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卷名 |
篇名 |
作者 |
出版年月 |
PDF |
601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劉埥《片刻餘閑集》關於臺灣之記載 |
鄭喜夫 |
民國097年06月 |
 |
602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宜蘭員山林家古厝的興建 |
陳進傳 |
民國097年06月 |
 |
603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省文獻會與漢詩關係初探 |
林文龍 |
民國097年06月 |
 |
604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屏東縣新埤鄉糞箕湖軍工寮廠之設置與聚落之發展 |
吳素萍 |
民國097年06月 |
 |
605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日治時期基隆法國軍人公墓移交問題之探討 |
卞鳳奎 |
民國097年06月 |
 |
606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日治時期臺灣神社的三對石獅:從臺北二二八公園內急公好義坊旁石獅說起 |
陳磅礡 |
民國097年06月 |
 |
607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改隸後的蛻變與成長 |
蔡佩秀 |
民國097年06月 |
 |
608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交錯時空的記憶:簡介文獻館文物展 |
許淑容 |
民國097年06月 |
 |
609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文獻e甲子」史料數位典藏業務回顧與前瞻 |
林志祥 |
民國097年06月 |
 |
610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編輯組業務介紹 |
陳聰民 |
民國097年06月 |
 |
611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館藏總督府檔案有關六堆清查成果介紹:以後堆內埔為例 |
楊欽堯、巫炯寬 |
民國097年06月 |
 |
612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志工隊十週年記-志願服務的榮耀與服務心得 |
張慶龍 |
民國097年06月 |
 |
613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我的志工生涯回顧 |
陳義助 |
民國097年06月 |
 |
614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文獻館導覽心得-會笑的文物 |
陳式尉 |
民國097年06月 |
 |
615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出版耕耘歷程 |
宋健行 |
民國097年06月 |
 |
616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高雄市文獻委員會編纂業務概要 |
陳鳳貞 |
民國097年06月 |
 |
617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國家圖書館珍藏臺灣古書契及其史料價值 |
張圍東 |
民國097年06月 |
 |
618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2期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民國97年2月~4月) |
王富斌整理 |
民國097年06月 |
 |
619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21期 |
|
|
民國096年06月 |
 |
620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台灣觀音信仰的主要型態-兼論民間佛教與民間信仰的關係 |
林美容 |
民國097年03月 |
 |
621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從嘉義縣半天岩紫雲寺看正信佛教與民間佛教的互動與演變 |
顏尚文、馬有成 |
民國097年03月 |
 |
622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從清代僧官制度看臺灣媽祖宮的僧侶住持 |
陳清香 |
民國097年03月 |
 |
623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雲林地區民間佛教「巖-以西螺朝山岩(缽子寺)為例 |
蘇全正 |
民國097年03月 |
 |
624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文化與祭祀活動 |
辜神徹 |
民國097年03月 |
 |
625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鄭芝龍繼伯母黃氏墓志銘及其撰人與史料價值 |
鄭喜夫 |
民國097年03月 |
 |
626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從《東寧政事集》考察清領之初的台灣社會問題 |
王玉輝 |
民國097年03月 |
 |
627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員山林家早期的產業經營 |
陳進傳 |
民國097年03月 |
 |
628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客家街市的平安戲展演:以中壢老街為例 |
廖經庭 |
民國097年03月 |
 |
629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台中縣清水鎮高美五里丙戌年恭迎觀音佛祖回鑾記實 |
楊士賢 |
民國097年03月 |
 |
630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民國96年11月~97年1月) |
王富斌整理 |
民國097年03月 |
 |
631 |
臺灣文獻季刊59卷1期 |
臺灣文獻第58卷第1期~第4期暨文獻別冊第20~23冊目錄 |
編輯組 |
民國097年03月 |
 |
632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20期 |
|
|
民國096年03月 |
 |
633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解嚴前後台獨運動之匯聚 |
陳佳宏 |
民國096年12月 |
 |
634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戒嚴、解嚴與集體記憶-以戰後臺灣的國定節日為中心 |
周俊宇 |
民國096年12月 |
 |
635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荷蘭時代末期臺灣西部漢人投資活動 |
陳宏維 |
民國096年12月 |
 |
636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從西班牙史料考察十七世紀末期環臺灣海域的暴風雨紀錄 |
方真真 |
民國096年12月 |
 |
637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清代《臺灣府志》的纂修與綱目義例之比較 |
楊護源 |
民國096年12月 |
 |
638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半斤八兩?清代台灣度量衡之探討 |
陳慧先 |
民國096年12月 |
 |
639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對鏡隱喻-日治時期臺灣遊記的重層觀照 |
陳室如 |
民國096年12月 |
 |
640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紙會社的出現及發展 |
洪麗雯 |
民國096年12月 |
 |
641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在新年出現的族群-哆囉布安(TuRbuan)族認同之殘存與顯現 |
清水純原著、吳得智翻譯 |
民國096年12月 |
 |
642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台中縣清水鎮高美五里的廟宇與祀神 |
楊士賢 |
民國096年12月 |
 |
643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解嚴歷史與歷史解嚴: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的檢視 |
戴寶村 |
民國096年12月 |
 |
644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4期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大事記(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九十六年十月) |
王富斌 彙編 |
民國096年12月 |
 |
645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19期 |
|
|
民國095年12月 |
 |
646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3期 |
跨越日本與國民黨統治年代的台灣人之日本觀 |
蔡錦堂 |
民國096年09月 |
 |
647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3期 |
日治時期台灣的學生航空教育 |
曾令毅 |
民國096年09月 |
 |
648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3期 |
國家規訓的舞台-日治時期的「浮浪者收容所」 |
沈德汶 |
民國096年09月 |
 |
649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3期 |
「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蔣中正在臺時期的祝壽現象及其領袖形象塑造 |
周俊宇 |
民國096年09月 |
 |
650 |
臺灣文獻季刊58卷3期 |
從《彰化縣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看彰化警察局檔案的史料價值 |
楊欽堯 |
民國096年09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