展覽地點:本館文物大樓一樓福爾摩沙特展室及第二特展室
《臺灣文獻》及《文獻別冊》季刊誠徵文稿
規劃主題:《臺灣文獻》季刊民國99年度第61卷1~4期主題:
 卷期     主題        截稿日期
 61卷第1期  臺灣方志     民國99年1月30日
 61卷第2期  臺灣傳統手工業  民國99年3月30日
 61卷第3期  臺灣的商業文化  民國99年6月30日
本館「第18屆臺北國際書展」優惠活動
  本館將在今年第18屆臺北國際書展中,展示販售本館近期暢銷優良出版品。另為了回饋讀者的熱烈支持,在1月27號到2月1號國際書展期間,本館將精選「台灣文化精緻套書(四折)」,「展場出版品全面六折」專案折扣優惠給所有的現場購書民眾。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成果發表會歡迎報名
  臺灣總督府為日治時期臺灣最高行政機構,其所發布之府報即等同於現今之政府公報,透過府報,可以查閱當時發布之各項重要行政舉措,包含法律、行政命令及都市計畫等各項施政
 

悅讀檔案

國際聯盟鴉片調查委員會來臺紀錄
  昭和3年(1928)12月28日,臺灣總督曾以律令第3號修改臺灣鴉片令,讓先前偷偷吸食鴉片上癮者也可取得吸食鴉片的許可。這一作法讓當時原本即主張嚴格禁止吸食鴉片的臺灣民眾黨頗為反感,先在隔年的12月21日向日本拓務省發出電報,認為此舉會讓諸多臺灣人陷入毒癮
《臺灣茶業》季刊
  早在清朝時期的光緒15年(1889年)時臺灣就已經成立了茶葉的相關組織,起初當時的巡撫劉銘傳為維護臺茶的聲譽,避免不肖茶商以粗製茶或假冒茶葉獲取暴利,而令茶業界組織似同業公會的機構-茶郊永和興,
 

民俗文物小常識

盤

  臺灣民間平常的盤子為陶土素燒,風格粗獷平實,大盤裝菜或全魚,小盤裝菜,再小者稱為碟,裝小菜、醃漬食品,更小者盛沾醬。裝菜的大盤主要為圓形,也有橢圓形盤盛裝全魚之類長形的食物。早期的盤子是紅陶胎,後來有白色胎質。民間盤子繪上簡單的花、枝葉、魚、蝦、雞等圖案。也有以版模沾釉印製花紋。另外是盤子陶胎外面先塗上白色化粧土,再以剔花的手法剔刮精細花紋或者壽字等等,燒製出來的花紋呈現坏體本身的暗褐色。清朝時比較考究的盤子是從大陸進口,圖案有福字、彩繪花卉、魚、…等種種精美的圖案。

  日治時期的陶瓷燒製技術與成品較為進步,光復以後盤類的生產技術才較成熟。臺灣漢人習俗,家中有新媳婦入門,第一天飯桌上會有公雞圖案的盤上桌,因為「雞」的諧音為「家」,期盼新媳婦能夠「起家」,使家運興旺。
碟

  小型盤子稱為碟,碟子形制小者,裝醬油、辣椒、醃漬品、油、鹽、薑蒜辛辣之品,佔面較小,用量亦稀,因而器形不大,稱為醬碟或醬油碟。因為時常盛裝液體類,需有一點深度,還有淺淺的圈足。形制稍大者,裝小菜之用,稱為小菜碟。碟子早期為紅胎,後來用白色胎質,釉有白色透明釉打底,或者灰白色的釉,上面畫著簡單的青花圖案,或者粉彩的花卉點綴在青花的枝葉之間。另一種做法是印花的青花圖案,有公雞、鶴鳥、福字、小鳥、以及福字周圍圍繞簡單的草紋雷紋等。印花圖案是用橡皮章沾上青花彩料,壓印上去。
 

臺灣人‧臺灣事

屏東縣長治鄉「火燒庄」舊名與火燒庄之役
屏東縣長治鄉「火燒庄」舊名與火燒庄之役
   屏東縣長治鄉長興村,舊名「火燒庄」,位於長治鄉的西部,東鄰崙上村,東南為新潭村,南連潭頭村,西邊隔一條沙蛇溪與屏東市相銜接。居民大部分為客家籍,以務農為主,邱姓人數最多。清代屬鳯山縣港西中里火燒庄,日治初期屬阿緱廰(原為阿猴廰)阿里港支廰長興庄
 

新書出版

《日治時期臺灣保甲制度之研究》
  日治初期,由於「土匪」持續為亂,使得財政支出龐大,經濟發展停滯。直到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才從耆老與文獻中發現古來的保甲制度,並付諸實施。1902年起,「土匪」大致已被剿平,後藤便將保甲與警察制度結合在一起,使其輔助地方行政,形成警察——保甲役員——台灣民眾的殖民統治體系。此後,統治階層逐漸改變保甲制度的性質,而由協助剿清抗日份子、維持地方治安的作用轉變為輔助地方行政、監控民眾、鞏固基層的作用。藉由操控手段,日方驅使保甲民如己之鷹犬、奴隸,這種情形在1914(大正三)年徵召討蕃保甲役夫時達到頂點
《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
  《Objects, Heritage and Cultural Identity文物、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專輯於98年12月正式出版,內容收錄18篇相關學術論文,並將之區分為1.文化、文化遺產與化認同,2.收藏與收藏家,3.有形與無形的文化遺產,4.博物館、歷史與認同,5.國家、地方與文化認同政策等五大議題,推廣文物、文化遺產,並闡述文化認同的意識。這18篇論文原在本館與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臺北分部及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於97年6月27日至29日合辦的「文物、記憶與文化認同之建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發表。

  該次研討會不僅結合政府部門與學術單位,也跨越了國際,提高臺灣文物的能見度,其意義非凡且過程也圓滿成功,席中邀請到近30位的國內外學者及收藏家。鑑於該研討會的熱絡反應,本館有感論文彙編出版以擴大分享的必要,特邀發表人以一年的時間更加充實內容,並參酌研討會中各界提出的寶貴意見進行修改,今終告完成,期盼本書能宴饗更多文史愛好者。
   

館務訊息

「臺灣全志.外交志」纂修計畫
「臺灣全志.外交志」纂修計畫
「國內公營機關六堆文獻收藏之調查計畫」結案
「國內公營機關六堆文獻收藏之調查計畫」結案
記憶深處的痕跡-圖說臺灣社會文化史料展(1900-1960)開幕
記憶深處的痕跡-圖說臺灣社會文化史料展(1900-1960)開幕
洪敦光先生蒞館主講「臺灣經典文物賞析—以傳統陶藝為範例」
洪敦光先生蒞館主講「臺灣經典文物賞析—以傳統陶藝為範例」
第68梯次替代役男退役歡送會
第68梯次替代役男退役歡送會
梅開春曉
梅開春曉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著作財產權屬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館址:54043南投縣南投市光明一路254號 電話:049-2316881 網址:http://www.th.gov.tw/ 發 行 人:林金田 行政指導:廖志明 總 編 輯:劉澤民 執行編輯:黃啟泰 編輯小組:李西勳 洪瑞豐 林志祥 邱滿英 黃淑惠 蔣美貞 謝東勝 鐘登崇 王嵐渝 洪明河 
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