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卷名 |
篇名 |
作者 |
出版年月 |
PDF |
401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3期 |
荷蘭東印度公司筆下「歪哥兼帶衰」的雞籠Kimauri人 Theodore |
康培德 |
民國100年09月 |
 |
402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3期 |
從清代臺灣的保生大帝信仰看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關係 |
謝貴文 |
民國100年09月 |
 |
403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3期 |
林志芳家族與太平地區的開發 |
林慶弧 |
民國100年09月 |
 |
404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3期 |
殖民地人民政治參與過程中之折衝與挫折:以臺灣同化會為中心 |
岡本真希子著、林琪禎譯 |
民國100年09月 |
 |
405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3期 |
論印順學派的成立 |
邱敏捷 |
民國100年09月 |
 |
406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3期 |
戰後臺灣新興鸞堂豐原寶德大道院之研究:教義與宗教活動面向的觀察 |
王志宇 |
民國100年09月 |
 |
407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34期 |
|
|
民國099年09月 |
 |
408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大嵙崁溪中游漳州籍民優勢區域的形成 |
李宗信 |
民國100年06月 |
 |
409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清代濁水溪中游漢「番」勢力的消長與漢人社會的建立 |
張永楨 |
民國100年06月 |
 |
410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二仁溪流域的環境變遷與聚落發展 |
吳進喜 |
民國100年06月 |
 |
411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清代臺灣方志中的「西學」論述 |
洪健榮 |
民國100年06月 |
 |
412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由地方現存史料談清代大坪頂(鹿谷鄉)的茶葉發展 |
黃素貞 |
民國100年06月 |
 |
413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宜蘭漢人墓葬行為之研究:以頭城金面公墓十五門清墓為例 |
羅永昌 |
民國100年06月 |
 |
414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從打狗到高雄:日治時期高雄港的興築與管理(1895-1945) |
謝濬澤 |
民國100年06月 |
 |
415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從祛疾避疫到狂歡暴動的「蒙昧惡俗」:論臺灣端午節的石戰習俗 |
楊佳霖 |
民國100年06月 |
 |
416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臺灣建築歷史學界-以原住民建築的調查研究為中心 |
黃蘭翔 |
民國100年06月 |
 |
417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唱和」皇國青少年之道:日治時期臺灣青少年團相關歌曲之探討 |
王韶君 |
民國100年06月 |
 |
418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2期 |
1950年代臺灣政治漫畫初探 |
張世瑛 |
民國100年06月 |
 |
419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33期 |
|
|
民國099年06月 |
 |
420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館長序╱王世慶先生告別式祭文、王世慶先生告別式剪影(一)家祭、(二)公祭 |
林金田 |
民國100年03月 |
 |
421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敬悼王世慶先生 |
鄭喜夫 |
民國100年03月 |
 |
422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追念王世慶先生:記前輩學者最後的身影和遺響 |
周婉窈 |
民國100年03月 |
 |
423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謙卑溫和、嚴謹細心的恩師:王世慶老師 |
陳鴻圖 |
民國100年03月 |
 |
424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家父、歷史與我 |
王孟亮 |
民國100年03月 |
 |
425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編後記:從臺灣省通志館採訪員談起 |
李榮聰 |
民國100年03月 |
 |
426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寺廟藥籤療癒文化與「疾病」的建構 |
宋錦秀 |
民國100年03月 |
 |
427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醫病也醫命」:民俗宗教的醫療行為及其概念 |
張珣 |
民國100年03月 |
 |
428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淺述出家法師的民俗醫療經驗 |
釋宗演 |
民國100年03月 |
 |
429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荳莢花開落地生:花生與清季臺灣漢人社會的經濟活動 |
林哲安 |
民國100年03月 |
 |
430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二戰時期臺北市之疎開空地帶對戰後城市街道發展的影響 |
洪致文 |
民國100年03月 |
 |
431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解嚴前臺灣婦女參政及其轉變(1945-1987) |
盧文婷 |
民國100年03月 |
 |
432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港口阿美族的竹筏 |
張瑋琦、黃菁瑩 |
民國100年03月 |
 |
433 |
臺灣文獻季刊62卷1期 |
臺灣省議會對外資在臺設廠之折衝:以杜邦、拜耳案為例 |
李巧雯 |
民國100年03月 |
 |
434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32期 |
|
|
民國099年03月 |
 |
435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往下鬆沉:跨向大眾史學的一步 |
周樑楷 |
民國099年12月 |
 |
436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猫霧捒社番曲與巴拉布族:淺井惠倫臺灣影像資料探討 |
清水純原著、李文茹譯 |
民國099年12月 |
 |
437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觀看」與「再現」:挪威檔案館裡中國牧師韓修敬的蹤跡與影像 |
張璉 |
民國099年12月 |
 |
438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地理資訊與擴增實境技術應用於臺灣大眾影視史學之探究 |
王明志 |
民國099年12月 |
 |
439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臺灣省通志稿》與《重修臺灣省通志》〈宗教篇o佛教章〉編纂之比較 |
蔡政純 |
民國099年12月 |
 |
440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戰後臺灣三部省通志「農業篇」之比較 |
張孟秋 |
民國099年12月 |
 |
441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臺灣省通志稿》與《臺灣省通志》「圖書館」專章纂修的比較 |
林慶弧 |
民國099年12月 |
 |
442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安平海頭社魏大猷史事試探 |
戴文鋒 |
民國099年12月 |
 |
443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拒迎之間:1950~60年代臺語歌曲中對於「都市」的兩種態度 |
羅景文 |
民國099年12月 |
 |
444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教育部文化局之設置及其裁撤(1967-1973) |
黃翔瑜 |
民國099年12月 |
 |
445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從社區發展到社區營造:臺中縣的個案研究(1965-2005) |
王靜儀 |
民國099年12月 |
 |
446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4期 |
幽明對話:花蓮法華山慈惠堂超度法會田野記實與分析 |
釋念慧(謝明皙) |
民國099年12月 |
 |
447 |
臺灣文獻季刊別冊31期 |
|
|
民國098年12月 |
 |
448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3期 |
1632年傳教士Jacinto Esquivel報告的解析-兼論西班牙佔領前期的臺灣知識與其經營困境 |
陳宗仁 |
民國099年09月 |
 |
449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3期 |
施琅「臺灣歸還荷蘭」密議 |
鄭維中 |
民國099年09月 |
 |
450 |
臺灣文獻季刊61卷3期 |
鴉片戰爭前後臺灣水師布署之轉變 |
李其霖 |
民國099年09月 |
 |